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价涨跌基础逻辑解析(10)---周期论的基础二,大级别牛熊周期产生的必然性解析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22-01-19

这一集,我会带大家理解牛熊周期交替出现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不需要外部因素的变动,仅仅是内部自发的变动——通俗点讲,就是哪怕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牛市到某个阶段必然会转入熊市。

在之前1--6集中,我们论证了经过横盘整理累积成交后,现价上方与下方形成真空带,这时候只需要少量资金就能制造波动。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接下来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是,为什么会有持续资金推动行情,这些市场的自发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它需要外部因素的作用吗?

而在上一集我们解释证明了趋势一旦启动,就会自发的延续,而不需要其他外部因素的参与,我们可以把之称之为“惯性”。这种惯性的形成原理,以及到什么时候结束,我在上一集详细论述了,不记得的朋友们可以打开上一集去看:

股价涨跌基础逻辑解析(9)---周期论的基础,支撑与压力更深入的探讨,对趋势的形成作用

其实不单只股票市场,大部分的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经济,都会呈现出牛熊交替现象,就是总是在繁荣与萧条间来回切换。

当然,马后炮专家们总能在事后找出一万种理由去解释。其实,很多现象都是被动的连锁反应罢了。

而第一因,就是牛熊周期产生的必然性,可能就只是有一小部分人抽风不小心按了卖出,使价格跌破盘整区间,引发出“惯性”,于是整个市场由牛转熊。

于是就形成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然而这个理论只是通过对规律的总结,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本文,是要给大家证明这种规律的必然性,所以其价值远高于那个理论本身,并且放心,本文的阅读门槛并不高,我已经把大部分的数学证明给剔除了,换成大家通俗易懂的话语。

本文通过带大家理解这种必然性,从而能做到提前准备,甚至在合理风控的前提下利用这种必然性来盈利。

“人生发财靠康波”,在理解这种必然性后,再去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

在正式解析周期论之前,我想先带大家探讨一个问题:

为什么工商银行波动几毛钱那么难,而贵州茅台一天波动个几十块是常有的事?

这个问题问准确点,应该这么问:为什么股价越高,股价绝对值的波动幅度越大?然而如果是看振幅比值,所有股机会都是一样的——通俗点讲就是工商银行与贵州茅台涨停(10%)的机会是一样的,然而工商银行只需一天涨5毛就涨停了,而贵州茅台要一天涨170块才能涨停——也就是说,贵州茅台一天涨170块,跟工商银行涨5毛的机会或难度是一样的。

大家有想过为什么吗?

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详细解释这个,下面我照搬过来:

其实这现象大家都知道,并且大家都习以为常,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自然现象,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却没多少人能够解释的清楚,包括市面上的一些专家与知网的院校教授,他们很多都解释的很含糊。然而理解这现象背后的逻辑非常重要。

有专家会从基本面角度去解释:工商银行涨1块,相当于整体市值涨了20%,而贵州茅台涨1块,其市值只是涨了千分之一不到,肯定工商银行涨1块难啦。——这种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正确的废话,就相当于我解释汽车制动原理的时候说踩了油门所以汽车会动,这些都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我们追求的是具体到点的逻辑关系,基本面影响到盘面的具体作用过程是什么?而且这种解释,只能解释它的涨幅与跌幅,却解释不了波动,例如工商银行与贵州茅台同样的震荡整理,工商银行的震荡区间一般只有几毛钱,而贵州茅台的震荡区间却是几十块钱。

有专家解释说这个跟盘子大小有关,虽然有些股的股价高,但流通股数量少,总流通市值就小,那么盘子就小,盘子越小,那么产生波动就越容易。然而工商银行的流通市值是13000亿元,贵州茅台的流通市值是22000亿元,贵州茅台市值将近是工商银行的两倍。

其实这跟盘子大小无关。

看过“炒股逻辑”系列文章的朋友,如果理解了成交量与价格波动的逻辑关系,那么你自己都可以尝试去解释这一现象了。又或者说,工商银行与贵州茅台这种差异现象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我系列文章里面论证的成交量与价格波动的逻辑关系,为什么呢?后面会详细解释。

现在我先解释这种现象的背后逻辑。

想象一下,假设现在市场上只有两个股票给你选择,一个是工商银行(现价每股5块),一个是贵州茅台(现价每股1786块)。

而你现在手头上有一笔钱,例如现在手头上有100万,你期望你的投资收益率有10%,也就是希望自己能赚10万左右。那么我们分别来看下工商银行与贵州茅台,要怎样的情况才能实现你的期望。

如果你把100万全部买入贵州茅台,大概能买560股(为了方便论证,我就不按手数去算了),那么若要在这股上赚10万,则需要它涨178.6块钱。

那我们现在来看如果你把全部100万买入工商银行,想要在这股上赚10万,则需涨多少呢?工商银行现在股价是5元,100万就能够买20万股,而它只需要涨5毛,就能让你赚10万。

同样10万元的目标收益,工商银行只需涨5毛,而贵州茅台则需要涨178.6块。

以上大家很好理解,你会说这不理所当然嘛,然而这又如何影响到实际波动呢?

现在我们尝试反推一下,如果我们作为观察者的角度去看,如果看到一个人在这两个股之间选择,他选择把钱投入了贵州茅台,而没去买工商银行,或者说他把钱投入到贵州茅台的量要比工商银行要多,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那个人经过各种考量,基本面分析也好、财务状况分析也好、技术面分析也好,总之他根据他的方法预判,他认为自己把钱投入到贵州茅台所预期的收益要比投入到工商银行要多。

又或者更具体的说,如果他经过各种分析手段,假设现在分析出工商银行未来可能涨5毛,但他却把更多的钱投入到贵州茅台,则说明什么?说明在他看来,把钱投入到贵州茅台未来赚的钱,要比拿同样的钱投入到工商银行并且涨5毛赚的钱要多,而100万投到工商银行涨5毛的话能赚10万,那意味着在他看来,同样的钱投到贵州茅台,未来赚到的钱要大于10万。

贵州茅台要让100万赚10万需要涨多少?上面算了,需要涨178.6块,那么这就意味着,在那人看来,贵州茅台会涨超过178.6块,也就是股价涨到超过1964元左右。

——那样就意味着,在还没涨到1964元之前,那人更偏向持仓。

当然,我并不是说那个人的预期一定就正确,也许他的分析方法是错的,毕竟市场不是由他一个人决定的。也许事后发现,贵州茅台是跌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论证。

股票市场有买必有卖,成交里面买盘跟卖盘必定恒等。上面是从买方的角度出发,如果这时候从卖方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什么结论?如果一个人同时持有工商银行跟贵州茅台,这时候他选择抛售贵州茅台,而没抛售工商银行,或者说抛售贵州茅台的量要比抛售工商银行要多,则意味着什么?大家可以用上述的方法套用一遍去论证,我就不展开了,通俗点讲,就是如果他认为贵州茅台只跌个10来块,其实根本不痛不痒,但如果工商银行跌1块,那就是个不得了的事情了,而现在他抛售贵州茅台大于工商银行,肯定认为贵州茅台跌个不止几十块了,那就意味着他会等跌到那个位置才考虑接盘。

上面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以随便定了一个数值,接下来我们尝试把上述逻辑微分化:

这个市场有几千只股票,买入某只股的人为什么会买入这只股?说明这些买入的人根据自己的方法预判,在这股获得的收益要比买入其他股要高,那么如果这个股价现价越高,则说明买入者预判它涨幅的绝对值越高,那么他们就越倾向在更高的价才卖出。

这样就意味着,股价现价越高的股票,现价上方的潜在卖盘离现价越远,在价格轴分布越稀疏,不同价格潜在卖盘之间越接近“真空”。如果有看过我系列文章的朋友在这里就很好理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潜在卖盘在价格轴上的分布越稀疏,那么同样一笔资金量能够推动的涨幅(绝对值)越大。

同样的论证方法可以用在卖盘上面,这里就不重复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股价现价越高,那么现价下方的潜在买盘离现价越远,在价格轴分布越稀疏,不同价格潜在买盘之间越接近“真空”。

如果潜在买盘在价格轴上的分布越稀疏,那么同样一笔资金量能够推动的跌幅(绝对值)越大。

其实以上论证过程,我也可以用通俗简单粗暴的方式总结:你买了工商银行,涨了1块就相当于两个涨停板了,你肯定会有止盈落袋为安的想法,但如果你买的是每股1786块的贵州茅台,你会因为涨了1块钱就离场吗?同样道理想买贵州茅台但觉得它在高位而不敢入场的,会因为它只跌了1块钱就改变想法敢入场吗?而我们看到的分时走势或者K线,都是由每一分钟的成交价连成的,每个参与成交的人都抱着同样的想法,自然每个现价上方的潜在卖盘与下方的潜在买盘会分布的稀疏。

通过上面,我们就可以得出下面两个等效的结论:

1,股价现价越高,那么推动同样涨幅跌幅(绝对值)所需的资金量越少。

2,股价现价越高,同样的资金量能够带来更大的涨幅跌幅(绝对值)。

所以,股价越高,那么波动幅度绝对值越大。

那么以上内容,跟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周期论有什么关系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