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 题 链 接 1.图中最有可能形成阵风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阵风锋过境时,多出现( ) A.狂风暴雨 B.连绵阴雨 C.大风降温 D.晴朗升温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为高压脊,可能是冷性下沉气流所在处,因此丙处不可能形成阵风锋;该冷性下沉气流到达地表后,会向南、北两个方向扩展,向北会遇到较冷气流,不会形成阵风锋,因此丁处不会形成阵风锋;向南可能遇到暖湿气流,两者交汇形成阵风锋,乙处离冷性下沉气流较近,等压线疏密有明显变化,最有可能是阵风锋所在地;甲处离形成雷雨的单个对流体(云系所在区域)较远,与冷性下沉气流相遇形成阵风锋的可能性较小。故选B。第2题,乙处可能形成阵风锋,图中乙处位于云系边缘,云量少,因此阵风锋过境时,不会出现狂风暴雨和连绵阴雨,排除A、B;冷性下沉气流作为一股冷空气,在近地面的底层向外扩展,与单个对流体前方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的阵风锋,因此阵风锋过境时多出现大风降温,C正确;阵风锋是冷性下沉气流作为一般冷空气南下而形成,因此不会产生升温现象,排除D。故选C。 答案:1.B 2.C (2021·湘豫名校联考)强雷暴过境时,在其单体下方,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并向四周流出,与低空气流交汇而形成“微型冷锋”,称为阵风锋。阵风锋是一种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不可抗拒等特点,并且形成发展过程十分迅速。在其影响范围内将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对国计民生和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据此完成3~5题。 3.阵风锋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多发季节是( ) A.春 B.夏 C.秋 D.冬 4.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合理的是( ) A.甲处是湿冷空气下沉所致 B.乙处气流以辐合为主 C.阵风锋锋线位置是固定的 D.该地位于北半球 5.阵风锋是推动雷暴天气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是因为阵风锋( ) A.形成发展过程十分迅速,容易形成雷暴天气 B.推动暖湿空气持续上升,使雷暴持续强烈发展 C.利于冷暖气流相遇,从而诱发雷暴天气的形成 D.强降雨区出现冰雹,气温低,促进雷暴发展 解析:第3题,阵风锋是一种“强对流”天气,而大气对流强度与地面温度呈正相关,可判断气温最高的夏季多发。第4题,图示甲四周气流呈逆时针辐合,说明该地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则位于北半球,故D正确。由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并向四周流出,结合图示信息,可判断乙处是湿冷空气下沉所致,甲为近地面暖空气辐合,则A、B错误;锋线是湿冷气流向四周流出时与周围暖空气之间的界线,位置会随湿冷气流的扩展而变化,则C错误。第5题,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图示阵风锋的存在,可使下沉的湿冷气流重新参与到上升的暖气流中,从而为上升的暖空气提供水汽,并促使其持续上升,进而使该地雷暴持续强烈发展。 答案:3.B 4.D 5.B (2021湖南湘北重点中学联考)云贵高原北侧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常出现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锢囚低涡”。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一支绕流四川盆地,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锢囚低涡”,其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下图示意一次“锢囚低涡”控制下的天气形势。据此完成6~8题。 6.根据“锢囚低涡”的形成原理推测,“锢囚低涡”生成之前( ) A.四川盆地气温骤降s B.江汉平原连日伏旱 C.云贵高原频发冻雨 D.两广丘陵乌云密布 7.“锢囚低涡”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主要由于( ) A.抬升高度较高 B.中心气压较低 C.影响范围较大 D.停留时间较长 8.“锢囚低涡”过境后,贵州北部( ) A.风速增大 B.气温升高 C.气压升高 D.温差减小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示意图,发生“锢囚低涡”之前,冷空气经过四川盆地,导致四川盆地气温骤降,A正确;发生“锢囚低涡”,代表冷空气势力强,应为北半球冬半年,伏旱发生在7、8月份,B错误;云贵高原、两广丘陵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C、D错误。第7题,“锢囚低涡”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挡,锋面移动速度慢,降水持续时间长,D正确;“锢囚低涡”为两支冷气流相遇辐合,近地面温度并不高,气压也不低,不会导致高度抬升,A、B错误;结合材料,该天气系统为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影响范围小,C错误。第8题,“锢囚低涡”过境后,贵州北部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C正确,B错误;过境时风力大,过境后风力减小,A错误;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温差增大,D错误。 答案:6.A 7.D 8.C 图甲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图乙示意图甲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9~10题。 9.图甲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10.图甲所示时刻( ) A.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大 B.①地风力较②大 C.④地的气温较②高 D.②地的光照较④弱 解析:第9题,O到P气压由低到高,说明图甲为低压中心,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是南半球的气旋,再按从高压到低压向左偏判断图甲中W地的风向最可能是东南风。第10题,②地位于暖锋锋后,③地位于暖锋锋前,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小,A错;从图乙中看①地较②地气压变化大,①地风力较②大,B对;④地纬度高,气温较②低,C错;②地降水少,光照较④强,D错。 答案:9.C 10.B 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11~12题。 1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12.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 A.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 解析:第11题,根据a、b、c三图可知,该区域受低压槽影响,丁处位于低压中心附近,丙、丁位于低压槽线,可能存在冷锋。甲地位于冷锋锋线后,降水概率大,气温日较差小,乙地位于冷锋锋前,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故D项正确,A项错误;与丙相比,丁处气压梯度大,风力更大,故C项错误;由图c可知,丙处气压(1 016百帕)大于丁处气压(1 006百帕),故B项错误。第12题,未来几天,乙地将要受到冷锋影响,可能出现降温、刮风、降水天气,故A选项正确。 答案:11.D 12.A 在北半球中纬度锋面气旋发展的后期,若冷锋赶上暖锋,则东侧的暖锋向西、向南伸展,最后螺旋状地环绕在气旋中心四周形成类似于“暖心”的结构。这一过程被称为暖锋后弯卷入过程。下图示意冬季某时刻大西洋某地300米高度气温与气旋中心。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示地区气旋中心“暖心”的最高气温与冷空气最低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 ) A.9.9 ℃ B.12.9 ℃ C.13.9 ℃ D.14.9 ℃ 14.甲地未来短时间的天气变化是( ) A.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 B.风力减弱,降水增多,气温下降 C.风力加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 D.风力减弱,降水减少,气温下降 解析:第13题,图示地区等温距为2 ℃,气旋中心“暖心”的最高气温为14~16 ℃,冷空气最低气温为2~4 ℃,“暖心”的最高气温与冷空气最低气温差值为10~14 ℃,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13.9 ℃,C正确。第14题,据图可知,甲地未来时间内,大气由暖气团向冷气团一侧运动,会经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A正确。 答案:13.C 14.A 江淮气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受其影响冬春季我国东部区可能出现暴雪。下图为某年2月12日23:00至2月13日20:00山东省东营市受江淮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A.风向 B.气压 C.温度 D.降水量 答案:15.A 16.C 解析:第15题,气旋为低压系统,北半球受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呈逆时针辐合,气旋的不同位置其风向不同,位于北部为东北风,位于南部为西南风,位于西部为西北风,位于东部为东南风。解题时可逆向思考,通过风向的变化判断气旋的移动方向。从图中的风向变化可以判断,东营市先吹偏东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西侧),然后吹偏西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东侧),由此可以判断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自西向东。第16题,降水形式发生变化,2月13日8时前为降雨,之后为降雪,读图可知,2月13日8时后温度低于0 ℃,因此降水的形式由降雨变为了降雪,是温度降低导致的。 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40°N,110°E)、乙(40°N,115°E)是近地面的两点。据此完成17~19题。 17.下列关于该地天气系统附近气压分布描述正确的是(注:图中黑箭头代表当地风向)( ) 18.甲、乙两地附近天气系统表达合理的是( ) 19.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 B.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多日阴雨不开 C.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日阴雨不开 D.甲地和乙地都是晴朗少云,但是甲地气温更低 解析:第17题,根据图示,图中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近地面的锋面往往和气旋结合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所以该地天气系统为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所以本题选C。第18题,图中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天气系统,暖气团两侧均为冷气团,应该是锋面气旋,其中甲(40°N,110°E)、乙(40°N,115°E)是近地面的两点,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甲处锋面坡度较陡,为冷锋,乙处锋面坡度较缓,为暖锋,而且甲、乙两处均在冷气团一侧,故选C。第19题,冷锋常见天气有寒潮、暴雨和沙尘暴,甲位于冷锋锋后,所以可能为大风、沙尘暴天气,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处为暖锋锋前,常见天气是阴雨连绵,故选B。 答案:17.C 18.C 19.B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第(1)题,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可以直接判断出图中西北部有一高压系统,东南部有一低压系统。第(2)题,由图可知,T时刻北部的冷锋锋面并不完全与低压槽吻合,说明该冷锋不是与低压系统相伴形成的,因此在T时刻之前应该是2个冷锋,1个暖锋,共3个锋面。原因一方面从低压中心冷暖气团的辐合角度来解释,另一方面从北部冷空气南下来解释。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点位于暖锋的锋前,因此P点将经历暖锋过境天气,即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和阴雨天气。第(4)题,注意题目限定词“该区域春季”。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该区域升温快,而且此时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则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且春季为冬季风与夏季风的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大气运动快,因此天气系统活跃。 21.(2018·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解析:第(1)题,从图中龙卷风发生的频率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因此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应该是位于南部的墨西哥湾;结合锋面的形成,能导致湿热气团抬升的气流,应该是冷气团,冷气团主要来自北部的北冰洋冷气流南下;结合基础知识,导致气流、水流等发生旋转的原因主要是地转偏向力。第(2)题,中部平原地形对龙卷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地形平坦,阻挡作用弱,利于气旋的形成;二是东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地形区呈南北纵列分布,利于来自墨西哥湾的湿热气流北上,也利于北冰洋南下的冷气流长驱直入,进而导致冷暖气团交汇。第(3)题,主要考虑春季北部受寒冷气流影响,而南部纬度较低,升温较快,导致南北温差大,因此冷暖气团相遇频繁,导致龙卷风多发。第(4)题,要明确人们之所以关注,一是被其景观特点所吸引,二是联系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其行进路线不固定、不易预测预警、破坏力强等。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图8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 分)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解析:第(1)题,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往往位于锋面气旋处,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冷锋北侧一般是西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暖锋北侧一般是东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锋、暖锋的位置,画图注意位置要准确、符号要正确。第(2)题,据材料可知,干线为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据图可知,干线东侧气团露点较高,说明湿度较大,湿度大则密度小,当干、湿气团相遇时,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气温降低,形成降水。第(3)题,主要考查地形对空气性质(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形成地形雨,湿度减小,越过山地后在山地东侧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团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 23.(2021·山东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增雨潜力是指云系通过人工影响增加地面降水的能力。当云系的中低层存在上升运动时,降水才能发展和持续,云系才有可能存在人工增雨潜力,因此人们把上升气流作为影响人工增雨潜力的前提条件。冷锋天气系统是我国华北地区春季主要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类型,下图为某时刻华北部分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和气温垂直分布剖面图。 (1)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锋面(——)并标注冷暖 气团及其运动方向(→)。 (2)说明随着锋面的移动,P区域人工增雨潜力的变化。 (3)分析华北地区多在春季实施人工增雨的原因。 答案:(1)画出冷锋锋面;标注冷暖气团;画出冷暖气团运动方向。 (2)随着冷锋锋面的移动,P区域首先接近锋面前端,暖气团被抬升,人工增雨潜力变大;之后,该区域气温不断降低,气流下沉,人工增雨潜力随之变小。 (3)华北地区春季水资源相对短缺;春季气温回升存在差异,使该地南北温差加大,易形成冷锋天气;春季空气中的水汽不足,冷锋过境时不易形成降水,需通过人工影响来增加降水。 解析:第(1)题,第一步,确定冷锋锋面位置并绘图。冷锋前的暖气团被抬升,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系,所以绘制的冷锋锋面应大致位于图中锋面云系的下方,上部为暖气团,下部为冷气团(参见答案图)。第二步,标注冷暖气团位置及其气团运动方向。第(2)题,随着冷锋锋面的移动,P区域暖气团不断被抬升,水汽不断凝结,水滴不断增大,人工增雨潜力越来越大;但随着冷锋进一步推进,P区域的气温不断降低,气流下沉,人工增雨潜力随之变小。第(3)题,结合华北地区春旱的形成原因分析春季多实施人工增雨的原因。主要从蒸发旺盛、降水较少、冷锋活动等方面分析。春季,我国东部的锋面雨带位于南方,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空气干燥,蒸发旺盛,降水较少,即使有冷锋活动也很难形成降水;而此时期,正是华北地区农作物返青生长的关键期,需要一定的水源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故会实施人工增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