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春元、大殿选、大会状,举人之称不一;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士人之誉多殊。

 闻道儒 2022-01-18

科举考试:我们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从隋唐时期开始,到明清时期成熟。明清时期,读书人要先参加童生试,考试及格的称为秀才,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比如著名的画家唐伯虎就曾经考中解元。乡试举行的时间是在农历的八月,所以又叫秋试,秋闱。考中的举人们在第二年的春天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考中的人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作会元。因为在春季考试,所以又叫春闱。贡士们随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也叫廷试。殿试的成绩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在乡试、会试、殿试里都考中第一名的人叫“连中三元”。录取的榜单用黄纸书写,也叫金榜,所以考中进士叫“金榜题名”。

大春元:因为会试在春天,所以这样说。

大殿选:殿试选拔。

大会状:考中会元和状元。

大秋元:因为乡试在秋天,所以这样说。

大三元:考中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

【译文】

大春元、大殿选、大会状,都是对中举的人不一样的称呼;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是对士子们不一样的赞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