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三非”家训【首发】 文/书剑无为 好家风是一个家族传承千年万载的文化基因。 泱泱华夏,巍巍山河。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杨氏家族不仅仅是华夏之大族,更是推动历史发展、民族进步的脊梁,无数杨氏英雄儿女,在历史风云激荡中,谱写下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一个家族繁荣壮大的背后,自然有底蕴深厚的家风文化予以支撑和维系。 杨氏家风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东汉杨震因留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成为后人清廉为官、清白做人的典范,“四知”也成了千古美谈,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也因此建“四知堂”,并将“四知”精神作为杨氏的家风家训。“四知堂”也成为了震公后人的文化标杆。 千百年来,“四知”精神对西南地区杨氏家族有着深刻的影响。明初毕节卫指挥使杨大勋是毕节多数杨氏族人的入黔始祖,作为调北征南的将军和主持修建毕节卫的地方主官,他尤为重视家风文化的传承。落业毕节后,他对杨氏后人训诫:“学非为官、官非为权、权非为财,天下大同,至善也。” 对“三非”精神,大勋公后裔、大勋公文化研究者杨朝富、杨昭阳等作了这样深刻而精彩的解读:“读书与习武都是很高尚的事,我们每个人要不遗余力的去做,一则为修心开智,一则为强身健体,其目的是为完善自我,更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有益生命力更强,而不仅仅是为了做官;当成为饱学之士,拥有治世之能(可谋天下事),或具备万夫之勇,能平一方土定一隅疆,届时,若国有所需,民有所请,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以国家利益为上,为民谋福,积极去做更多有益于社会和大众的事,切不可因官场上的争权夺利而迷失自我;身处高位要时刻保持清廉,要牢记'四知堂’的教诲,以震公为楷模,无论是身处逆势还是顺境,均不可忘记为官为臣的本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实现理想社会中所描述的天下太平、人人为公是我毕生的夙愿!” 不难看出,“三非”祖训,不仅体现了对“四知”精神的传承,更为后世为官、做人、处事立下了一座家风文化的永恒丰碑。 至今,大勋公后裔在开展家族聚会、祭祖等活动时,首先要集中诵读祖先训诫,训诫内容特别强调,作为大勋公后裔,要以“四知”为导向,以“孝信”为核心,以“三非”为灵魂,努力做一个忠诚于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非”精神,让杨氏家风文化内涵更加历久弥新,深邃隽永,绵延久远。 有了这样的家风文化的传承和影响,一个家族再没有不兴旺发达的理由。 明初毕指挥使杨大勋训戒: “学非为官、官非为权、权非为财,天下大同,至善也。” 注释:读书与习武都是很高尚的事,我们每个人要不遗余力的去做,一则为修心开智,一则为强身健体。其目的是为完善自我,更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有益生命力更强,而不仅仅是为了做官。当成为饱学之士,拥有治世之能(可谋天下事);或具备万夫之勇,能平一方土定一隅疆。届时,若国有所需,民有所请,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以国家利益为上,为民谋福,积极的去做更多有益于社会大众的事,切不可因官场上的争权夺利而迷失自我。身处高位要时刻保持清廉,要牢记四知堂的教诲,以震公为楷模。无论是身处逆势还是顺境,均不可忘记为官为臣的本份,居庙堂要忧民、处江湖要忧君。实现理想社会中所描述的天下太平,人人为公是我毕生的夙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