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明帝平定叛乱及大清算│693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王敦死后,王应却没有按照王敦临死前的安排执行,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在谋士诸葛瑶的建议下,秘不发丧。秘不发丧的理由,当然是担心军心涣散,希望等前方彻底打败晋明帝之后,再发布王敦的死讯。

至于为什么不立即称帝,估计是担心叛乱失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吧。因为一旦称帝,那就是和晋明帝不死不休了,不称帝则还有一丝的缓和机会。

那王敦的尸体也不能就这么放在厅堂中或者悄悄藏起来啊,时间长了非有怪味不可。王应也有办法。他命人用草席将王敦的尸体包裹起来,然后外面涂上一层白蜡,算是简单做了点防腐措施,然后就埋在了王敦府邸的厅堂之中。

之后,王应等人继续等候前线的消息。

也不能就这么干巴巴等着啊,于是,王应带着诸葛瑶等人,日夜纵酒行乐。

看来王应确实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都到这时候了,还不抓紧时间,谋划布置,胜利了该如何,失败了该如何等等,还有心在这里踏踏实实的吃喝玩乐,真是不知死字是怎么写的了。

王敦别管人品如何,好歹也算是一世枭雄,找了这么个草包做继承人,只能说是司马氏皇族的运气啊。

这时,建康城外,激战正酣。

此时,沈充率领一万多人的援军也到达前线,和王含的大军汇合。

沈充麾下司马顾飏(yáng)给沈充出谋划策:“按现在形势来看,我军利于速战速决。我这里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掘开河堤,水淹建康城,然后我军趁着水势,乘船进攻,必可大获全胜;中策是趁着大军刚刚到达的锐气,联合王含的大军,集中全力,同时并进,发动猛攻,我众敌寡,有很大可能击溃敌军;下策是用议事的名义将钱凤招来,然后将他斩首,将他的人头献给朝廷做见面礼,我们投降,这样也可以转祸为福。”

可惜,顾飏是三条计策,沈充都没看中。顾飏见此,知道沈充必败,悄悄离开沈充,返回吴郡,从而逃过此劫。

这时,临淮太守苏峻、兖州刺史刘遐等人,也相继率领大军,到达建康城,加入皇帝一方。

沈充、钱凤等人并没有太紧张。他们认为,这些军队刚刚到达,士卒疲惫,军心不稳,只要抓住时机,完全可以一鼓而胜之。于是,就在这天夜里,沈充、钱凤率领大军,偷袭苏峻、刘遐的军队。

开始的时候,苏峻、刘遐的军队确实被打了个猝不及防,沈充、钱凤一度占据明显的优势,可惜,随着苏峻、刘遐率军发动反攻,沈充、钱凤率领的军队优势逐渐丧失,最终被打得惨败,死伤无数,败退回自己的大营。

这时,王敦的死讯也逐渐传开,叛军军心顿时大乱。各将领纷纷动起了改换门庭的心思,众士卒也是军心涣散,兵无战心。

王含、沈充、钱凤见此,知道大势已去,匆忙烧毁大营,连夜遁逃。

至此,建康城及晋明帝的危机解除。

晋明帝颇有决断,立刻命人颁布大赦令,但是唯独不赦免王敦的亲信党羽。

这道大赦令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这些叛军的主犯和从犯分开,区别对待,使得那些中低级将领及众士卒可以安心,不用继续追随叛军首脑顽抗。

然后,晋明帝下召,让庾亮督率苏峻及其部下兵马追击逃往吴兴的沈充,让温峤督率刘遐及其部下兵马追击逃往江宁的王含、钱凤,又命令其他将士分别追击王敦其余党羽。

大清算的时候到了。

王含先是逃回姑孰,带上儿子王应后,逃往荆州,准备投奔本家堂弟,荆州刺史王舒。可惜担心受到王含、王应的牵连,王舒派人将这对父子沉入长江之中淹死,然后上奏朝廷请功。

钱凤逃到阖庐洲的时候,被原来王敦手下的将领周光抓住斩杀,之后周光带着钱凤的首级,去朝廷请求赎罪。

沈充逃跑时迷路,误入自己旧时部将吴儒家。吴儒装作愿意藏匿沈充的样子,将沈充诱入墙壁的夹层中困住,然后斩杀,并将沈充的首级送入建康城请功。

这个时间,是324年七月,至此,王敦的亲信党羽,全部伏诛,王敦之乱,彻底平定。

对于王敦这个始作俑者,虽然已经病死,晋明帝也没打算放过。他命令有司将王敦的尸体挖出,焚毁尸体身上穿着的华丽衣服,然后将尸体摆成跪倒谢罪的样子,再斩首戮尸。随后,将王敦、沈充、钱凤等人的首级,都悬挂在城南的朱雀桥上示众。

因为王敦的叛乱,弄的国家一团乌烟瘴气,很多人家破人亡,民不聊生,所以见到王敦落了个如此结局,大家无不拍手称快。

对于其他追随王敦的琅琊王氏一族之人,结局果然如同王敦当初所料,虽然有司奏请晋明帝追查到底,全部严惩,但是看在王导等人的面子上,晋明帝还是放过了这些人,甚至连官职都予以保留。

对于王敦身边其他的幕僚佐吏,在温峤的建议下,晋明帝也是按照其主动追随王敦与被迫追随的情况,区别对待。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