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到中年,感觉和运动机能的变化是非常细微的,我们几乎意识不到。 直到有一天,一位45岁的人突然发现如果不戴眼镜,再也看不清电话本了; 或者一位60岁的老太太不得不承认自己步行不如以前快了。 看不见的失去,更多的在心里: 首先,是被抛弃感。 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人生阶段,家中长者的离世是常常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丧失,有些人因此感到被抛弃,忧郁久久不能散去。 再者,“青春不在,容颜易老”是最直接的冲击。 没有了月经的女人被称为“老女人”,这样刻薄的话语似乎把更年期的女人从原来的社会归属中扔了出来,成为了被抛弃的群体。 而对于那些原本女性自身价值低,又或者自我价值大部分依赖于外在的容貌身材或者所能提供的生育功能的女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抑郁与焦虑瞬间并驾齐驱,想方设法阻挡自身价值的崩塌。 这样大家是不是可以更理解那些“中年少女”的努力呢? 整容、健身、美颜等行列,对于中年女人们都几乎等于有机会紧紧抓住青春这辆列车的末节车厢: 尤其小时候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或氛围中长大的女孩,处于更年期的被抛弃感会更加强烈。 抓住的方式,常见的比如拼命留着赖以生存的外表或功能;以及表现出对“身边人的反应是否及时”的敏感,稍不回应或回应不到位就会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这个时候的女性内心世界因害怕而脆弱,不得不在外在现实世界中通过表现强势来保护自己。 感觉走向终点: 心理学家荣格说:“中年一到,太阳就要开始往下走了,上午发生的所有价值与理想都会翻转。” 荣格的来访者大多是属于中产阶级以上的,生活很稳定,基本上什么都不缺,但常常人到中年就陷入了人生的无意义感,就像太阳从此即将西斜,直到日薄西山。 这里将产生一个翻转,生理的衰退,职场发展的受限,也无法再突破,家庭结构的改变,与死亡日趋接近,这些都会对人的内心造成强烈的冲击。 有的人的人生从此开始陷入死寂,一蹶不振;有的人的人生陷入偏执和躁狂,总想去得到些什么东西,来弥补这种丧失。 就像青春期叛逆一样,也因此有人把中年危机比喻成青春期,在这些危机的冲突下,人格要进行一个重整,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还有面对种种不能吸收的情绪,而做出的种种的失控的行为。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只有某些妇女在更年期时会情绪低落,而其中大部分是一辈子都待在家里的家庭主妇。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这些女性的子女一旦长大离家,她们就再也没有精神寄托了,因此很容易出现所谓的空巢期症状。 对那些一辈子都在追求个人志趣或发展个人事业的女性而言,更年期反而是一种解放,膝下无子的妇女这种感受尤其深刻。 会在更年期感到郁闷不乐的妇女,主要是一辈子受到单一狭窄的刻板形象所限制的女性。 如果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角度说,“存在性”意义上的自由与限制、无意义等主题是女性“更年期”问题的主要根源。 直白地说就是,更年期的妇女情绪会陷入低潮,通常是因为无法摆脱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 情感危机:经历了青春期的骚动、成年初期的热情、事业的拼打和生活的挫折以后,中年人在情感上应该更成熟、稳重、有内涵。 可此时面临的诱惑会更多,特别是回想自己曾经的付出,会怀疑到底“值不值”,甚至升华为情感危机。 中年人的(情感)危机, 同时在本质上是中年人自我的迷失, 往往也是个人在自我身份和角色定位上的危机。 女人45岁至55岁之间,家里最大的危机是情感的变故,而其根源大多时候是自身的失落感。 据统计,我国目前女性的更年期大约在49岁前后,这个阶段是指女性从中年成熟至老年期的一个过渡期。 除了身体的经期表现意外,情绪不稳定,发脾气是最明显的特征。 自身的价值感不 女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有着自己的梦想的,会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想法而努力。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人生的重心逐渐回归到了家庭上面,甚至很多人做了全职太太。 当45岁以上,自己就会表现开始在意衰老的容颜,青春一去而不复返。同时,因为梦想越来越远了,自我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所以,总是长吁短叹自己的人生,过得很“苍白”。 这个时候心理的难过程度是1级。 孩子长大了,不听话。 孩子出生之后,为了教育孩子,妈妈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我很有成就感。 但是当孩子到了初中以后,甚至成年之后,就逐渐有了自己完整的思维方式,不再表现得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 作为妈妈,是比较失落的。 因为曾经那个找自己“出谋划策”的孩子,现在和自己交流少了,也不听话了,感情上难以接受。 这个时候心理的难过程度是2级。 女性更年期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情绪不够稳定,易激动,易怒,易紧张焦虑。 (2)产生心悸、胸闷、忧虑、抑郁、易激动、失眠、记忆力减退。 (3)焦虑。表现为终日或间歇无缘无故地焦急紧张、心神不定,无对象或无原因的惊恐不安,有多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躯体不适感。 (4)偏执心理。敏感多疑,对人不信任,多思多虑,无事生非,猜疑丛生。有时会出现疑病观念、恐癌症,对自己的健康有不安全感。 (5)抑郁。身心功能日益低下,对任何事物缺乏兴趣和乐趣,生活无活力,忧郁悲观,情绪沮丧,有消极言行,感到懒散,思维迟钝。 在心理上,这一阶段的特征是自我的整合。 如果自我没有调节好,一个成年人就像一个大孩子,或任性冲动,或焦躁易怒,或主观负面,或做人处事幼稚,或失望绝望,或焦虑忧郁。 而心理和人格发展比较成熟的人,办事决断,处事明智、待人豁达、态度宽容、性格随和,看问题正面,心情愉快,遇上不顺心的事也能从容对待。 照理说,中年人在经历了青春期的骚动、成年人初期的热情、事业的拼打和生活的挫折以后,在情感上应该更成熟,稳重,深沉而又有内涵,充实而不浅薄,热诚而又不炫耀,难过而不迁怒于人,喜悦而又不自傲,得志不狂,失意不馁,对孩子关怀有加,对婚姻家庭忠诚不二。 然而,据观察,在大多数中年夫妻之间,与上述境界相差甚远。 这就有了人们通常说的“中年危机”。 这是一种心理危机,是一种情感危机,它往往可能导致中年人在行动判断上的失误, 在情感上的死结, 或许走入挣扎甚至歧途。 女性到了更年期,抚育孩子的任务也到了一个阶段,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了,或者已经离家了,女性更需要在心理上重新适应调整。 一、接受不能改变的 1.接受自己身体的改变; 2.接受职务的改变; 3.接受身份的改变; 4.接受父母变老的现实。 二、改变能够改变的 1.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培养个人兴趣,提高时间利用率; 3.改变交友模式,扩大朋友圈。 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博士认为,更年期作为女性人生最重要的转变之一,可能会引发一种“自我贬低和绝望的哀悼”。 因为身心的快速变化,她们变得恐惧,恐惧自己变得没用,恐惧自己不再值得被爱,尤其当丈夫和孩子逐渐对自己失去耐心时,她们更加觉得孤立无援,然后就会本能展现出自己强势的一面来保护自己,于是她们变的敏感、焦虑、情绪失控,严重的还会产生绝望感、厌世感。 更年期的到来,意味着韶华渐逝,还是强有力的第二人生开启,都已不重要。 就像奔腾的河水来到了入海口,告别是 告别一个身份,告别一段岁月,告别一个过去的自己;唯有告别,才是真正地接受与放下。 唯有告别,才可以将抑郁与焦虑从牢笼中放飞,从此各别天涯。 唯有内心真诚告别,才是缓解年华老去的焦虑的最佳解药。 如何告别? 对自己说:谢谢。 对过去说:再见。 更年期的女性不仅需要家人,也需要家人需要她。 更年期,其实是一个新开的,愿每个女性在这个时期都可以找到自我与自由。 作者:贤弘 百万读者心中的灵魂摆渡人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研习者、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尘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百年时间,爱恨情仇,是为尘缘。 写给在尘缘中兜兜转转的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