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论语》:泰伯第八.12

 自古在昔 2022-01-16

泰伯第八

十二

子曰:“三年学(1),不至于谷(2),不易得也。

【注释】

(1)三年学:指读书三年.

(2)不至于谷:至于,心至,意念所至,想到.谷,小米.这里代指俸禄.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三年,还没有做官得俸禄的想法,这种人很难得啊。”

【感悟】

“不至于谷”,这里的“谷”子,本意是指小米。在古代,用谷作为官吏的俸禄,所以,时常用“谷”指代官吏的俸禄。而在这篇文章中,孔子直接用“谷”字来指代出仕做官拿俸禄的心思或想法。另据《史记》的记载,孔子做大司寇的时候一年的俸禄是六万斗粟米。这是很优厚的待遇啊,可见出仕做官,在物质上的收获是非常不错的。
可是,物质上的收获,甚至功名利禄上的收获,并不是孔子广收门徒、诲人不倦的目的。孔子教育、教化弟子和世人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直至大同。而俸禄,只是一个人贡献于国家和社会应得的报酬,是个人才能贡献过程中的副产品,不是读书学习的目的。这个非常重要,不能把过程目的化。我们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修齐治平,是世界大同。
读书学习三年,只能说略知一二、小有所得,当然这个时候也能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也能出仕做官。但我们决不能为了出仕做官,为了做官的那份薪俸,而忘了自己的初心,忘了我们修齐治平、世界大同的理想。我们曾经在《公冶长》篇的第六章介绍过,子使漆彫开仕。漆彫开说:“吾斯之未能信。”孔子非常高兴。孔子为什么高兴?因为漆彫开并没有只是为了俸禄而读书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