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启示录004:为何道不可须臾离也?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中庸书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我们该怎样理解?大道为何片刻都不能离开?佛祖和庄子有怎样的论述?头顶三尺有神明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悟道的人,会有敬畏心,会自然而然去帮助别人?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中庸》的开篇子思先生告诉我们,最关键的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然后接下来就提醒我们: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01
不管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用这个道字,这个道,就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源头,也是千变万化最后的尽头。
它是这个世界上最究竟的、最本质的存在,但它又无形无相,无声无臭。我们普通人,没有办法用我们的感官去感知它。
万事万物在我们的概念当中,是有生有灭,是有相对性的。但是子思先生,孔子的孙子,我们尊敬的圣人,他告诉我们:
大道是我们片刻都不能离开的,如果我们可以离开的东西,那一定不是道。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我们也看不见这个道啊,我们听不到它跟我说话呀,我们怎么知道它就在我身边呢?
我怎么知道它就在我体内呢?我怎么知道它就在我的内在呢?我怎么能从世界的万事万物当中,看到那个无形无相的道呢?
02
2017年的12月15号我就这句话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何道不可须臾离也又通过去阅读专家教授和高僧大德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自己的答案。
道是世上千变万化的源头,也是尽头,是一种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存在。
它可以主宰万物生灭变化,自己却无生无灭,无形无相,无声无臭,不可以用外在的感官去感知,更不能用语言和文字去描述它?但,确确实实就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也正是因为他无生无灭,无形无相,无声无臭,所以只有道才能做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如果借用佛家的话,就是六个字:尽法界遍虚空
正是因为万物的源头无处不在,无生无灭,而且它又神秘强大和公正。因此我们人类千万不能自大,一定要敬畏万物。
同时提醒自己,道即是我,我即是道。我们内在就有大道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用恰当的方法来升华自己,来去体悟大道的真谛。
 
用前面的话讲,我们要率性而为。要依据上苍给我们的天赋天性,按照天理去行事。
慢慢地从内在去发现和领悟,我们生命最最本真的那个东西,也就是本来面目,这才是我们人生最最重要的使命和课题。
03
道家的圣人庄子也说:道在屎溺。大小便当中都有道的存在,就可以看出来道是无时不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
而且伟大的佛陀,在菩提树下明星悟道,悟道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得,如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最伟大的佛陀都告诉我们了,不是他老人家能成佛,我们每个人内在,乃至一个小动物,一只蚂蚁,内在也有佛性,也有如来种性。
那这个佛性和如来种性,和道家的圣人讲的道,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我们生命的源头,也是我们生命最后的归宿,也是那个能够生万物灭万物,但是自己无生无灭的存在,只是名称概念不同罢了。
如果我们去了解佛道两家,那些修为很高的高僧高道开悟的机缘,就会发现,他们开悟的方法是千差万别,机缘也是各不相同。这样我们就应该明白,处处有道,时时有道。
如果我们知道了时时有道,处处有道,我们不就理解了,也能够相信老百姓常说的头顶三尺有神明吗?
04
那我们再问一下自己,何止是头顶三尺有神明,我们内在就有。
不要说我们去做事情,只要我们升起了一个念头,那个大道,那个如来种性,我们生命最最本来的存在,就已经能够感知到。
我们的起心动念,和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这个无形的、永恒的、强大的、神秘的力量所感知,而且它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回应,这不就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吗?
我们按照他的法则去做事,它可能给我们的回馈是正向的。假如我们违背它的意志,违背了天理,违背了大道去做事,就会给我们一个负向的反馈,我们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05
我们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看,好像善人没有得善报,恶人也没有得恶报,反而活得很得意。
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就会发现一个最最本质的法则,那就是天道求衡。有来必有去,有去必有来,有得必有失,有失亦有得,最后一定是平衡的,清零的。
如果人领会了这一点,理解了这一点,心就会变得清静,人就会变得从容,做事就会更加的圆融无碍。
06
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佛家讲心佛即佛。
儒释道三家都强调修自己这颗心,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心念和宇宙的意志同频。也就是体道悟道,最后与道合一。
理解了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有敬畏心,自然而然愿意去帮助别人
自然而然不敢去伤害别人,乃至别的生灵,自然而然就容易提起,还可以轻松地 放下,自然而然就会内省、自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