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必备 | 常用药“阿司匹林”应用秘籍!

 打工流浪汉 2022-01-18

来源:医药汇通

一提到阿司匹林,很多人会想到是 “万能药,身体有事没事都可以吃点,没坏处。”然而真相是,没事的时候吃点不好,有事的时候吃错了也不好,比如,得了房颤。下面介绍一下阿司匹林的应用内容,供大家参考。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心动过速且节律不正常,发作时心悸、体乏、眩晕、胸闷气短。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变异、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长期饮酒及吸烟等。

长期、持续的房颤可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甚至可导致猝死。更为严重的是,房颤发生时,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因此滞留于心房内,容易淤积形成血栓。由于心房血栓偏大,一旦脱落会造成脑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数据显示,75%的房颤病人并发脑血管事件。房颤引发的脑卒中,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

中国房颤患者多半为血栓栓塞高风险人群,通常都需要抗凝药物治疗。注意:预防房颤导致的红血栓,应该使用抗凝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白血栓,应该使用抗血小板药。

在大多数人眼中“万能药”阿司匹林就是抗凝药物,然而抗凝药物并非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并非抗凝药物,而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虽然其最终效果都为抑制血液凝固,但其药理机制却截然不同。

1、抗凝药

①肝素类:肝素、低分子肝素;

②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

③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水蛭素,阿加曲班等;

④凝血因子 Xa 抑制剂:磺达肝葵钠,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2、抗血小板药

①抑制血栓素A2(TXA2)途径:阿司匹林;

②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噻吩吡啶类;

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

一、药理机制不同

阿司匹林药理机制:阿司匹林能与环加氧酶活性部分丝氨酸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应,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对血小板有强大促聚集作用的血栓烷A2(TXA2)的产生,使血小板功能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液凝固。

抗凝药物药理机制: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从而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性疾病。

二、临床应用不同

阿司匹林:临床可用于抗血栓,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主要用于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腔内血栓的形成抑制作用较弱,明显低于抗凝药物。

抗凝血药物: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死。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早期应用,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3)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4)也用于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等手术后防止静脉血栓发生,也可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长期抗凝治疗和预防。

三、临床注意事项不同

阿司匹林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禁用: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地消化道出血;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有阿司匹林过敏者,尤其出现哮喘等。

2)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

3)与抗凝药 (双香豆素、肝素等) 、溶栓药 (链激酶、尿激酶) 同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4)可加强和加速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

抗凝药物

1)肝素:起效迅速,在体内外都有抗凝作用,可作为防止急性血栓形成而成为对抗血栓的首选。连续应用肝素3~6月,可引起骨质疏松,产生自发性骨折。肝素也可引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患者、孕妇都禁用。

2)华法林:作用强且稳定可靠,口服有效,价格便宜且作用持久。华法林剂量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25~30秒(正常值12秒)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调节来决定华法林的剂量。

四、阿司匹林=“神药”?

临床上,阿司匹林应用广泛,甚至被当作“神药”,终身服用。然而,阿司匹林的滥用以及误用常常被忽略,那么,哪类人群适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呢?

符合下列三项及以下危险因素者,建议服用:

1)男性超过50岁或女性绝经后;高血压;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吸烟者。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

4)经医生评估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 20%。

阿司匹林与抗凝药物同样起着抗血栓形成作用,但却大相径庭,掌握其与常见抗凝药物的作用特点,对临床应用中避免混淆应用、偷换概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五、使用秘籍

对于已经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

1、哪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外周动脉疾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等。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如无禁忌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起病后应尽快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之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维持,剂量75~100 mg/d。对无法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给予氯吡格雷替代。

3、PCI围术期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以往未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在择期PCI术前至少2h,最好24h前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口服。直接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负荷量300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长期维持,并需要联合应用另外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

4、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如何使用阿司匹林?

无禁忌证的非溶栓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d,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150 mg/d。接受溶栓治疗者,应在溶栓24h后开始使用阿司匹林。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替代。

5、如何预防阿司匹林出血风险?

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可增加出血的风险。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上腹部不适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厌食、反酸、嗳气、烧心、烧灼感等;或出现血肿、鼻衄、泌尿生殖器出血、牙龈出血等,应及时就诊。

阿司匹林服药后12个月内为消化道损伤的多发阶段,3个月时达高峰。患者应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一旦出现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或血红蛋白降低应即停药。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应提醒患者监测粪便颜色,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及时就诊。乙醇可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害作用,应避免饮酒。

6、哪些药物可增加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增加阿司匹林胃肠黏膜损伤和出血风险的药物,主要包括其他NSAIDs、其他抗栓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NSAIDs和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时上消化道不良事件(包括消化不良、症状性或复杂性溃疡、严重溃疡并发症如胃出血或穿孔)发生风险增加2~4倍。阿司匹林与其他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合用可使出血,包括颅内和颅外出血,尤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

7、发生消化道出血后何时恢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应尽早重启阿司匹林治疗,尤其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通常在溃疡治愈后8周可恢复抗血小板治疗。对高危人群,建议在内镜下止血和/或积极使用PPI后尽早恢复抗血小板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溃疡出血复发的可能。如果在3~7d内临床判断没有发生再出血(无呕血和黑便,便潜血阴性),可重新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8、使用阿司匹林发生牙龈出血和痔出血如何处理?

出血轻微,可不中断治疗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局部处理。如果局部处理使出血完全控制,则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严重痔出血者应暂停用阿司匹林,积极处理原发病。

9、使用阿司匹林发生皮肤淤斑如何处理?

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出现皮肤淤斑,首先应该判断严重程度,轻者可严密观察,重者应该寻找原因。如有无合并出血性疾病,测定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力;若无明显异常,可严密观察皮肤出血情况的基础上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酌情减量;若出现血小板减少,考虑停用阿司匹林。同时,注意有无其他脏器出血倾向,进行尿、便潜血测定等。

您如果有更多好的内容,欢迎来医德帮【明医空间】。

一个专门为基层医生打造的开放空间,诊所经营理念,医学独到分享,个人生活体验...来【明医空间】分享您想分享的内容~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医药汇通, 由医德帮整理。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仅供基层医疗卫生人士参考

【推荐阅读】

中药真假鉴别 教你识别真假中药的小妙招

村医必须知道的 8 大临床常用配伍禁忌

世界上仅获批8种的“抗癌”神药,中国就占4种!PD-1究竟是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