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例1,女,60岁。腰腿痛2个月。MRI:T12-L2A平脊髓下端类圆形长T1信号肿块(图1A,箭),T2WI上(图1B)为大部高信号、中央条状及斑点状低信号(燕尾箭),脊髓下端与终丝受压前移(细箭)。增强扫描(图1C),肿物不均匀强化,其上方脊膜轻度强化。 例2,女,20岁。双上肢麻木无力1个月。MRI:矢状位增强T1WI(图2),颈段脊髓上中段明显及均匀强化病变(燕尾箭),其上方的延髓部位可见囊状低信号影。 初步诊断:脊髓内肿瘤。例1考虑室管膜瘤。例2考虑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不能排除。 图1A 图1B 图1C 图2 【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本组两例肿瘤分别位于脊髓两端,呈脊髓中心性分布,平扫内部见低信号,强化明显,因此首先考虑室管膜瘤,鉴别诊断主要是星形细胞瘤。 1.星形细胞瘤(图3)儿童多见。罕见于终丝。瘤内出血较少,边界模糊,肿瘤为非脊髓内偏心性分布,病变范围常超过2个椎体高度,生长较快,一般不造成椎管与椎间孔变化,强化不均匀。 2. 血管网状细胞瘤(图4)MRI可见流空信号,灶周水肿,常伴脊髓空洞/积水。 3. 转移瘤(图5)患者年龄较大,有原发瘤病史,MRI可见多发脊髓内及蛛网膜下隙明显强化结节与脊膜增厚。 4. 神经鞘瘤(图6)多为中年患者。可呈哑铃状生长,一般无出血,强化明显。 5. 其他肿瘤 如神经节胶质瘤(罕见于圆锥与终丝)、动脉瘤样骨囊肿(以椎体或附件为中心,骨膨胀显著,病变内可见液-液平面)、脊索瘤(骶椎常见,混杂密度及信号,骨破坏明显)。 6. 脊髓炎(图7)临床上起病急,激素治疗有效。MRI上病变累及多个脊髓节段、灰质为主,单发或多发,胸段脊髓多见,轴面上常超过脊髓截面2/3,增强扫描轻中度各种形态强化。 图3A 图3B 图3C 图3D 图4A 图4B 图5 图6A 图6B 图6C 图7A 图6B 图3脊髓Ⅱ级星形细胞瘤 脊髓下段增粗(燕尾箭),呈T1WI稍低(A)与T2WI高信号(B、C),增强扫描(D)可见条纹状中度强化(燕尾箭) 图4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A.T2WI,颈段脊髓增粗、信号增高,内见结节状稍低信号(燕尾箭);B.增强扫描,病变呈结节状明显强化(燕尾箭) 图5肺癌颈段脊髓转移 矢状位增强T1WI,颈段脊髓内局限性明显强化(燕尾箭) 图6神经鞘瘤 胸下段脊髓前方类圆形T1WI(A)低信号(箭)及T2WI(B)高信号结节,增强扫描冠状位(C)明显强化,呈哑铃状向椎间孔延伸(箭) 图7脊髓炎 胸下段脊髓内纵行条状T2WI高信号病变(箭)。 【最后诊断与本病定义】本组病例均为室管膜瘤。脊髓内室管膜瘤(ependymoma)是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及其残留的室管膜细胞或脊髓终室细胞的肿瘤。 【临床概要】本病为脊髓内最常见肿瘤,约占脊髓内肿瘤60%与所有室管膜瘤1/3,女性稍多,好发于30—50岁。发病部位以脊髓两端多见,包括终丝、圆锥与颈段脊髓,占圆锥终丝部位肿瘤的90%。横断面上病变呈中心性分布。范围一般为2~3个椎体高度或更多,一般长度为8~12cm。病理学上肿块呈柱状,约半数囊变,易出血,罕见钙化,局部脊髓对称性增粗。肿瘤血供丰富,易出现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隙出血。组织学上包括细胞型与黏液乳头状型。黏液乳头状型主要位于圆锥与终丝,生长缓慢,可导致椎管与椎间孔扩大,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玫瑰花结状,男性稍多见,且年龄稍低。临床表现为颈及背部疼痛、放射痛、步态不稳、下肢无力、肢体麻木与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 【MRI及CT诊断与点评】脊髓内室管膜瘤MRI特点:①局部椎管扩大,病变段脊髓增粗,肿瘤呈混杂密度及信号,易出血及囊变,相应蛛网膜下腔狭窄。②肿瘤信号不均匀。T1WI多为等信号,有出血、坏死及囊变时呈混杂等-低信号,出血可为高信号。③T2WI为中高信号,囊变区信号更高,陈旧性出血时的帽状低信号为本病特征,约见于1/4病例,为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肿瘤周围T2WI低信号影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④增强扫描大多数为快速、明显及不规则强化。但有时需采用双倍剂量对比剂才能达到良好的增强效果。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分肿瘤囊变与脊髓空洞积水。⑤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为其特殊亚型,主要见于儿童,位于脊髓圆锥与终丝,呈膨胀性生长,MRI T1WI上为高信号。CT特点:①椎管扩大及椎骨受压变形,腰骶部为著。②椎管造影CT显示局部脊髓增粗。 总之,脊髓内室管膜瘤影像学检查以MRI为主,具有一定特点,但需与其他脊髓内甚至硬膜下肿瘤鉴别,需注意发病部位及其与脊髓中央的关系,若见出血征象则有提示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