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中关于波粒二象性的相关内容分享,中国古代的科学智慧非同小可

 人老颠东 2022-01-15

常识

波粒二象性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伟大发现。

大概在100多年以前,现代科学发现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甚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

图片

在宏观物理世界是难以理解的,比如著名的双缝实验。

在量子力学里,双缝实验(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双缝实验是一种“双路径实验”。在这种更广义的实验里,微观物体可以同时通过两条路径或通过其中任意一条路径,从初始点抵达最终点。这两条路径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观物体物理行为的量子态发生相移,因此产生干涉现象。另一种常见的双路径实验是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验。

图片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术语来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术语来描述。这意味着经典的有关“粒子”与“波”的概念失去了完全描述量子范围内的物理行为的能力。爱因斯坦这样描述这一现象:“好像有时我们必须用一套理论,有时候又必须用另一套理论来描述(这些粒子的行为),有时候又必须两者都用。我们遇到了一类新的困难,这种困难迫使我们要借助两种互相矛盾的的观点来描述现实,两种观点单独是无法完全解释光的现象的,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

图片

只要粒子的微观尺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波粒效应。

同样的,只要天体宏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效应。

用中国的古话描述: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形容宇宙中极大和极小的状态。

其实很多物理概念,都存在着出口转内销的现象。

著名的小孔成像实验,春秋时期的墨子就已经完全了解了。

图片

数学上的微积分,高阶方程,二元方程等,都领先西方。

四大发明火药什么的,就不必说了。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就是概念名称的表述出现问题,还有很多数学物理化学的原理比较复杂,后人没能大面积普及。

名可名,同出而异名。

关于波粒二象性,中国古代圣贤,早就发现。

我们今天就按着《黄帝内经》以及相关的古代著作来挑几个例子来表述。

图片

气血

气血论是中国古医学的大智慧,直到今天,气血整体理论还是分分钟秒掉现代医学的血液单一论的。

传统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气血论是很主要的一个知识点,从古至今,描述人体气血的中医著作,可以说是多如牛毛,逢书必有气血论。

中医的血气系统,血气同时互相促进的一套系统,血的问题可以从气的表现来进行诊断校对,关于气的问题,又通过血的症状进行分析。

气血两虚,气血两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图片

《黄帝内经》论病也是经常从人之气血多少或通堵情形来分析疾病的,《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开篇说道:

夫人之常数,

太阳常多血少气,

少阳常少血多气,

阳明常多气多血,

少阴常少血多气,

厥阴常多血少气,

太阴常多气少血。

此天之常数。

图片

简而言之,人体的循环就是气血循环构成的,有血就有气,有气就有血,而血比较直观,现代医学研究人体循环也就从血液入手,而气机循环系统,就比较抽象,气在哪里?气是什么?

气无处不在,不可捉摸,不知道形状,不知道具体的流动,看不见摸不着,甚至现代医学很长时间对中医的气血论是比较排斥的,不认可。

中医认为人体的血液流通,就是气机在推动,如果血液循环出现问题,那么气机也是出现病症的,是相互的,气的流通,气的形状,气机系统,由血液的循环状况可以进行推断。

血不通则痛,气不通则麻;血不通久了,气必然不通,气机不通久了,血液也会凝滞不通。

这个血气系统和太极阴阳系统是异曲同工,血气系统是传统阴阳模型的一个实际应用,实际存在的例子。

图片

如果从现代物理系来理解血气系统,那么波粒二象性是最贴切的。

虽然,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经络,人的气血比例多少各有差异,但是血通则气通,气通则血通,是一个整体的,可以互相带动,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

传统民俗文化中,有一种喝公鸡血的操作,可以提高人的激情和斗志,激发人的气血系统,喝的是血,其实同时也是补气了。

打鸡血并非一个说法,背后还是有基本的理论体系的。

图片

经络

人体的经络是否存在,历来成为很多激进分子否定中医的一个有力武器。

直到近年来,欧美科学界的新研究成果出来,尤其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新科研成果,让很多人瞬间改变了说辞,动摇了立场,2021年4月,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发表论文,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这项工作为证实中医经络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经络现象只存在活体中,死人的身体上面是观察不到经络的存在的。

那么经络和脏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波粒二象性存在了。

图片

《灵枢》《素问》两书关于经络的论述和经络理论的应用,非常多,是整套体系的支柱。

我们摘选,黄帝和伯高的对话来欣赏一下: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气之病先后,外内之应奈何?

伯高答曰: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外内之相应也。

黄帝曰:刺之奈何?

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

黄帝曰:外内之病,难易之治奈何?

伯高答曰: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而形乃应者,刺之倍其日。此月内难易之应也。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寿夭奈何?

伯高答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

图片

魂魄和情志病

《黄帝内经》中,关于情志病的论述也是非常之多。

古代医学认为,人体不仅有五脏,而且五脏还有五志,就是五种意识形态依附其上。

这也是著名的五藏理论体系: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

山无气必崩,人无志必死。

一个人如果丧失斗志,垂头丧气,必然肾功能会受到不良影响,人站或走都挺不起腰板。

五志:魂、神、意、魄、志,五种生命体寄生在五脏之中,俗话常说的,神气,意志力,三魂七魄等等;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指的是人的生理需求或愿望;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指的是人的感情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图片

过悲伤肺,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恐伤肾,过怒伤肝,这些理论和现实的生理机制是相对应的,证明是真实的,也就是这样的关系。

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心灵的健康,心灵的健康反过来也是影响人体的健康的。

现在职场上,经常讲气场,讲人的精气神。

一个人给人感觉好不好,不是全靠化妆,还有那种生命的能量场,也叫气场,也可以说是灵魂魄的生命力,魄力灵动等等,都是形容这个方面的。

这里也给人提出一个波粒二象性的例子。

图片

超时空和穿墙术

其实,一个人的名声品行和道德表率,以及学术成就等都是一个实体人对应的【波】的部分。

而人体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个【粒】的部分。

如果有足够宏观和视野,整个人类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粒子,或者一个细胞,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细胞组织群。

甚至一个星球也是一个粒子而已。

比如,太阳这颗恒星,发放光芒,就是一个波粒二象性态。

当然,有些人会抬杠说,你所说的波粒二象性的例子,都和光波不同。

其实,太阳系在宇宙运行中,进入到超时空通道,也是会在宇宙的不同角落,跳跃出现的。

再比如,古代的人,学习道家的穿墙术,印度的瑜伽大师也喜欢整这个,当真正能够穿墙的时候,这个人体就是一个和光粒子一样的存在形态。

在修炼界和宗教界中是存在很多见证,就是人的超时空飞跃现象。

也有人把超时空现象,归结为外星人的时控器在操控,或者是人类社会的魔术师在变戏法。

图片

阴阳是总纲

八纲辩证,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证候归类的八个纲领。

阴阳就是总纲,我们就引用这个说辞来描述波粒二象性。

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天地宇宙都是一个太极,时空也是一对阴阳,一个太极。

人体也是一个太极图。

人的躯体和灵魂体也是一对阴阳关系,组成更大的太极。

波和粒两种形态也是一对阴阳,组成一个太极结构。

图片

说到这里,如果大家能够打通这些思维和概念名称的转换,那么波粒二象性早就在中国古代朴素的科学体系中了。

只不过稻草盖珍珠,人们不认识它。

换了一身洋装,喝了三年洋汤,自己咋回事都不知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