这是十大元帅之一、新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写给他夫人张茜的情诗。 有位女处长在采访中谈及新中国成立不久后的中国外交活动,高度赞许了宋庆龄副主席和陈毅外长夫人张茜。 这个让陈毅元帅如此深情、让工作人员赞不绝口的张茜,是什么人? 图|陈毅(左)与张茜(右) 张茜,原名张掌珠,一方面由于家境贫困,另一方面,张茜的父亲深受时代禁锢下的重男轻女观念和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腐蚀,不愿意特意出钱供女儿上学。 万幸的是,张茜的母亲思想较为开明,明白女人在这个时代中的困束,就偷偷用自己攒的钱替张茜交了学费。懂事争气的张茜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勤奋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全面抗战打响,日军的暴行、抗日战士们的骁勇善战的点点滴滴都传到了张茜耳朵里。 国土沦陷、民不聊生,这些事敲打着张茜的心,她的心里从此对人生和光明有了新的憧憬。虽然身处校园,但她并没有循规蹈矩地坐在课堂上,而是积极投身于她心里那一团光明的火——为国为民! 图|卢沟桥事变 在书桌与校园方圆之地外,她看见了更广阔的道路。 张茜开始频繁参加当地举办的抗日宣传游行。街头演讲、宣传演出、派发传单,无论大小,每一次活动地点几乎都有她的身影。当然,张茜的这些行为让母亲不禁为女儿的安全担心,古板的父亲觉得女孩子抛头露面有失体统,但家人的劝说也阻挡不了她奔赴光明的脚步。 于是张茜的父母将她关在家中,更有计划让她结婚生子,这个行为当然遭到张茜极力反抗。 接受过教育的她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又怎么会愿意去接受包办婚姻呢?她不认命,但又不想和父母争吵不休,就假意同意,让父母放松警惕,在婚礼前便趁人不注意的时候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奔赴皖南,投奔了她日夜思慕的抗日队伍。 张茜长相秀美,文化素养高,在学校也积攒了丰富的演出经验,所以被分到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当时的新四军钱粮稀少、物资紧缺,部队生活十分艰苦,但团长很珍惜张茜这种人才,所以特地请了最好的老师,去教授她表演的知识。 图|新四军的战士们 在皖南部队中,张茜不畏辛苦,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久后就成长为了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部队演出骨干。 老百姓们非常喜欢战地服务团的演出,为了丰富剧本,他们常常向张茜讲述陈毅等人英勇无畏的抗战故事,那时候张茜还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与陈毅有一段姻缘。她只是崇拜这位传说中的将军,也把这些故事暗暗记在心里。 因为陈毅的故事让她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张茜呆在这个充满艺术和家国情怀的云岭驻地,聚精会神地研究自己所要饰演的角色,同时也憧憬着自己的演艺生涯会像中国的未来一样璀璨光明。慢慢地,张茜声名鹊起,上到司令员,下到普通士兵,军中几乎无人不知皖南的抗日宣传线上,有一个表演精湛、名叫张茜的姑娘。 军中有不少小伙子爱慕她,也有不少人提议为她做媒。但张茜既是个有着高度国家使命感的女性,也是一个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的女性,所以在和谁度过一生的问题上,她没有听从父母包办,更不会轻易交付自己的感情给别人。 但人生如船,总有浪头可以打乱你的航向。 抗战初期,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来到云岭支部开会,他听说附近大戏台将要演出抗战宣传剧《一年间》,一直对文化曲艺很感兴趣的陈毅当即决定前去观赏。 图|陈毅 陈家祠舞台上穿着一身红衣的新娘子,从一出场就夺走了陈毅的全部目光,他看得如痴如醉,而那个新娘子的扮演者,就是年仅17岁的张茜。在演出结束后,陈毅转弯抹角地打听张茜的情况。 陈毅的这些举动落在了老朋友朱克靖的眼里,要知道,陈毅从参加革命后,虽然有过两段婚姻,但都没有美满的结果,所以他至今还是个“光杆司令”,几个老战友早就想给他介绍对象。 当时朱克靖是战地服务团的团长,他知道陈毅对张茜很有好感,就找到张茜,询问她的想法,但没想到张茜低着头不吭声,好像对这桩婚事不是很赞同的样子,朱克靖只好作罢。 其实张茜不是不答应,而是不敢答应。她早就听过陈毅的大名,知道那是个才华横溢、智勇双全的大人物,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服务团的团员,怎么能去高攀一个首长呢? 图|张茜 张茜面对朱克靖还能够提出拒绝,但当她偶然之下看到陈毅写给自己的情诗时,心防就松动了。当时,演出队里要借一身八路军首长的衣服,领队同志指名让张茜去向陈毅司令员借,陈毅在听过前因后果后也非常爽快地脱下了自己身上的外衣交给张茜。 但张茜前脚刚走,陈毅就想起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有一件重要的“东西”被他放在了衣服口袋里。那是一首他随手写下的情诗《赞春兰》,张茜在第一次和陈毅说话时就提到过,自己的小名叫做春兰。 果然,演出结束后,张茜在整理服装的途中发现了那首诗,这一刻,领悟到陈毅诚挚感情的张茜感到了惶恐。 她询问领导,领导思考了很久后严肃地说:“张茜同志,选择恋爱对象这件事确实是要你自己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勉强你。从组织的角度,当然更愿意陈毅这样忠诚的革命同志能找到爱人,但并不是一定要你服从,也不是不允许你选择!” “在人们面前,我感到惶惑,惶惑得不知如何是好。摘自张茜来信。”这是一张相片里的内容,正面是张茜,背后是陈毅写下的句子,在看到相片的那一刻,张茜就下定决心了。 图|张茜(左)与陈毅(右) 不久陈毅又到驻地来了,两个人的第一次约会,他们相谈甚欢,谈了近8个小时,陈毅把自己曾经的两段婚姻和个人过往全部如实说了出来,张茜被陈毅这种诚恳磊落的气度所打动。那天深夜,二人在田埂上散完步后,陈毅送张茜回了她的服务团住所。 没过几天,一篇名为《月夜》的散文便从陈毅那里送到了张茜的手里,散文用词优美,不仅让张茜感受到陈毅对于二人相处的珍视,也让她不禁回忆起那夜的月色和二人漫步的身影,她知道自己是在思念了。 张茜给陈毅的回信也很诗意:“我爱这战斗的春天,我爱这春天的战斗。” 这个年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爱一个人实属难得,一起携手更加不容易,但一首首情诗,早已经让这个还年轻的少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甜蜜和心动,她明白,自己除了从前对故事中的陈毅怀有的崇敬、仰慕,现在还有了对现实中的陈毅的倾心爱慕,翻涌激荡的感情一发不可收拾。 图|张茜(左)与陈毅(右) 1939年秋季,张茜接受组织的委派,前往一支队政治部工作。张茜心里虽然不舍,但是却越发坚定,她将要前往新的战场。 张茜斗志昂扬地走向了敌后抗日的前线,也走向陈毅。1940年春节前夕,18岁的张茜嫁给了陈毅,他们牵手立誓要互相扶持、宽容理解,此后,他们共度了荣誉艰难的岁月,直至生命的尽头。 就在这一年的3月,迫于严峻的形势,陈毅必须离开爱妻,率领新四军横渡长江一路北上。1941年皖南事变后,陈毅被任命为新四军的代理军长。 革命者都是将工作任务放在第一位的,张茜从没有抱怨过夫妻之间长期分居两地,她与陈毅靠书信联系,以此缓解思念之情。 图|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在陈毅于前线作战的这段时间里,张茜也没有停止对自己的提升和进修,她接连担任抗日军政大学华中分校宣传干事、新四军卫生部政治指导员等职务,为革命工作作出巨大贡献。除此之外,她还抽时间自学了英语和俄语。 1942年与1943年,张茜先后为陈毅生下了两个儿子陈昊苏、陈丹淮,此时国内局势风起云涌,环境变幻莫测,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依旧很好地平衡了家庭与工作,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将两个孩子抚育成人。 1949年,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的讲话,预示着新中国的朝阳终于照亮了这片原本暗沉的大地。眼看中国局势基本稳定下来,陈毅和张茜这对聚少离多的伴侣才总算团聚了。陈毅在此时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张茜工作上的担子轻了很多,但她闲不下来,于是在空闲的时间里,她去继续完成自己的壮志,那就是进修俄语,从事她喜爱的文学翻译出版工作。 图|开国大典 通过北京太平湖俄文专修学校的学习后,张茜回到上海文艺出版社,接连翻译出版了两本前苏联的文学作品。她本打算再接再厉继续翻译出书,这个计划却因为丈夫的工作不得不暂时搁置了。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一直是由周恩来总理担任外交部长,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外交任务交给周总理一个人,工作量就有点过于繁重,周总理实在分身乏术,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到了陈毅的头上。 1954年9月,在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陈毅被推选任为国务院副总理之后,他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移向外交方向。早年有留洋经历、接管上海后也表现得十分出色的陈毅又一次顶住了压力,在新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周恩来 1955年,举世瞩目的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态度,使得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愈来愈大。也就是在这场会议上,陈毅陪同周恩来一同出席,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外交助手。 但是一道新的难题摆在了陈毅的面前:眼下新中国的外交活动逐渐增多,那些东南亚国家的国家领导人在访华时十有八九都会带上自己的夫人一同前来,但中国却没有一位固定的夫人接待这些领导人的亲眷。 待客之道,不能马虎,为了填补夫人外交的缺口,陈毅回家和自己的妻子商量,希望妻子张茜可以和诸位高级官员夫人一起,负责接待来华外国领导人及其团体。 但是张茜心中始终放不下对于文学翻译和创作事业的热爱,希望自己拥有独立的工作空间,想要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因此最初是不愿意答应陈毅去做外交工作的。 陈毅不肯放弃,动员了张茜多次,可惜每一回都碰了一鼻子灰,他拿自己的妻子没有办法,就向周总理诉说了自己的难处,希望处理事务方法总是精准有效的周总理可以帮到他。周总理听完整个过程后笑了起来,接着一口答应下来,回家后,他和夫人邓颖超说了这件事,让她去给张茜做思想工作。 图|邓颖超 张茜无法割舍的只是自己的事业,但面对个人与国家的选择,她其实是足够理智的,邓颖超过去和她聊了几句后,张茜果然被说动,同意放弃自己的兴趣,专心搞好外交工作。 做出决定后,张茜回到家中就整理起了办公桌、床头柜上用于翻译文学工作的词典和单词本,然后把它们统统封存进了箱子里。陈毅在一边看着,知道她总算改变主意了,笑着说:“果然还是邓大姐有办法,她一出面,你就同意了。” 张茜埋怨地看了他一眼,说:“我可是为你第三次转工作了。”这话不假,当初两人结婚的时候,张茜就放弃了自己的演员梦,而现在,她再次做出牺牲,放弃了自己才刚刚起步的翻译事业。 陈毅当然知道妻子的辛苦,他拍了拍张茜的手,认真地说:“我知道你不容易,但你想想我,不也是在军队呆了这么多年,然后转来转去,现在开始做外交的工作吗?一切都是为了革命和国家,咱们俩一起好好干吧!” 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的张茜并没有就此失去光彩,她在外交这个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后来甚至被人戏称为“中国第一外交夫人”。不过这个称呼虽然是玩笑,但真要追究起来也不算名不副实。 1956年,张茜遵照上级安排,同中国妇女代表团一起访问了巴基斯坦。代表团里都是当时妇女界名气极盛的人物,但看过去年纪轻、资历浅的张茜却丝毫未被淹没。代表团临行前,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邓颖超专门叮嘱代表团里的其他妇女同志尽可能地支持张茜的工作。 图|陈毅(左)与张茜(右) 很明显,在邓颖超的心中,她已经有了让张茜在外交上大展身手的想法。虽然张茜这次访问巴基斯坦是她第一次出访外国,但邓颖超相信她的能力一定可以顺利完成这次任务。 最后的结果告诉邓颖超,张茜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早在答应搞外交工作后,张茜就一直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外交能力,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精益求精的,哪怕面对早就自学过的英语和俄语,她依旧花费了大量时间深入学习,使自己的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另外,她还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学典籍的研究,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她在外交场合中显示出中国特色和文化底蕴。 陈毅新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那年,刚好柬埔寨与新中国也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柬埔寨的首相西哈努克亲王第一次访华时,就忍不住为新中国发展至今取得的瞩目成就而折服。后来,他多次邀请张茜,去柬埔寨参加他们隆重盛大的送水节。 盛情难却,向上级申请后,张茜带着妇女代表团奔赴柬埔寨进行访问。 代表团这次访问历时八天,得到了柬埔寨人民的热情欢迎。张茜等人连续接见了各个王室成员和政府首脑,一起探讨中柬外交相关事宜,除此之外,她还与大臣夫人、部长夫人等柬埔寨的社会妇女代表们进行亲切交谈,致以亲切问候。 中国妇女代表团在张茜的带领下,向柬埔寨乃至世界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气质和形象,让国际社会意识到了如今的中国已经足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稳脚跟。 自张茜开始外交事业以来,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她出国访问的次数多达21次,哪怕是在与美国政客的外交交锋中,她也不落下风。 1961年,为了向世界各国宣传新中国的外交主张,张茜跟随着丈夫陈毅常常出现在各种重大酒会上。就在这一年的5月,二人去日内瓦参加会议时,发生了一件非比寻常的外交事件。 那是在一个酒会上,张茜正在跟各国代表夫人亲切交谈,她突然感觉到了有人朝她走来,于是侧头看过去,发现那个人竟然是美国代表团哈里曼夫人。但在那个时期,国内是有纪律的,规定外交工作人员在任何场合、尤其是大型外交场合,不要主动与美方重要人员进行接触交谈。 哈里曼夫人绕过所有人特地前来,不可能只是单纯寒暄,这就到了考验张茜外交智慧的时候了。面对美国人如此明显的外交示好,张茜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其实陷入了纠结,因为如果与美国代表产生接触,违反了纪律,但如果直接不理睬,又显得中国外交无气度。 就在哈里曼夫人快要走到面前的时候,张茜心里有了个主意,精通英语的她装作听不懂外语的样子,找准哈里曼夫人向周围寻求翻译的间隙,快速转移了她们谈论的话题,跟另外一群代表夫人聊起天来。 哈里曼夫人好不容易带着翻译前来,却没有办法直接插入几人的交流,只能另寻机会。 没过多久,哈里曼大使及其夫人努力挤到了陈毅身边,主动与他攀谈,并伸出了自己的手,陈毅也微微一笑,大大方方地回握。中外无数媒体记者记录下了这经典一幕,不日“美国政治家主动与中国政治家握手”的新闻便被世界各地知晓。 而这件事足以体现张茜的聪慧和沉稳,她的随机应变为中国在中美的交往中赢得了主动权。而她大方优雅的气度和举止、流利的外语,在各个外交场合中,都让外宾印象深刻,也让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1972年,一代名将陈毅元帅因病不治身亡,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悼念会上,张茜虽然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却强撑着迎接了突然前来的毛泽东主席。 毛主席当时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所有人都以为他不会过来,但他还是强撑着参加了这个追悼会。最后,毛主席对张茜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这句评价,给了陈毅一生一个好的定论。看着慈祥的主席,张茜终于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她哽咽着说:“陈毅有时候不懂事,他惹得主席您生气了……” 就在陈毅元帅去世的同年,张茜也被确诊胃癌,在知道生命即将迈向死亡的尽头时,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即使了解自己身患绝症,需要好好休息,她还是选择日以继夜地整理丈夫生前留下来的诗稿。在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岁月里,陈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记录着这位将军金戈铁马也不乏柔情百转的一生。 诗稿中有不少陈毅写给她的情诗。 终于,在病情恶化到她无法动弹前,张茜将自己呕心沥血整理的《陈毅诗词选集》交给了病床边孩子们。1974年3月20日,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那个曾经在舞台上活跃欢笑的姑娘,那个作为新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夫人的女子,她为戏剧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为新中国的外交放弃了个人理想,她作为外交妇女团的代表人物打开了新中国“夫人外交”的局面,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不菲的贡献。 张茜女士和陈毅元帅一同经历了战火烽烟,一同经历了共和国的诞生,他们尽心竭力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就算到达了生命的尽头,两人以心血浇灌的爱情之花与革命之花也依旧怒放,永不凋零。 |
|
来自: qweasdzxcrty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