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曜和石勒为什么坚决不做辅政大臣?│673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318年秋,汉赵皇帝刘聪突然病重,堪堪不久于人世。

临终前,刘聪征召大司马刘曜为丞相,石勒为大将军,二人都领尚书事,共同被托孤辅政。

可是诡异的是,这二位辅政大臣都坚决推辞,拒绝担任辅政大臣。

无奈之下,刘聪只得加封刘曜为丞相,雍州牧,石勒为大将军,幽州、冀州二州州牧。

那刘曜和石勒为什么拒不接受辅政大臣的位子呢?

因为这二位的志向更加高远,都早就看中了皇帝屁股下面的那把椅子,而这二位现在所处的位置,比作辅政大臣,更容易达成目标,所以,这二位都干脆利落的拒绝了刘聪托孤的诏书。

石勒早就占据襄国城,处于实际上的独立地位,只是名义上属于汉赵的臣子而已。刘曜自从攻破长安,抓住晋愍帝灭亡西晋之后,就一直在长安镇守,也是位高权重,手中握有大军。

而回到平阳城做辅政大臣,虽然权力很大,但毕竟在皇帝身边,远不如现在的逍遥自在,想做什么做什么,丝毫不受约束。而且,太子刘粲也不是好相与的人,即位后,估计更加难以侍奉。再者,刘聪身边各大臣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之间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不已。刘曜、石勒都是人精,怎么可能来趟这浑水?

刘聪也正是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希望用托孤辅政的名义,将这二位召回。一是,这二位都有大才,如果他们能接受任命,全心辅佐刘粲,汉赵江山必然更加稳固,二就是,将这二位召回到京城,便于新皇帝掌控二位的生死,可以随时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但是这二位根本不接受辅政的任命,这个关头刘聪又不可能和他们反目,只得大加封赏一番,以安其心。

刘曜、石勒不接受辅政诏书,刘聪只得安排其他人辅政。

刘聪任命上洛王刘景为太宰,济南王刘骥为大司马,昌国公刘顗(yǐ)为太师,朱纪为太傅,呼延晏为太保,让这几位一并领尚书事。又任命范隆仍为尚书令、仪同三司,靳准为大司空、领司隶校尉。同时,让这几位轮流决断尚书所奏禀的各项朝政大事。

不久,刘聪死去,太子刘粲即位。

刘粲做太子的时候,表现的就非常不堪,昏庸残暴,沉溺酒色。现在当了皇帝,无人制约,于是更加的肆无忌惮,任意妄为。

刘粲早就对他父亲的那一群皇后垂涎三尺。这些人个个千挑万选,年轻貌美。所以,刘粲即位后,对国家大事毫不上心,却将心思都放在了后宫中,不管自己的妃子也好,原来刘聪的妃子也好,只要自己看得上眼的,都收入自己后宫,日夜胡天胡地不已。

当然,这样一来,对于父亲的死,刘粲也就没时间伤心了,甚至连装模作样的表演都懒得装一下了。

不过刘粲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胡作非为的同时,也在迅速的走向死亡,因为一直深受他父亲刘聪和他信任的大司空靳准,早就有了窜逆之意,而且,已经开始付诸行动。

按照靳准的心思,你们刘氏父子这种人能当皇帝,凭什么我靳准就不行?

当然,要想除掉刘粲,自己当皇帝,并不容易,首先得除掉刘粲身边,忠于刘粲的刘氏诸侯王们。于是,靳准开始在刘粲身边搬弄是非进谗言。

靳准私下告诉皇帝刘粲:“陛下,朝中很多重臣都对您不满意,他们正暗中商议,准备像当年商代的伊尹,汉代的霍光那样,控制皇帝,由大臣完全管理国家上下所有朝政大事。他们打算先除掉忠于陛下的太保呼延晏和臣子我,然后推举大司马刘骥负责总览朝政。陛下,您可得早做准备啊。”

开始的时候,刘粲并不相信靳准的鬼话,毕竟,刘粲只是昏庸,并不傻。但是架不住靳准变着花样的进谗言啊。尤其是,原来刘聪的皇后之一,现在的皇太后靳氏,就是靳准的女儿,刘粲的皇后,也是靳氏女儿,这些人在靳准的指使下,也都打着替刘粲着想的名义,不断劝说刘粲。最终,刘粲相信了。

以刘粲的心黑手狠、残暴寡恩,一旦相信了靳准的谣言,动起手来就毫不手软,当即将太宰刘景、大司马刘骥,还有刘骥同母的弟弟,车骑大将军吴王刘逞,以及太师刘顗、大司徒齐王刘劢(mài)等人,全部抓起来杀掉。吓得另两位辅政大臣,太傅朱纪和太尉、尚书令范隆逃往长安,投奔刘曜。

这一下,他父亲刘聪给他留下的这几个辅政大臣,除了靳准和呼延晏之外,全部被刘粲一扫而空。

当然,这里靳准之所以留下呼延晏,并不是因为呼延晏和他关系多好,只是因为他不姓刘。靳准的目标很明确,先铲除刘姓各诸侯王,剪除掉刘粲的羽翼,为自己篡位扫清障碍,其余人等,随后看情况再说。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曜和石勒的远见,在刘粲面前当辅政大臣,就像在老虎嘴边跳舞,随时有送命的危险,绝不能做啊。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