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域情怀文学社2022--17总498期】小城往事|土块/作者/刘云生/朗诵/香之蕊

 新用户31487140 2022-01-1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土   块

文/刘云生

诵/香之蕊


提起土块(新疆人称之为土块,内陆则叫土坯)这种建筑材料,城里的后生可能不知其为何物。他们可能只知现代建筑都是钢筋、水泥、沙石料等建筑材料。但是,凡属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对土块并不陌生。
在上个世纪,国家经济还不发达,普通群众的住房大都是用土块砌起来的。大到电影院、大礼堂,小到各家的小伙房、院墙、鸡窝、羊圈、猪圈等等都是用土块盖起来的。

图片


记得文革以前,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育心,浇树浇根。以德为先,意在培养造就一代可靠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那时候学校提倡勤工俭学,一来可以使学生从小修养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体验劳动人民的辛苦,密切与工农兵的联系并加深与其感情;二来用创收来弥补一些经费不足,改善有限的教学条件。我们从上初中开始,每学期都要到农场(兵团农场)参加劳动。譬如间苗、定苗、追肥、割麦子、捡棉花、掰苞米、挖排碱渠等等。
文革前,我所在的学校为了盖一座能容纳全校学生的大礼堂,能让学生在冬季集体活动有一个比较舒适的场所、不挨冻,校领导给我们初中部下达了打土块的任务。
任务下达后各班积极响应,人人不甘落后。大家利用课余时间,选场地、探土质、平场子、备坯模、拉沙子、挖坑泡泥;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中,谁也不愿意落后,人人都想为学校早日盖好大礼堂而贡献力量。


打土块看似简单,其实也有讲究。如果土质沙子多、缺粘性,土块松散不能成形,即便成形也难承受压力;如果和泥太软,土块也不能成形,它会自然瘫软,且风干的时间要长,摞起来后也会压得变形,不能使用。
学校下达了任务,每个学生每星期要完成500快土块,初二的学生年龄也就14 -5岁,但是没有一个人畏难退缩。
各班级同学展开了劳动竞赛,下午课后,同学们来到各自选定的劳动场地,刨土、放水、泡泥,为第二天清晨大战做准备。
第二天清晨同学们早早地赶到学校,脱掉鞋袜,跳进头天晚上泡好的泥坑里踩踏,然后将泥铲到坑沿上。男同学个个奋勇当先,女同学也个个摩拳擦掌,好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劳动场面。我将三个一体的坯模子从水中捞出,把坯模斜立着靠在腿上,把沙子搂进模子里,上下左右一荡,然后将女同学备好的泥团,用力甩进坯模,双手把模面高度刮平,端起几十斤重的坯,快步跑到十几米前的场地上,将坯模倒扣在地上,然后慢慢地将坯模提起,一个个有棱有角的土块就整齐地出现在地面上。由于有老师严格把关,同学们更加认真、一丝不苟,确保了土坯的质量。


有同学计算过三个一体的湿坯模,加上三块土坯重达60多斤,500块土块要扣167次才能完成(不含不合格的土坯),平均负重达10吨多,一天干下来浑身骨头酸痛,晚上倒头便睡,但是无人叫苦,更无人躺倒不干。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在吃粮定量的年代,我们的饭量也让家长发愁不迭。但是家长宁愿自己少吃一口,也尽可能地让正在长身体,而且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孩子们吃饱,家长们没有拖后退的、没有不支持的。
经过一天晾晒,放学前再将土块一个个侧立起来,第二天早晨再把土块整齐地码放好。之后再开始下一轮的战斗。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劳动,同学们晒黑了,人瘦了,但是筋骨强壮了,身体健康了,劳动锻炼了大家的体魄,同时也在劳动中深深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增强了劳动人民的感情。
面对着自己劳动的成果,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我们真正地为国家建设添了砖、加了瓦,几十万块土块为我们作证。我们为学校盖大礼堂做好了物质准备,贡献了一点微薄的力量,由此,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图片


那首“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哎嗨,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我们都要用得巧”的歌曲曾伴着我们的青春年华、伴着我们的难以忘怀的成长岁月……
在劳动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重大意义!体会到了:精神变物质这一辩证法的巨大作用……
是党教书育人的方针指引着我们阔步前进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我们没有辜负党的培养教育,我们无愧于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是光阴,道不尽的岁月故事,曾经走过的道路,留下了不变的是岁月沉淀的情怀。在过往的岁月里我们成长……
曾有人说:40后、50后这一代人是共和国的脊梁,是的,这话绝对没错!我们——当之无愧!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刘云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共和国的同龄人,曾是一名复原军人和退休警察,热爱文学,退休后才捉笔写作,曾在当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散文、诗歌。在自治区举办的“迎接十九大,畅谈新变化”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图片

朗诵者简介:

香之蕊,本名得丽娜,哈萨克族,从事媒体工作。喜欢文学,热衷于读诗。

西域情怀文学社团队

主管:呼图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西域情怀文学社
总  负  责:隋恒武
社长助理:张微、刘照星、隋淑莲
总  策 划:余冬梅
作品主审:隋恒武、杨成爱
日常负责:李寿娟
图片策划:甘润新
视频制作:马玉玲
散文编辑:董姝君、李思荣、林心悦
诗歌编辑:刘红梅、祁玉梅
诗词审稿:曹延强
诵读监审:孙秀凤、朱彩玲
宣传部长:马继艳
诵读成员:董姝君、丁洁、张微、孙秀凤、朱彩玲、刘照星、隋淑莲、李寿娟、余冬梅、马继艳、刘合顺、陈凤、蒋晓琴、蒋晓丽、田彩霞、肖雅琴、马倩


投稿须知

1.投稿时请发mp3格式合成好的音频文件。
2.请附朗诵文稿的题目、正文,以及作者、朗诵者个人简介及照片。合诵的作品请标明每一位朗诵者的姓名。
3.作品文稿尽量不破坏原文稿的格式,避免大段文字无标点、无格式发送。
4.朗诵者的朗诵作品要保证是在《西域情怀文学社》首发,谢绝一稿多投。文稿如系原创作品,请提前告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