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4)

 纪实纵横 2022-01-15

作者简介

   杨志玲,网络昵称佰依们,1956年9月16日岀生在临河县八岱公社旭光七队,初中毕业,83年落实政策到百货公司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5月下岗,现居乌拉特中旗海流图。


人物风采




母亲的一生(4)

新建附小

                                 杨志玲

   一九四一年九月,绥远省教育厅闫伟厅长巡查西部地区教育工作,来到陕坝。在召开会议布置完工作任务后,特任命我父亲高永信任陕坝附小校长,要求父亲必须想方设法创办附小:“因国家持别重视教育工作,不得辜负上级对你们的期望,必须完成这项任务。”

  原来的附小虽然是省办学校,但抗日时期,兵荒马乱,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乏力,没有固定的校址,靠租借房屋办学,成了东三年西两年的游击学校,学生越来越少了,学校无奈被迫停课。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重新再办附小困难确实很多,但是办法还是有的。父亲思前想后,认为有五大原因促使他必须要再办附小:一是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国家强盛全靠文化知识,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知识,后果是多么的可怕。二是群众和孩子们渴望文化知识的期待有多么迫切,作为老师没有任何理由推卸责任,一定要给群众一个说法,给孩子们上学求知的机会。三是他们身上肩负着教育工作的重担,必须要克服眼前的困难。四是要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白手起家。五是上级下达任务再办附小,是对自己的信任,是对自己以前工作的认可。他很快制定了新建方案。 

  母亲通知了以前的教职工到校报到开会,并宣布凡报到职工,从报到之日起全部复工。父亲担任校长职务,特聘辛淑贞、王登霞、傳永鈴、郝文远任教员,郝文远兼会计亊务。同时给老师们分配两项任务:第一登门入户作群众工作,通知孩子到校报名上学;第二雇木工师傅、泥工师傳、小工来校帮忙,说明管饭没工钱。很快,木工来修理门窗,泥工来垒摸泥台台,小工来校帮忙,还有左邻右居的人们也纷纷来帮忙干活,只用了几天紧张的工作就顺利完成全部任务!他们泥台台当桌子,泥墩墩当橙子,很快布置好教室开了学。

   在父亲的带动下,全体教师努力工作,再接再励,从此报名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学校呈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由于教学场地有点小,为让孩子们都能来上学,学校又租借了大场地,开设扩大学校,又招收了一批教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学的愿望。

这时细心的母亲又看岀一件事,有些男女教师们年龄己大,谈恋爱己久,到了成家办婚事的时候了,因经济条件不够,办不了婚事,还在拖着,既影响教学质量又影响老师的情绪。了解情况后,与丈夫高永信商议解决的办法。高老师说:"作为校长为教师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是我的责任。”

夫妻俩把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全部拿出来,为一对结婚的小夫妻置办了简单的家具,新娘新衣里外两身,棉被褥两套,并给主持了婚礼。婚后他们工作极积认真,教学上明显有所提高,并上门感谢高永信和辛淑贞,而高永信夫妻俩异口同声说:“不客气,应该的,这是我们的工作。”

  此后学校教师员工团结一心,亲如一家人,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全体教职员工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处使,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刻苦,陕坝附小的教学工作,一年比一年红火了起来。    

一九四二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母亲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女儿,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宝贝,父亲给她取名高志萍。

满月不久,母亲就要去教学,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儿,实在舍不得把她一个人丢在家中,可是又想起她的学生不能耽误功课,便毫不犹豫地还是把孩子一个人锁在家去上课了,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回家给娃娃吃奶,经常把女儿饿的嚎啕大哭,小脚不住的蹬,脚后跟在炕皮上磨出了血。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是为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也只能如此。还有一次冬天,那时家里烧的碳火炉子,大风通过烟烔把烟煤倒灌进家里,烟煤灰把志萍闷了过去,好长时间才慢慢的活过来。

    母亲心庝的痛哭一场,尽管内心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她只能选择委屈自己的孩子,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的事业,用当下时髦的话讲,母亲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3)

【人物风采】杨志玲‖ 母亲的一生(2)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





作品链接





编辑 孙传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