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茶会倒计时1天】10个小故事让你领略东山禅法的魅力

 何宏江 2022-01-17


✦  ✦  ✦

- 本 是 山 中 栽 松 人 -

传说五祖弘忍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他曾经问四祖道信:我能够听你讲法吗?四祖回答说:你已经老了,即使得法,以后也没有时间去帮助更多人了,除非你再来,我等着你。栽松道人听了,便离开了四祖,投胎在河边一个洗衣少女的肚子里。

那时少女未婚怀孕是一件伤风败俗的可耻事情,因此少女的父母对她极为厌恶,把她赶出了家门。几个月后,她终于生下了那个不明不白的孩子。她也觉得非常秽气,于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进了一条脏水沟里。第二天她去看的时候,大吃一惊,发现小孩却正向水沟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鲜嫩明好,底气很足,于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怀里。她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

有一天,她带着孩子乞讨的时候正巧遇到了四祖道信禅师。四祖发现这孩子骨相奇特,感叹道:“这不是个平常的孩子,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后,他必定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处。”于是便问小孩:你是什么姓?小孩道:是佛性。四祖又问:“你难道没有姓吗?”小孩道:性空,故无。

四祖听了,暗自高兴,知道这孩子是个法器,于是收作弟子,起法号为“弘忍”。至此,前世因缘今日定,栽松道人拜入四祖门下,得法之后大启法门,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弘忍禅师门下培养了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诜、老安、法如等,有五位弟子被敕封为国师。


✦  ✦  ✦

- 神 秀 与 慧 能 -

关于禅宗的这两位高僧,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尤其是那两首著名的偈子(身是菩提树”与“菩提本无树”)。正是因为慧能的这首偈子,五祖才决定传法于他。但很多人都有个误解,那就是认为此时慧能已经开悟了,其实不然,这个故事还有后续。第二天,五祖私下来见正在舂米的慧能,说道:“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就应当像你这个样子”并问,“米舂熟了吗?”惠能回答说:米早就熟了,就差筛了。于是五祖于用拄杖在碓头上敲了三下便离开了,惠能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于当晚三更偷偷地来到五祖的丈室。五祖用袈裟将惠能围起来,给他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惠能豁然大悟,说道: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惠能已经大悟,便将祖师衣钵传付给了他,自此惠能成为了中国禅宗的第六代祖师。

其实神秀也是一位大师,而那首偈子未必就不如慧能所作的那首,五祖也说:后人如果依此偈修行,还是可以得到大利益、免堕恶道的。因此,五祖当着众人的面对这首偈子大加赞叹,并且要求大众焚香读诵此偈,依偈而修。五祖弘忍入灭后,门下禅师将禅法遍弘大江南北,而神秀一支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极大,甚至武则天都要请神秀为国师。他的弟子普寂、义福(行思)继续阐扬其宗风,盛极一时,时人称之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两京之间几乎全是神秀的法脉,后世称其法系为北宗禅。


✦  ✦  ✦

- 中 印 高 僧 斗 法 -

智诜是唐代名僧,是中国禅宗静众、保唐禅派的奠基人。他先跟随玄奘大师学习经论,后转拜五祖弘忍学习禅法。从此舍弃经文,一心悟禅,终于升堂入室,成为五祖弘忍的“十大弟子”之一。

武周长寿元年,女皇武则天闻其名声,命张昌期前去迎请。禅师推托不过,便带着弟子处寂来到京都,被封为国师,在皇宫内道场接受供养。智诜在京都内道场,则天皇帝时来问道,关怀备至。智诜深感仅为一人说法,不能普度众生,加之思乡心切,决意离开京都,返回巴蜀,然而关山阻隔,武则天挽留,难以脱身,成天闷闷不乐。在内道场中,有一位印度来的高僧,名叫三藏婆罗门,深受武则天敬重。他看出了智诜的心事,便对智诜说:“巴蜀和京都有什么不同,禅师何必思念家乡?”智诜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思念家乡?”婆罗门回答:“你的想法和一举一动,我没有不知道的。”智诜微笑着说道:“那我们来较量一下。”智诜闭目想象自己身穿俗家人的衣裳,在西市口观望。三藏婆罗门猜说:“大德,僧人怎么能穿着俗家人衣服站在市中张望。”第一次被三藏猜中了。智诜再想,飞身跳到佛塔顶上。三藏说:“你为什么站那么高。”又被猜中了。婆罗门正在得意之时,智诜禅心入定,不再观想,无念无心。这时三藏婆罗门法师什么也看不见了,惶惶不已,顿生敬仰之情,一下跪在智诜脚下说:“不知唐国有大佛法,今天算服气了,我诚心向您忏悔。”随即皈依智诜法师。


✦  ✦  ✦

- 仁 者 心 动 -

仪凤元年的一天,印宗法师(曾拜师于五祖弘忍)在寺里宣讲《涅槃经》。底下有两位僧人因为风吹幡动而产生了争论,一个说是风在动,一个说是幡在动。当时恰巧六祖惠能也到了此地,在一旁听见后便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众人皆大惊。印宗听了后立即请惠能到上席,向他询问其中的奥义。见惠能言简理当,印宗便问:你一定不是普通人,久闻黄梅衣法继承人南来,莫非就是你?惠能谦逊地说:“不敢。”印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问答之间,印宗深诣玄理。然后对惠能说,既然你已经来到这里,是应该显现出僧相了!于是为惠能落发,印宗为惠能的剃度师。诗曰: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


✦  ✦  ✦

- 檀 郎 与 佳 人 -

法演禅师(—1104)是弘忍第十五代嗣孙,有天下第一禅师之称。据说他是五祖弘忍大师的后身,又因其在五祖寺大弘禅法,所以法演禅师也称五祖法演。当年,法演禅师到黄梅绕五祖的法雨灵塔,塔门却自动开启,他见到五祖的真身,顿然领悟了自己的前世。法演禅师为振兴祖庭、发展东山禅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禅门中有着极大的影响。

五祖法演门下有“三佛”,其中之佼佼者,当首推圆悟克勤。克勤的禅法荟萃各家精华,超宗越格,弟子满天下,为临济宗杨岐派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夹山期间,克勤对雪窦重显《颂古百则》进行注释,弟子们把它们记录整理成书,名《碧岩录》。问世之后,禅林轰动,时称“宗门第一书”。

圆悟克勤开悟的机缘尤为奇特,是从一首艳诗悟道的。

克勤自幼禀赋聪异,一日能记千言,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一天偶然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佛经,再三翻阅,好像见到了自己原有的东西一样,说:“我恐怕前世是和尚吧!”就这样,他剃度出家了。克勤后行脚四方,遍参各地禅门高僧,最后在五祖法演门下参学。数年之间,克勤时常将自己所悟的心得,写成偈颂,呈送五祖法演印可,五祖法演一直说克勤尚未明心见性。克勤失望之余,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懑,说:“师父太不慈悲,不知道提携后学。”说完拂袖而去。五祖法演笑着说:“等你大病一场之后,就会知道我的良苦用心了。”克勤行至金山寺,住了下来。有一天,克勤全身忽冷忽热,大病了一场。病中的克勤想起了五祖法演临别时说的话,似乎有些觉悟了。于是又回到了五祖法演身边。

有一位吏部提刑前来参访五祖法演,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五祖法演说:“有两句诗,正好与此相似: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提刑无法理解,但此话却打动了在一旁的克勤。提刑走后,克勤问:“提刑懂了吗?”五祖法演说:“他只认得声。”克勤问:“他既然认得声,为什么不能悟道呢?”五祖法演知道克勤的悟境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便大声喝道:“你管他有没有认得声,你认不认得声?”克勤有省,急出,一只鸡突然飞上栏杆鼓翅而鸣,克勤一下大悟,说:“这不正是声吗?”于是写了一首悟道偈: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有一天晚上,克勤、慧勤、清远三位弟子陪同五祖法演在山亭上说话。到了该回去的时候,灯笼里的油烧完了。五祖法演在黑暗中对他们说:“你们三个人各自就此情景下一转语,我要看看你们的境界如何?”慧勤说:“彩凤舞丹霄。”意在黑暗中看见光明。清远说:“铁龙横古路。”意谓暗中有物。克勤说:“看脚下!”简单明了,具有寸铁刺人的力量。五祖法演感慨地说:“灭吾宗者,乃克勤尔。”禅不讲求玄虚,而注重“实在”与“平常”。注意脚下,老老实实地“走路”,这就是禅宗精神的体现。


✦  ✦  ✦

- 我 不 如 你 -

清远禅师(?—1121),临邛(今属四川)人,俗姓李。少时严正寡言,十四岁出家受具足戒,并研习毗尼(戒律)之学。一日,清远禅师读《法华经》,至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一句时,产生了大疑问。他手持经书,请问讲经师,讲经师未能给他满意的回答。清远禅师感叹道:义学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于是他便放弃了纯粹的学问式研究,卷衣南游,来到黄梅五祖法演禅师座下。

一天,清远禅师正在庐州化缘,不巧天正大雨,因为路滑,他不小心跌倒在地上。就在他感到非常烦懑之间,忽然听到附近有两个人正在吵架,旁边有人劝架道:“是你自己在自寻烦恼。”清远禅师一听,言下有省。清远禅师化缘完毕,一回到寺院,便向法演禅师请益。令他大惑不解的是,他每有所问,法演禅师总是说:我不如你,你自会得好。或者说:我不会,我不如你。法演禅师的回答令清远禅师愈发狐疑。于是他便向首座元礼禅师请教。元礼禅师用手拧着他的耳朵,绕围着大香炉转了数圈,一边走一边说:你自会得好。清远禅师很不高兴,说我本希望能从你这儿得到开示,想不到你如此戏弄我?元礼禅师道:你他日悟后,方知今日曲折。

后来,法演禅师从太平移住海会,后又来到蒋山参加结夏安居。在蒋山,清远禅师偶然与灵源惟清禅师相会,相谈甚欢,日渐友善。谈话间,灵源禅师说,演公天下第一等宗师,何故舍而事远游?所谓有缘者,盖知解之师与公初心相应耳!清远禅师于是便重新回到法演禅师坐下。一个冬日的寒夜里,清远禅师拥炉孤坐,就在他拿木棍拨炉灰的时候,见一火如豆,恍然自喜,说道: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于是便急忙起身,翻阅《传灯录》,当他读至破灶堕这一公案时,终于大悟。


✦  ✦  ✦

- 唱 歌 开 悟 -

宗泰禅师,涪城(今属四川)人。出家后不久,即孤身游方,遍参丛席。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

一天,五祖告香日(大众燃香,礼请师家说法开示),法演禅师升座说法,举“赵州洗钵盂”之公案,让大众参究。该公案的具体内容是,有僧问赵州和尚:“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赵州和尚道:“吃粥了也未?”那僧回答道:“吃粥了也。”赵州和尚道:“洗钵盂去。”那僧忽然省悟。宗泰禅师被法演禅师许可入室参请之后,法演禅师重举此公案问宗泰禅师,你说说赵州和尚向他说了什么他就开悟了?宗泰禅师回答道:“洗钵盂去!”法演禅师道:“你只知路上事,不知路上滋味。”宗泰禅师非常惊讶,便问:“既知路上事,路上有甚滋味?”法演禅师道:“你不知邪?”过了一会儿,法演禅师又问:“你曾游浙否?”宗泰禅师道:“未也。”法演禅师道:“你未悟在。”宗泰禅师听了,心里一片茫然。就这样,宗泰禅师在法演禅师座下参学了五年,可是仍然未能契旨。后来有一天,法演禅师升堂说法,环顾大众,说道:“八十翁翁辊绣球。”说完,便下座。宗泰禅师一听,便欣然从大众中走出,说道:“和尚试辊一辊看。”法演禅师于是以手作打鼓势,并操着四川腔,唱起绵州巴歌云:“豆子山,打瓦鼓。杨平山,撒白雨。白雨下,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宗泰禅师一听,豁然大悟,于是连忙捂住法演禅师的嘴说:“只需要唱到这里。”法演禅师便哈哈大笑,回方丈寮去了。


✦  ✦  ✦

- 就 是 这 -

法閦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久依法演禅师座下参学,却未有所悟。

一日,法閦入室请益。法演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法閦道:“法閦即不然。”法演禅师以手指着他连忙道:“住!住!法閦即不然,作么生?”法閦言下大悟!自此成为禅师。

法閦禅师悟道后,深得禅宗平实之旨。

有一次,法閦禅师至东林宣密度禅师席下,手里拿着一枝鲜花,绕度禅师的禅床一匝,然后背手把花插在香炉中,问道:“和尚你来说说,我这是什么意思?

度禅师屡屡下转语,都没有契旨。

两个月之后,度禅师便请法閦禅师,解释一下他当时插花的原因。

法閦禅师道:我只是将花插在香炉中,就是这,是你自己在疑惑,能有什么意思?

参禅学佛最难得的就是一颗平实之心。未悟之前,一般人都会怀有一颗求玄求妙的有所得之心,这种有所得心就表现在,对日用应缘处即是自性之妙用这一点,信不及,便承担不及。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于是才有了法閦禅师那句“某只将华插香炉中,和尚自疑,有甚么事来”,以醒梦中人。真是“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  ✦  ✦

- 东 山 有 三 句 -

表自禅师(?—1123),怀安(今属河北)人。初依五祖法演禅师最久,却一直没有开悟。当时,克勤为五祖寺首座,已得正眼,表自禅师前去请益。克勤说:你有什么疑惑可以试着向我说。”表自禅师遂举“德山小参,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克勤说:“礼拜著,我作得你师。举话尚不会?”表自作礼完毕。克勤让他再把刚才的话说一遍。表自说:“德山小参,不答话。”克勤赶忙捂住他的嘴说:“但恁么看。”表自禅师很纳闷,出来扬声说:哪有公案只教人看一句底道理?当时有一僧人对他说:师兄不可这样说,首座这样肯定有他的道理。”因此,表自禅师静坐参究,十天后,顿释所疑。表自禅师欢喜踊跃,首先来到克勤禅师的住处礼谢。克勤禅师道:你现在知道我没有欺骗你吧!”然后又来到方丈寮,此时法演禅师微笑着出来迎接。从此以后,表自禅师的证悟日臻玄奥。

法演禅师圆寂后,地方太守根据法演禅师的遗言,将表自禅师迎请为五祖寺住持,嗣承法演禅师之法席。表自禅师继席后,门庭更加兴盛,四方衲子,往参不绝。

表自禅师曾在侍者寮的门口,贴上告示云:“东山有三句,若人道得,即挂搭。”一时衲子皆望风披靡。忽一日,有一僧携坐具,直奔丈室,谓表自禅师道:“某甲道不得,只要挂搭。”表自禅师一听,大喜,便唤人将那僧安排在明窗之下。并命其编纂法语,详载禅典,以裨后学。

表自住持五祖寺时,不但法席震撼环宇,而且祖庭丛林建筑亦得到发展。修造石路,从一天门直达白莲峰顶,全长3.5公里,皆用石板和石条铺成。还新建讲经台、三佛桥、望江亭、一天门、二天门,以及沿路五塔,还修建规模宏伟的法堂。至今讲经台、释迦多宝如来佛塔、三千佛塔、十方佛塔尚存。


✦  ✦  ✦

- 东 坡 佛 缘 -

东坡居士,即苏轼,字子瞻。北宋大文豪和书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苏东坡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不少禅师与他保持着颇为密切的关系。他与佛教接触,至少可以上溯至他十来岁之时,据《苏轼诗集》载:“君(苏辙)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传说他的前世是五祖寺师戒和尚,他自己也多次在诗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元丰七年四月,苏轼在抵达筠州前,云庵和尚梦到自己与苏辙、圣寿寺的聪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祖戒和尚,醒来后感到很奇怪,于是将此梦告诉了苏辙。苏辙还没开口,聪和尚来了,苏辙对他说:“刚才同云庵谈梦,你来也想一起谈梦吗?”聪和尚说:“我昨天晚上梦见我们三人一起去迎接五祖戒和尚了。”苏辙抚手大笑道:“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样梦的事,真是奇怪啊!”

苏东坡到了后,大家对他谈起了三人做相同梦的事。苏东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岁时,也曾经梦到我的前世是位僧人,往来陕右之间。还有,我的母亲刚怀孕时,曾梦到一僧人来托宿,僧人风姿挺秀,一只眼睛失明。”云庵惊呼道:“师戒和尚就是陕右人,一只眼睛失明,晚年时游历高安,在那里辞世。

五祖师戒和尚是弘忍第十代嗣孙,他一目失明,曾任五祖寺住持。晚年退院,云游到江西高安的大愚禅师那里。师戒和尚因一念之差,同女子红莲有了苟且之事,破了淫戒,结果事情被拥有神通的明悟和尚看破,师戒羞愧难当,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已预见师戒下一世可能谤佛谤僧,这样可能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于是他也赶紧坐化,紧追师戒投胎而去。

到了这一世,师戒投胎成了苏东坡,而明悟就是苏东坡的好友佛印和尚。苏东坡刚开始时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离不弃地追随左右,苦心劝化点悟于他。自身的亲身遭遇,加上佛印的不断劝化点悟,苏东坡终于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轮回之说,而且崇信佛法,潜心修炼,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一直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穿出家人的衣服,因此他的朋友们还经常拿来取笑。在他游历的生涯中经常前往黄梅五祖寺,去到自己曾经待过的地方。现五祖寺地藏殿西侧有一池,山上有细流不断流入池中,故池中之水常年不涸。池中游鱼寸许,围绕着莲花宝座悠然嬉戏,莲花宝座上塑有观音菩萨像,肃穆端庄,此地唤作流响池,“流响”二字就是苏东坡亲手所题。

世界就是如此的奇妙,说不定你的前世也是五祖寺的僧人哦!


✦  ✦  ✦





茶世界.一地一会回顾


茶友说.茶世界一地一会(4)

【宜昌.石板溪茶会】红李.茶道.书香.思想
【茶世界.一地一会】第九期:广西桂林牵手云南六大茶山
【茶世界.一地一会】第八期:三峡职院花与茶
茶世界.一地一会第七期:禅茶度门寺
茶世界.一地一会:巴东 长阳 荆州 天门 黄冲 忘忧谷

茶世界. 一地一会

一个地方

一场茶会

一个世界

每次茶事之会,

实为人一生一度之会。

我们下次再见,

即使同主同客,

但茶不再是那杯茶,

你不再是当初的你,

此时此刻也非彼时彼刻。

人生的每一个瞬间

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次的相遇都是缘分,

都当好好珍惜。

宜昌茶叶

夷陵茶渡使
何氏茶道馆


本期编辑 ▏ 何宏江(@何氏茶道馆)

本期图文 ▏ 王   坤(@芝麻坨坨)





茶世界.一地一会第十一期预告


2016年10月14日—16日

黄梅五祖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