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词人叶梦得,他将人生经历写进词中,“南渡”成为他词风转变的主要原因,“落其华而实”是对他词风转变的总结

 小话诗词 2022-01-18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姘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不同的文学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又各有自己惊艳的浪花,宋词就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词从李后主开始,境界和气象方面都有较大的开拓,词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王国维《人间词话》·书影

在李煜真性情演绎本色的词作之后,宋初晏殊,欧阳修、范仲淹等在词的境界上又各尽其力,经过柳永对慢词的拓展,又经过北宋文坛扛鼎人物苏轼在词作上的非凡贡献,词开始呈现出绚丽多彩、百花齐放的状态。

陈寅恪先生也曾这样评价宋词: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晏氏父子、贺铸、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周邦彦等词坛高手竞相绽放。

宋词又以南渡为界,很多词人跟随宋室南渡,这些“南渡词人”中就有李清照,朱敦儒这样的大家。整个南宋时期的词风明显不同于北宋时期,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更多表达了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忧愤。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很重要的过渡作用,他就是叶梦德,叶梦德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他的词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和逸气三个方面。

叶梦得画像

出身名门,少年时期脱颖而出

1077年,叶梦得出生在文人世家。江南望族吴中叶氏。据叶梦得在建炎三年(1129年)撰写的《叶氏宗谱序》记载,他的祖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名臣叶逵,曾祖叶纲是北宋光禄大夫,从祖父是北宋名臣叶清臣,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

叶梦得的母亲晁氏是晁补之之妹,晁补之是北宋文坛赫赫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晁氏家族在宋代是仕宦世家,吕夷简、曾巩、陆游、叶梦得等都与晁补之家族有姻亲关系。陆游最初娶的唐婉,就是晁补之的孙女。

陆游绘像

也就是说叶梦得的父系和母系家族都是当时的仕宦家族,加之母系方面晁补之在文坛的成就,叶梦得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之下,他从小养成了好学的习惯,叶梦得博览群书,精于文词,少年时期就已经脱颖而出了。据史书记载:

嗜学蚤(早)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亹(wěi)不穷。

这句话的意思是叶梦得很早就喜欢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前人言行也有大量的了解,谈论起来滔滔不绝。“学而优则仕”,参加科举进入仕途,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是读书人的梦想,叶梦得也走的是这条路,只不过他更幸运一些。

1097年,叶梦得参加宋哲宗朝的科举考试,进士及第踏入仕途,被任命为丹徒县尉,这是一个从九品的官职,主管一方的治安,这一年他刚过20岁。

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

梦园,叶梦得故居

初入仕途,前期词风婉约

金榜题名的荣誉,顺风顺水的仕途,算得上是少年得志,风华正茂的叶梦得在词作中也是寄兴寄情。做丹徒县尉时,叶梦得就写下《贺新郎》一词: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上阕写初夏午睡后醒来,天暖寻扇,见扇上所画之美人而产生对意中人的深深的思念;下阕写遥望江上,烟雨迷蒙,伊人归舟却渺无踪影的怅叹。这首词借暮春景色抒发怅恨失意的无限相思、青春虚掷的无限感慨。写景清新明快,词风婉丽,抒情深婉,情深意长。

叶梦得故居

简直是一个多情才子,这样的婉约词一直是叶梦得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主流,写的都是生活中的闲情逸致,抒发一下感情的词作,叶梦得在宋徽宗宣和年间官任颍昌知府(今河南许昌),在与朋友聚会时词风是这样的: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干誉是练启明的字,河南归德府考城县知县,才卿是叶梦得同僚。两人都与词人关系很融洽。词中是叶梦得和朋友相聚,对酒当歌,饮酒赏花的欢快场景。上阕写花开花落,在风中飞舞,黄昏时刻下起雨来雨,花多情,游丝亦多情。下阕写花下与朋友对饮,对花敛蛾眉,是美人之多情,还有典型的聚会欢宴的婉约词风。

这首词没有浓艳香软、辞藻华丽的,更多的是秀丽清新的语言。全词寓意丰厚,情思曲折而深切。也能看出来叶梦得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自然的人。

喝完酒还不散,还要一起到园中散步,看到园中的青梅高挂在枝头,真是很有雅致情趣,词人的生活真是优哉游哉:

定风波·与干誉、才卿步西园,始见青梅
破萼初惊一点红。又看青子映帘栊。冰雪肌肤谁复见。清浅。尚余疏影照晴空。
惆怅年年桃李伴。肠断。只应芳信负东风。待得微黄春亦暮。烟雨。半和飞絮作濛濛

招呼远道而来的朋友,饮酒欢宴,同赏青梅,赋词助兴,词人殷勤劝朋友饮尽杯中酒。充满节奏感的生活,叶梦得在北宋时期的词风大抵如此。

南渡之后,词风的转变

叶梦得早期的词风都是传统的题材,作风婉约,可是这一切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由于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到了临安。社会由承平时代转向战乱时代,这一时期的人们体会过和平时期生活的安逸舒适,又饱尝了战乱带给他们的生活的艰难困苦。

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其词作带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个人的忧患意识,收复山河的民族意识等交织在一起,生活的巨大落差无一不体现在词作中。

此时叶梦得的词风没有了以往歌舞宴乐的气息,词风中更多的在表现英雄气、狂气和逸气。这中词风在建炎南渡之后形式了。1131年,叶梦得出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他登上镇江北固山写下了《念奴娇》: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满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词人登上北固山,看着横起的云峰,感慨万千,不由得想到淮水以北地区已被金兵占领,南渡之后的宋室也危在旦夕,收复失地更是遥不可期。

词人也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他壮志未酬就英年早逝了,饮恨千秋。安得有一天王师北定中原,大军直入金人腹地,以实现举国父老的愿望。

镇江北固山

尤其是结尾两句,写月亮升起了,就是这个亘古不变的月亮,曾照遍古往今来的人,其中既有孙策,也有率军南下进驻瓜步的北魏太武帝。当年的情景,月亮通通可以作证。这些历史事件,可是有谁去问过它。词中寄情于景,让人回味无穷。

此时词人的创作风格已然有了英雄气,他在1133年登上寿阳(今安徽省寿县)城楼及八公山写下了《八声甘州》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叶梦得在寿阳八公山登高望远,想到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公元383年的淝水大战就发生在寿阳和八公山一带。当时东晋将领谢安、谢玄等趁秦兵移阵之机,渡水进击,大破前秦苻坚。

这一段历史往事,触发词人思古之幽情,缅怀谢安等的英雄业绩,自伤年暮岁晚,功业无成,收复无望,写下了这篇词作。

八公山

又如在绍兴五年(1135年)写下的《点绛唇》,当时叶梦得已经去任,闲居在吴兴,词人登临吴兴县西北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这一年叶梦得已经58岁,他闲居卞山,登亭述怀写下了这首词,抒写自己复杂的情怀和对时局的感慨。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波澜跌宕,曲尽其妙,且处处转折,无不紧扣题意,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

当时宋室南渡已有八年,却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地,爱国志士不能为国效力。诗人叶梦得当时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英雄豪杰也无用武之地,对此深以为恨。词中抒发了作者闲居时既旷达超迈又不免孤寂惆怅的矛盾情怀。也更多了一份逸气。

1136年作者在闲居卞山期间,登山南山台诏芳亭,连续三天写了三首《临江仙》,其中有一首是这样:

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恨无羯鼓打梁州。遗声犹好在,风景一时留。
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会须击节溯中流。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

诗人此年已近60岁,闲居吴兴,不得不以醉酒、赏月、做诗来打发日子,但他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因而在这月夜泛舟,遨游太湖的时候,便很自然地想起收复中原失地的东晋名将祖逖。

他告诉同游的朋友,不要为自己老了还发狂似地引吭高歌而发笑;他提醒朋友们注意,他已经为抗金事业奋斗了一生,虽然赢得的是“双鬓成秋”,无裨于事,但他坚信“会须击节溯中流”,总有一天还能够象祖逖一样,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实现他的壮志宏图,这样的词中更多了一份狂气。

太湖风光

词人的这种豪情一直贯穿在南渡之后的词作中,1138年,叶梦得62岁,他第二次被任命为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词人镇守建康,扼江守险,此时宋朝北方的大片国土都已为金国占领,南宋王朝只剩下了半壁河山。作者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水调歌头》: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上阕描写了霜降时节的凄清秋色;下阕写习武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心系国家,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报国无力的悲慨之情。

全词笔力雄健,词情沉郁而又苍健,词中的英雄气、狂气和逸气融于一体。词人只能将自己这种感情融入到寄情于山水间的词作中。

太湖

晚年词风落其华而实

叶梦得的收复失地的报国情怀还是没能实现,绍兴十年(1140年)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回乡,隐居在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其实作者早在宣和五年(1123)的时候就在石林谷修筑了一座别馆,在别馆中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是作者在1143年所作,当时南宋词坛多以豪放见长,但此时的叶梦得在历经了坎坷的仕宦生涯后,他已经对政治灰心丧气,只以读书吟咏自乐,所以此时的词风又是一变,由豪放转向委婉: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叶梦得词有雄杰、豪放的一面,但也有“简淡”的一面,这首词就是“简淡”的代表。这首词是一幅夏夜纳凉图,分为上下两阕。词的上阕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下阕转写他的所感所思,十分富有哲理。

叶梦得书影绘像

如梦的一生

在退隐湖州期间,叶梦得整理了自己一生的词作,将其全部收录在《石林词》中,并付梓刊印,广为流传。晚年的叶梦得在公益事业方面也是很热心的,提倡修建的藏书楼就叫“紬书阁”,其名取太史公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具有公共藏书馆之性质,供家乡学子阅读。叶梦得作有《紬书阁记》,专记其藏书的事情。

1147年,词人已经71岁高龄,可是命运与他又开了个玩笑。他的藏书楼不幸遇火,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藏书楼也荡为瓦砾,他晚年热衷的公益事业就此也付之东流,词人在无比的惆怅中,第二年就离开了人世。

叶梦得《石林词》·书影

总结:

叶梦得是有追求的,他的人生追求和词作的追求都经历了现实的熔铸,并融入到现实当中。

叶梦得的一生是有梦想的,可是他的梦想、他收复失地的报国情怀还是没能实现,他一生的理想在他的词作中都如实地反映了出来。

南渡之前的词作,是现实的反映;南渡之后的词作,也是现实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叶梦德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的词风起了很重要的过渡作用,影响了很多南宋词人。

南宋藏书家陈振孙评价叶梦得“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也就是说叶梦得在每一个任职的地方,都有显著的成绩。这是从叶梦得的仕途上做的评价。

南宋学者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也就是说叶梦得晚年的词风非常现实,但是又在现实中有强烈的豪气,有些词作甚至有很高的造诣和境界。这是关注从叶梦得的词风方面做的评价。

纵观叶梦得的一生,他的词就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词也是真实的时代反映。


本文参考资料:

《宋史·叶梦得传》

蒋哲伦《石林词笺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