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故事之二十五:风穴寺

 晨曦深处 2022-01-16

黄河故事之二十五:风穴寺

风穴寺依山势而建,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它和其他寺院不同,没有依中轴线展开,只有钟楼,没有鼓楼,主要是受地形的限制。风穴寺不大,但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公元元190),比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的少林寺要早300年。风穴寺曾用过好几个名字。

在董卓之乱被毁后,重建于北齐。因当时满山野花,芳香郁积,名为香积寺。隋代,又因寺北山峰林立,峥嵘奇秀,又名"千峰寺"。后汉乾祐三年改为白云寺。北魏重建寺院时,寺院地点定在白马石沟中的银洞山下。传说当时物料齐备,正要破土动工时,一阵狂风将砖石木料刮到现在寺址,因风点穴,又在风穴山,故名"风穴寺"

风穴寺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风穴寺周围有很多景观,其中珍珠帘、大慈泉、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桥、悬钟阁被称为八大景;另外还有有小龙门、石龙头、活凤尾、东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凉的三十六福地。

风穴寺的三大国宝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耸立在水陆殿前的七祖塔,建于唐开元年间,为九层密檐方形砖塔,供奉佛教禅宗七祖贞禅师的舍利。悬钟阁建于宋代,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建筑,内悬9999斤重的宋宣和七年铸造的大铁钟,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中佛殿建于金代,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歇山九脊顶。另外还有毗卢殿、方丈院、地藏殿、观音阁、藏经阁等建筑。

历代文人吟咏风穴寺的诗篇很多。

宋代诗人毕仲游《和宋开叔韵游风穴山白云寺》

人去人来半日间,徘徊绝顶觉身閒。

风云不动心犹恐,星斗相辉手可攀。

皂盖远如天上至,篮舆曾记月中还。

防身一剑今谁倚,何必崆峒始是山。

宋代葛胜仲《二月三日游风穴白云寺呈通判二首》其二

秀野班春过梵宫,贤僚况复肯相从。

风缘御寇来幽穴,云为渊明出远峰。

柳色直将波共绿,花光疑与酒争浓。

一庵此境堪肥遁,寄语山灵幸见容。

这里的御寇,指的是列御寇,战国时期道家著名代表人物,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被尊为“冲虚真人”。

清代吕燕昭的《游风穴寺》对风穴寺作了详尽的描述:“入山不见山,但见古柏树。此柏不知几百千万株,黛色霜皮看无数。高者如立低如赴,横者如卧斜者觑。三三五五各盘踞,当面齐来迎我步”。

曾经在汝州工作过十年,这里真是没少去。去年的今日,陪岳父暨朋友一起游览风穴寺,值免票时候。作一律,《游风穴寺免票有感》:

一脉千峰嵩岳连,山门虚设善为缘。

难分过客非香客,却信悬泉鄙货泉。

古寺浮云凭往复,黄花翠竹自绵延。

蓄来幽谷清清水,滤去浮尘见碧天。

悠雲作于汝州龙府

2021/10/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