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云洞里好淘金 ▏"打造中国洞穴文化第一人"王长茂

 何宏江 2022-01-17

有一些梦想并不那么伟大,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没有冗长的计划,没有幻想的信誓旦旦,却像细水淙淙,波光粼粼,长流与荡起在世人的心中。

王长茂,与牛云洞的故事,看似每个章节都有那种沧桑、流泪、落寞,自由中裹夹着坚㓞的印痕,但因为他永远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仿佛漫天世界没有哪个地方可以安放于他,只有在曾经养育过他的那方僻小的水土,去寻找一个大大的世界。

于是,牛云洞——便走进了王长茂宽博的胸膛。

因为牛云洞,在一个漫漫秋色的午间,我也兴奋着、好奇着走进了王长茂的创业生活。

牛云洞里好淘金

"打造中国洞穴文化第一人"王长

·墨 公·

【王长茂印象】王长茂,男,1979年7月出生于湖北巴东大支坪镇耀英坪村。初中尚未毕业,年仅16岁的他,便步入南方打工大军的行列,先后从事白酒、饲料营销工作。自2014年开始打造牛云洞。他是一个不屑于在人潮拥挤的大城市怀揣一份高薪稳定职业的人;他是一个没有固定居所敢于3万元动工欠下"一屁股搭一肋巴骨的帐"在州城修建"洋房 的人;他是一个斗胆在僻壤之乡一掷千金打造洞穴文化的"癫狂"之人;他是一个仅仅初中肄业却敢加入茅台、洋河、黄鹤楼、三峡等著名品牌名酒 的营销队伍,并跃升为行业的主导者、设计者和高端代理 ……  他喜欢找一个可以安放于己的地方,去奏一曲自由而快乐的音乐。他在别人的眼里,被羡慕、被崇拜,也被嫉妒、被讥讽、被不理解,但是,自由、畅快、高扬、亢奋的人生乐趣,永远是他不懈地追求。始终爆发豪迈的声音,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他,紧紧抓住中年的年轻光阴,用青春的最高潮部分,去用尽全力递发出那股倔强的力量。

用诚信、睿智和努力,掘开了王长茂的第一桶金

16的他,一个十足的毛孩子!乳臭未干。

1996年年初,不知那根筋出了点毛病,家境穷怕了的王长茂竟突然对父母"最后通碟":书不读了,出门打工!"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一床被子,一双解放鞋,还有父母无可奈何硬塞给他的100元钱。梦着、思绪着、巅菠着,30多个小时,换乘六次车,终于到达了黔西北的茅台镇。

一夜思绪万千,小憩二更。第二天清晨,寒气袭人,王长茂第一个"冲"进了茅台酒业(集团)销售部的大门。一番细致的了解之后,王长茂打点行装,上川下广,走南闯北,开辟了一个又一个雄厚的市场,培养了一个又一个铁杆清费群。偶遇夜宿孤寂小镇,有时细雨晰沥,有时月辉破窗,思乡之情,那是一种撕心裂肺、彻骨透寒般的寂身之痛;时而晴空万里,时而狂风大作,时而暴雨倾盆,搞得王长茂不知所措,。尤其是突遭大风大雨,避闪不及,汗水加雨水,尽身湿透,好不"落怂";因为一瓶酒的破损问题,他不惜乘车劳顿,兼程数百公里,花上几天时间让消费者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正是这种诚心、睿智、努力的工作态度,使他的报酬月薪过万。最高一次,因为业绩惊人突出,竟拿到当月薪酬5万多元。

王长茂的白酒品牌营销越做越大,从茅台,发展到洋河、黄鹤楼、三峡。依托名酒的品牌优势、文化优势、工艺优势,销售方式也从传统、网络到洞藏增值。通过近30年的磨砺打拼,使他嬴得了满满的第一桶金。

五年不缀,牛云洞里筑梦启程

 【牛云洞概况】牛云洞地处巴东县大支坪镇十二岭一组,小地名牛洞坡。穴口海拔1500米,距321省道3公里,318国道7公里,恩施、宜昌机场分别为90、120公里,距石门河景区22公里,华中最大滑雪场(在建中)15公里,巴东港口80公里,巴人河、神农溪景区分别为45公里、110公里。特别是距野三关森林花海仅50公里,千年老街41公里、世界第一高桥45公里、巴人始祖廪君故里三里城48公里、世界第一高堆石面坝"水布垭枢杻工程"也只有56公里。牛云洞属三峡地区天然岩溶洞穴,洞内冬暧夏凉,淙溪潺潺,怪石粼㫬,迷宫迂回。目前,已探明洞深27公里,首期开发竣工5公里。

【墨公谈风水】从易学论之,牛云洞坐南朝北,后耸插天。洞生山腰,犀牛拱月,前迎朝山相当,秀丽丰圆。明堂山脚宜转,巧生聚宝金盆。后有富山峻岭,龙高抱虎。两耳高耸,嫦娥清秀,旗鼓相应。《灵穴》曰此为典型的十富十贵之地。加之此地周环群峰,金盆顿架,山腰穴眼,诸峰昂立,重重拱卫,形如巨钳而张,似将军护戈护卫,并主峰龙威凛凛,摄人心弦。牛王如此藏身,真乃天地之造化,得此相局者,必非富即贵,名财双旺是也。

 小时候,该小学四年级的王长茂因为一次春游,便对牛云洞记忆犹新,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4年春节,已经身价千万、可谓衣锦还乡的王长茂,借着热烈的团圆气氛,试探着向一辈子作乡村医生并在远近乡邻有一定威望的父亲问道:"我在外漂泊了三十多年,如今也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想回老家干点实事。一利地方经济发展,二利乡亲脱贫致富,三利体现个人价值。您看干什么产业最适合呀?"父亲沉思半天,胸有成竹地娓娓说道:"开发十二岭的牛洞你看行不?依我看,你几十年与酒打交道,听说酒藏在洞里,恒温恒湿,既能提高酒的品质,也能提升酒的价值。加之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全域旅游,加快乡村建设步伐,成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头戏。开发牛云洞,比你纯粹搞白酒、饲料销售,其社会价值及前景,应该是不可估量的"。刹那间,本来有"嫩姜没得老的辣"的古话,但早已对牛云洞情有独钟的王长茂,觉得父亲的话正中下怀,马上立马拍胸,斩钉截铁地说:"不容考虑,干!"

有了父亲的引导,王长茂仿佛有一股最原始的冲动在急骤爆发;

情感的力量是巨大而无限的,它可以把相隔千里之遥的情人吸引到同一棵树下。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离不开一个推波助澜的女人,传统中国的"枕边情舒"更起了作用。妻子耿丹在短暂犹豫之后 ,也从牙缝里坚定地吐出三个字:"支持你!"

事已至此,王长茂还有什么理由懈怠不前呢?

硬化至牛云洞的公路,国家项目专款只能解决一半,王长茂义不容辞地完成了下余2公里的缺口。并增加了500村民数十万元的打工收入;他不等不靠、自掏腰包,解决了至景区的通电问题;他,耗资数百万元,梯式垒砌洞口广场,洞内特色酒店初具规模,灯饰已达5公里,已可表现出流光溢彩、霓虹弥闪的效果。洞内道路错落有致、迂回幽曲、仿古护栏穿错协调,已初具接待游客的安全条件;他斥巨资于洞口广场边建起了游客接待会所 和民俗酒店,还在入口处打造出原生态洞酿微缩景观。让你人未入景,便可感受到该地区数千年酿酒的古法风情;牛云洞的开发,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五年来,仅农民工收入就在400万元以上,交道、建材、饮食、土特产销售等,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当地百姓的种、养殖业也是收入颇丰。

【相关链接:关于乡村旅游政策】2017年初,中央和省委都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培养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利用'旅游+、生态+'"新农村建设全域新模式,积极推进农、林、地、水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对接与融洽,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中央和省委认为,当前大宗农副产品市场已趋于饱和,农民增收渠道收紧下滑,农村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天然资源、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用"乡愁"留住乡村的"魂",成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主攻方向。让乡村美起来,让城里人都来养眼、养肺、养胃、养身,感受农村的自然风光,让"农融"结合花上最低的成本,那不是让广大的农村都吃上了"旅游饭"了吗?开发牛云洞,这正是王长茂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

凿渠引水,筑巢引凤。穷则变,变则通。变了,牛云洞就不再沉默、不再闭羞。山外的文明蜂涌而至。大批记者慕名前往,各地游客抢睹为快,众多营销商、开发商争相合作,各级领导也震憾了、惊诧了、坐不住了。县委书记单艳平调研后感叹:前景不可估量!县长郭玲提醒:投资这么大,要收回成本,是要担风险的哟?县人大主任向东鼓励说:"这么好,这么美的洞穴,一定要科学规划,好好打造"!镇党委书记向明多次前往并明确表示:镇党委政府一定全力支持,时刻关心,把牛云洞打造成我镇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镇长谭红也有谆谆指示:要把牛云洞景点旅游,铸造成我镇全域旅游新的经济支点!

高点规划,营造一片洞穴文化"苹果林”景观

【链接1:高山洞藏酒的提值分析】酒的品质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时间、容器、环境。白酒普通釆用的储存方式是窖藏,但在天然洞穴里储藏的白酒更利于酒体的成长。因为山洞里的恒温恒湿,年代久远之后,会在天然微生物群的作用下,利于酒体的陈酿老熟。随着这个过程的均匀缓释,一些杂质和有害物质被释放并挥发出去,加之酒的密封,时间一长,即形成了一个自然封闭的微生物环境,此环境又反作用于酒体,使酒在自然静态的环境中得到升华。再说,酒体的储存最好利用陶坛。因为其周身密布着自然的微孔,长期与空气疏通呼吸,加速了酒体的老熟,更能使酒体的品质达到至高的境界!

【链接2:关于洞穴文化】洞穴文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洞穴的初始,是作为人类穴居的场所(主要以群居的生活方式);洞穴文明的过渡阶段是中国大河农业文明的交错发生期。其中,钻木取火是塑造人类文明和行为的高潮期;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便逐步走出洞穴,开始营造更适合人们居住的人工露所(古时称"营窟")。天然洞穴到中华文明的近、现代阶段,逐步演变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

牛云洞,是中国三峡喀斯特地貌中典型的石灰岩溶洞景观之一,也是巴东洞穴旅游的一个新发现。它东邻长江三峡,北枕清江画廊,地处神奇的北纬三十度上。洞内开发塑造了"万里长城"、"雄伟城池"的精塑品;还有因地制宜打造的原浆酒洞西藏、茶吧休闲区、酒店服务区、暗河(两条)琴声区、湖泊景观区等。洞内最高处近60来,最宽处80余米,奇石密布,道路迂回,30多种岩溶堆积成各种形态形象。可谓巴东洞穴景观继无源洞之后,又一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

乡村旅游、藏酒文化、洞酿文化、洞穴酒店特色,将成为牛云洞风景区永远闪烁的亮点。

全域旅游,是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支撑。相关产业起于乡村、兴于乡村、利于乡村,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象王长茂这种斥资千万、耗尽积蓄、边挣钱边开发、一干就是五年的返乡创业者,显然是屈指可数的。有人试探着问道:"你就没想到过放弃吗? 资金出了缺口怎么办?家人支持你吗?"王长茂放眼群的山,深情而坚定地说:"牛云洞一座荒山,要打造成现代景区,可谓异常艰难。我通过白酒营销这个渠道,边挣钱边开发,尽管有时因欠钱被堵车,被封路,但辛酸之余,一想到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想到城里老婆形影不离、无怨无悔地开导鼓励,我只能勇往直前,满怀信心,感恩社会,争当巴东乡村旅游第一牛人"。

王长茂深知,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洞穴文化的新内涵,就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引进新生力量!

在一次白酒营销联谊会上,王长茂给大家讲了一则寓言故事:一棵苹果树,在它的种子还不成熟时,它的果实又青又涩,人们当然不会去釆摘它。当它的种子成熟了,为了传"宗"接"代",它在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时,时刻准备着让人们来釆摘自己,吃掉自己,然后把新的种子留在地上,慢慢长出新的苹果。这种无声无息的植物进化论,难道对我们就没有启迪吗?"

这看似一则寓言,其实是王长茂对企业培养新生力量,输入新鲜"血液",谋求永立不败之地的真诚感悟。一个商业巨人的诞生,就标志着这个企业新生力量的崛起和成熟。当你融入到茫茫人海之中,看到王长茂那个背影,其实再普通不过了。他,和所有奔波忙碌的人们一样,都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人民!但古今历史不灭的篇章,往往就是由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谱写的!

版权申明: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网络图片,请作者联系本网编辑。


艺术与评论 文学与艺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