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炎案

 曹俣的岐黄之术 2022-01-20

   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好文章了

节选自《孙曼之临证医案评析》

学苑出版社   作者:曹俣 

       13.鼻炎案

       韩某,女,38岁,司机。

       初诊日期:2012年9月30日

       察唇淡,舌尖红、苔薄白腻,手心潮红,脉两手浮弦滑略小。诉左侧鼻塞不通数月,晨起或遇冷空气则打喷嚏、流清涕,后转为黄浊涕,伴面部浮肿,眼睛发痒,自觉由于居处装修所致。询纳正,汗少,大便正,小便黄,带盛色黄。

处方:        

       生石膏30克     麻黄10克       杏仁10克

       炙甘草5克       黄芩3克         荆芥5克

       防风5克          苍耳子10克    白芷10克 

       辛夷花10克  

       薄荷引,水煎服,5剂,每日1剂。

二诊日期:2012年10月6日

       服上药,黄浊稠涕消失,偶尔晨起有少量清涕,脉舌同前。

处方:

       守上方去白芷,加桑叶10克。

       薄荷引,水煎服,5剂,每日1剂。

评析:

       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提出:“鼽者,鼻出清涕也。夫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化甚则兼有鬼贼。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及身热极而反汗出也。经曰鼻热者出浊涕,大凡痰涎涕唾稠浊者,火热极甚而销灼致之然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涕鼻塞,冒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热极怫郁而病愈甚也。”张介宾亦在《景岳全书·鼻证》指出:“鼻涕多者多由于火,故曰肺热甚则鼻涕出矣。” 

       本案鼻塞不通数月,见寒冷之气则打喷嚏、流清涕及黄浊涕者,当属热邪伏于太阴肺,感风寒腠理闭,郁而化热则太阴出入之气壅滞不宣,则清肃降令失司,上窍闭也;面部浮肿者,肺卫失宣,水湿泛溢肌肤,风水相搏,故水肿起于眼睑头面也。此见症虽迥异,然其理却同,是知其一则彼亦明也。

       故投中空、其象玄府之麻黄,其味辛而气轻,径入肺中,开腠理达肺气以复其宣发之责;味甘而气大寒、体重沉降之石膏能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此二物一辛温一甘寒,一以宣散为胜,一以清热见长,皆可透邪于外。藉味甘苦、气温之杏仁者,能散能降,下气润燥,专入太阴肺经,乃利下之剂,得复其肃降之功。荆芥、防风之品,皆性温、味辛而不燥, 气味俱薄,长于升散,能入手太阴、足厥阴,其功长于散表邪、开结气、疗风通用,泻肺实如神,能襄上诸物外王之事;甘草者,正南垂衣之和国老也,斯溱溱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诸症悉疏矣。

       黄芩者,味苦而薄,中枯而飘,气味俱降,阴也,故能泻肺火而解肌热。或问黄芩清肺之品,肺经之热,必须用之,然亦有肺热用黄芩而转甚者,何也?答曰,取黄芩以清肺热,此正治之法,正治者,治肺经之实邪也。肺经有实邪,黄芩用之,可以解热;太阴有虚邪,黄芩用之,反足以增寒。盖实邪宜正治,而虚邪则宜从治也。又得色白辛烈而芳香、得西方燥金味之白芷,气温力厚以通窍行表;遣禀天之春气、得土冲气之苍耳,其味甘温,甘以和血,温则通畅,能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驱其体轻浮、辛温走气、入肺利窍之辛夷,芳香上窜头目,逐阳分之风邪,则鼽荼之候当远矣。

注:

     本案先生今之取量,麻黄、杏仁皆3~5克。

     详可参见第216页“下蹲头痛如劈案”之注言。

节选自《孙曼之临证医案评析》,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