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里的昆虫

 PhDZ昆虫视界 2022-01-20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 ) 

形态特征体长2.3 ~4.0mm,宽1.0~1.6mm。长椭圆形,背面扁平,褐色至赤褐色,有光泽。复眼大,腹面观,两复眼间距等于或稍大于复眼横径;背面观,头的前侧缘在复眼上方不呈隆脊状。触角11节,末3节形成触角棒。前胸背板横宽,宽为长的1.3倍,前缘无缘边。鞘翅第4~8行间呈脊状隆起。

雄虫前足腿节腹面基部1/4处有1卵圆形凹窝,其内着生多数直立的金黄色毛,雌虫无上述构造。

 生物学特性一般情况下1年发生4~5代。每雌虫平均产卵450粒,卵产于食物表面。卵期在20~40℃时为2.6~13.9天,一般情况下为3~9天。相对湿度对卵期似乎没有影响。幼虫有5~11龄,幼虫期12 ~109天,取决于温度及食物等因子 (30~37.5℃及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幼虫期12 ~15.3)。幼虫最适的发育温度为35℃。幼虫畏光,常躲藏在食物内。蛹期在20 ~37.5℃条件下3.9~24天。老熟幼虫在食物表面或间隙内化蛹。在最适条件下,完成1个发育周期大约20天。在实验室内,成虫寿命可长达335~540天。

20~40℃及相对湿度10% ~95%的条件下该虫可顺利地发育和繁殖。最适的温度为32 ~35℃,最适的相对湿度为70% ~75%。在最适的室内条件下培养,每月虫口最高的增长速率为70倍。

成虫不善飞,常聚集在粮堆下层或碎屑中,喜黑暗,有群集及假死习性。

经济意义:为害谷物、油料、动物性产品及加工品、中药材等。食性杂,以面粉被害最重。除取食外,该虫对被害产品又有严重的污染作用,使被害物结块,变色变臭。种子被害后明显降低发芽率。

分布:国内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世界性分布。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形态特征该种与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雄性成虫阳茎及雌虫“Y”形骨片的形状为两个种最主要的区分特征

物学特性在我国北方地区年发生1~2代,在中原地区3~4代,亚热带地区可达6~7代。主要以成虫越冬。当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时成虫不再活动,进入滞育。成虫用喙在粮粒表面做卵窝,在每个卵窝内产1粒卵,然后用黏液封口。卵期一般为3~16天,幼虫期13 ~28天,前蛹期1~2天,蛹期4 ~12天。幼虫有4龄。在27℃及66% ~72%的相对湿度下,1 ~4龄幼虫的历期分别为3.6天、4 .7天、4 .8天、5天。玉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 ~34℃,最适温度为27 ~31℃;发育的相对湿度范围为45% ~100%,最适相对湿度为70%

与米象相比,玉米象的抗寒力比较强。因此,该种在我国的分布大大向北延伸。据Bodenheiner推测,在月平均温度为3℃的地区,米象的生存即受到限制。从食性上比较,玉米象喜食大粒谷物,如玉米;而米象则喜食小粒谷物,如大米。从行为上比较,玉米象更善飞,而米象较少飞翔。

 经济意义:玉米象为储粮的头号大害虫,对多种谷物及加工品、豆类、油料、干果、药材均造成严重危害。在适宜的条件下,粮食储藏期所造成的质量损失在3个月内可达11 .25%6个月内可达35 .12%

  分布:国内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据报道,仅发现米象而无玉米象的国家有 :阿尔及利亚,阿拉伯,多米尼加,埃及,厄瓜多尔,危地马拉,伊拉克,黎巴嫩,斯里兰卡,智利,塞浦路斯,巴布亚新几内亚,尼加拉瓜,巴拉圭,索马里,津巴布韦,利比亚,毛里求斯,摩洛哥,西班牙,瑞典,土耳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