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敛神气、镇惊安魄之龙骨

 曹俣的岐黄之术 2022-01-20

收敛神气、镇惊安魄之龙骨

       大凡草木,皆禀阴气稍厚,走飞则得阳气为多,飞禽走兽水族百虫等,以阳气多故,善动而无根。

       龙为鳞虫之长,乘天地纯阳之气极,能幽能明,趋闪伸缩,起伏腾跃,出入则变化莫测。之所以用龙骨来命名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正是借喻其阳气之盛若龙。古时动物虽得阳气以生,但终伏藏于地下至阴而历时久远,今所见者,已成骨骼化石,无生前动性而偏静。阳气者,生气也,生气属木,性禀东方,质粘涩(以舌舐之即吸舌不脱),故其用在肝、心二经为多。

       阳之用在升,阳之体宜伏,龙骨虽为盛阳潜伏归隐之窟宅,但其本全在土,万物生长于土亦化归于土。敛藏甚者能起而发之,生发甚者可敛而伏之,故龙骨于收敛神气、固涩滑脱之中亦具开通之力。所以,《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1]《名医别录》言其可止汗,治小便频急、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又治心腹烦满、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而不得喘息者。[2]龙骨味甘归脾,脾和则清阳上升,气平入肺,肺平则宣发肃降得利,升降和而天地自位,所以可祛心腹鬼疰、精物老魅。龙齿与龙骨性味相近,骨虽吸附性优,但齿清凉,其镇降安神力胜,故主因惊成痫、狂言妄语、癫疾奔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者。

       仲圣《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肝阳亢盛,风邪内动之惊痫瘈疭者,风引汤(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主之;[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或天雄散(天雄、白术、桂枝、龙骨)主之;[4]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治火劫发汗,损伤心阳而致惊狂者,桂枝救逆汤(桂枝、炙甘草、生姜、牡蛎、龙骨、大枣、蜀漆)主之;[5]《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误下而致三焦和心包阳热内陷,痰火凝结,故胸满惊烦、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牡蛎、大枣)主之;[6]第118条:火逆误下后所致之心阳浮越(大虚)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主之。[7]仰观仲祖之立意,从此一味而悟出全方,即龙骨摄阳以归土,牡蛎据阴以召阳。但牡蛎咸涩入肾,有软坚化痰清热之能;龙骨甘涩入肝,具收敛神气、镇惊安魄之力。

       阳之纯者,为天地之正气,故龙骨在人身亦只敛正气,大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可治之,但不敛邪气。陈修园指出:“痰为水,随火而上升,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止知其性涩以收脱,何其浅也。” [8]

       治汤火伤:龙骨、生石膏、大黄、儿茶各等份,共研细末,冷茶水调稀糊状,敷患处,每隔1日换药1次。

      治小儿脐疮久不愈:煅龙骨,研细末,敷之。

      治遗尿、淋沥:龙骨、桑螵蛸各等份,共研细末,淡盐水送服,每次6克,每日3次。

       治劳心梦泄:龙骨、远志各等份,共研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莲子汤送服,每次30丸,每日2~3次。 

       治小儿因痢脱肛:白龙骨粉扑之。

       治阴囊汗痒:龙骨、牡蛎粉扑之。

       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麻黄根各等份,共研细末,粥饮调服,每次6克,每日3次。

       刘若金在《本草述》中称:“龙骨可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为惊悸,为狂痫,为谵妄,为自汗盗汗;如阳之不能固其阴,或为久泄,为淋,为便数,为齿衄鼻衄,溺血便血,为赤白浊,为女子崩中带下,为脱肛。或阴不为阳守,阳亦不为阴固,为多寐泄精,为中风危笃,种种所患。如此类者,咸得藉此以为紧要处,而治以应证之剂。”[9]

参考文献

[1]  沐之.神农本草经彩色图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83

[2]  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58

[3]  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8

[4]  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7-69

[5]  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3

[6]  孙曼之.孙曼之伤寒论讲稿[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64

[7]  孙曼之.孙曼之伤寒论讲稿[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70-71

[8]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词典[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753

[9]  刘若金著;郑怀林等校注.本草述校注[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629

后语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