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智慧五束光之一中庸智慧

 情缘半岛 2022-01-16

图片

导论:中国国学发端于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和周代的《周易》;争鸣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墨家、兵家、法家、名家、道家、儒家、阴阳家、杂家;激荡于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交织。堪舆学、玄学(形而上学);佛学东渐(丝绸之路);融合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揉于田间谚语、贤言、坊间民谣、笔记 、传于庙堂策论、辑要。         
智慧的认识:人在生存与发展进程中应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挑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创能力。是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包含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升华等所有能力。

国学凝聚为五束智慧之光:   

图片

五束国学智慧之光有助于我们健康成长,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 

一、中庸智慧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即,人们的喜悦、愤怒、哀愁和快乐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就是中,而表现出来但都合乎时宜和礼节就是和。
中是天下人的根本;和是天下人遵从的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也就各在其位了,万物也就生长发育了。中庸智慧就是教人如何处理好内心的各种情感,让内心保持一种平静和平衡。这样才能健康成长、获得宁静、幸福的生活。 
当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里,急功近利使得期望满足后狂喜、自满、虚骄,目的落空后沮丧、恐惧、空虚,都在损害着我们的身心。这样的心态,使成功者难以守成,位低者欲速不达。
中庸智慧象唠家常,讲述中、和、用的道理,需要我们去体会其中朴素、温暖而不乏睿智的生活态度。

(一)允执厥中《尚书》

舜帝在禅让帝位给大禹时告诫大禹:

人心惟危  (人最关注安危)

道心惟微  (规律需探幽入微)

惟精惟一  (精细,一以贯之)

允执厥中  (坚定信念  持中)        

不偏不倚    中庸  中正  正直

依正群纲举      依邪百补败。

(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庸》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调查研究:世情、国情 、民情

道生而术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术成而效达。(做一件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这件事) 

(三)  基调法则

中为基    过犹不及需调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  

道可道   非常道 (王弼)

道可  道非  常道

把握行为的度    如名字的功用

诸葛亮(孔明)   毛泽东(润之)

钱钟书(默存)   阎锡山(百川)

可以            不可         否则就会

才华洋溢      横溢        横行霸道

自省吾身      贬低        自掘坟墓

需求消费      欲求        欲壑难填

调整身心      躺平        自我设限 

不拘小节      偏斜        误了环节

直言不讳      耸言        传播谣言

挫折摇晃      折断        终生遗憾 

感谢与大家一起分享,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