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搭建PMC部?市场竞争与生产复杂化的必然

 渐华 2022-01-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供应链全球化的演进,我国的企业直接面对着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同时客户的需求多样化、交付周期短等带来的成本大幅上升,企业的经营压力持续增大。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组建独立的PMC部来应对这些挑战。

文章图片1

图片来源网络

一、外部竞争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1、市场需求多变与营销预测不准。

2、用户的需求周期短、变化多。

3、零配件进口长周期与国产化质量不理想的矛盾突出。

4、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生产柔性与成本之矛盾。

5、供应商素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6、物料库存与储存条件限制。

7、产品成本优势逐步向物流成本转移。

8、企业间竞争趋向供应链竞争力。

二、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偏好:

1、销售部门的偏好:

(1)最好备有足够存货,可以随时因应订单需求。

(2)由于“客户是上帝”,生产部门最好“无条件”配合。

(3)随时应付客户的紧急插单与订单变更

2、生产/采购部门的偏好:

(1)以经济批量以上的批量投产。

(2)尽量使生产需求提早确立,以利生产和物料准备。

(3)尽可能使生产线稳定,不要过多因订单而临时变化。

3、高层管理的要求:

(1)尽可能增加产销业绩,降低生产成本。

(2)尽可能控制库存,避免经营风险。

三、企业组建PMC部的急迫性:

1、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具有能有效运用材料.机器人、作业方法,去达成品质,成本、交期三项基本要求的能力

2、经营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需求多元化的要求下企业急需改善事项:

(1)确立降低成本的管理体制。

(2)建立适时,适量的交货体制。

(3)强化品质管理,降低不良。

(4)建立因应小批量、多品种、短交期的生产管理体系。

四、PMC部几种常见的组织架构图:

文章图片2

PMC部组 织架构(一)

文章图片3

PMC部组织架构(二)

文章图片4

PMC组织架构(三)

五、PMC部的职能:

(1)确定要生产的产品的型号/规格、数量、交期。

(2)生产前产能及负荷分析、工作准备。

(3)拟定生产计划及进度安排。

(4)确实掌握生产所需各种物料的供应状况。

(5)生产工作分派与协调。

(6)实际生产状况的掌握,异常问题的协调处理。

(7)定期召开生产会议,主导或参与产销协调会议。

(8) 仓库管理及物料周转管理。

(9)生产绩效分析、检讨。

(10)其它生产有关活动的参与。

PMC人员的主要职能与角色定位:

(1)建立及推动各项生产管理制度;

(2)以生产计划的达成为己任;

(3)事前的管理,同相关部门的协调以完成生产任务

(4)有成本观念,以成本导向的生产计划与生产管制;

(5)通过各项生产绩效分析,采取因应对策,促进生产绩效

(6)信息化、数字化生产管理的导入及信息化、数字化生管系统的整合。

生管人员能力要求:

(1)具有数字观念,以事实(数据)为依据推展各项计划的实施及管制。

(2)有全局观、系统全面分析、判断能力。

(3)具有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

(4)具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5) 产销、生产会议的召开与参与经验,善于借此解决问题。

文章图片5

图片来源网络

六、PMC部生产计划管控的5大原则:

(1)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的拟定是生产管理的首要任务。

(2)事前管理

计划拟定或实施前周祥的考虑,避免生产问题频繁发生.

(3)重点管理

针对生产主体(人、机)生产对象(物)考虑其“时间”及“数量”实施管理。

(4)例外管理

对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异常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5)科学管理

要使生产活动合乎经济性必须收集大量客观的资讯及数据,以客观的事实及数据做系统的分析,作为相关决策的依据。

生产计划管控是生产管理系统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要跨越销售、采购、物流、生产、财务等公司各部门与层面,一旦订单不能及时交付,PMC部门要面对各部门和公司方方面面的压力与指责。

公司层面在PMC人员面对这些压力与困难时候要给予大力支持。首先,就是组建完善独立的PMC部组织架构(最好是组织架构一或二)。然后,协助PMC部完善一些相关保证PMC部正常运作的流程与制度。

PMC人员自身也要按以上生产计划管控5大原则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形成PMC主导性思维来解决生产交付过程中的各种因难,才能完成公司目标,提升自身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