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古今研究:柽柳

 文炳春秋 2022-01-18

#2021生机大会#

中药古今研究:柽柳

一、典籍摘要

1.《本草纲目》:“甘、咸,温,无毒。枝叶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2.《东医宝鉴》:“主疥癣及一切恶疮。”

3.《本草备要》:“能使疹毒外出。末服四钱,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沙糖调服,治疹后痢。”

4.《本经逢原》:“甘咸平无毒。柽柳独入阳明,故其功专发麻疹兼解酒毒去风。煎汤浴风疹身痒效,其治剥牛马血入肉者,取以火炙熨之,亦可煮汁浸之,其毒即解。”

5.《本草图经》:“治沙疹热毒。”

6.《本草乘雅半偈》:“柽柳咸温,无毒。主剥驴马血入肉毒,取木片火炙熨之,并煮汁浸之。”

7.《得配本草》:“甘、咸、温。入足阳明、手太阴经。解温疫之躁乱,开肌肉之邪结。一切风火厉气,非此不能达表。”

8.《药笼小品》:“ 凡肺受寒郁,气不宣达,为咳逆,或咽痛,或畏寒,身热发痧发疹,皆宜用。 ”

9.《饮片新参》:“ 苦平微辛。入肺透血热,解痘疹毒。 ”

10.《本草经疏》:“近世治沙疹热毒不出,用为发散之神药。”

11.《现代实用中药》:“治关节风湿。”

12.《中药大辞典》:“甘咸,平。疏风,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13.《中华本草》:“味甘;辛;性平。疏风;解表;透疹;解毒。主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中药古今研究:柽柳

14.《本草便读》:“性温,味属甘咸。透发痧疹,具宣表松肌之力,化毒功归脾胃,浴除风痒,有解酒利便之功。”

15.《本草撮要》:“味甘咸平,入手太阴经。功专消痞解酒,利小便,疗诸风,解诸毒,痧疹不出,嗽喘闷乱。”

16.《本草分经》:“甘咸平,消 疗风解毒,亦散痧疹热毒。”

17.《药性切用》:“甘咸辛平,疏风解毒;能使痧疹、斑邪外达。砂糖拌炒,入营分糖调服西河柳末,止疹后痢下。清阳下陷而泄泻者,须炒焦用之。”

18.《开宝本草》:“枝叶主剥驴马血入肉毒,取木片火炙熨之,并煮汁浸之。柽乳即脂汁合质汗药,治金疮。”

19.《中国药典》:“甘、辛,平。发表透疹,袪风除湿。用于麻疹不透,风温痹痛”。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挥发油、柽柳酚、柽柳酮、芦丁、槲皮素、没食子酸等。

2.作用:本品有抗菌、解热、止咳等作用。

3.药理:

①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柽柳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5克/公斤,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无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1克/公斤,无明显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②抗菌作用:体外试验,柽柳煎剂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解热作用:人工发热家兔皮下注射浸膏溶液12克/公斤,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中药古今研究:柽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