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这个动作比爬发育早更重要,几时练?如何练?妈妈要清楚

 新用户4007HIiG 2022-01-20
很多医生都会提醒妈妈要多给孩子爬,要让孩子爬够500个小时,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各有好处。
因为爬行让孩子大小脑,四肢感觉都得到锻炼,孩子的感统失调发生概率会更低。
一般孩子到7个月之后慢慢学爬,但如果孩子在7个月之前就放任孩子自由地发展,其实并不对,孩子的第1个大动作其实是趴着抬头!
而家长学会让孩子趴下来,把头抬起来,比教孩子爬更重要!

为何教孩子趴这么重要?妈妈了解原因后尽早练起来

★趴是孩子的第1个重要大动作
新生儿出生的时候软趴趴的,头部比较大,颈部的肌肉又不够成熟,所以抱着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托住孩子的头,否则孩子的头就会扭来扭去。
让孩子趴在床上把头抬起来,就是孩子第1个重要的大动作,可以让孩子锻炼颈部的肌肉,能够撑住硕大的头部。
而孩子的头能够抬起来就能够看东西,能够听声音之后去寻找,也能够增加孩子的力量感,孩子颈部的肌肉变得更结实,也能避免受伤。
★趴是孩子神经从泛化到分化的必经经过
孩子在新生儿期如果听到大点的声音就会吓得跳起来,而他跳起来其实是全身的动作,头动手也动脚也动。
那是因为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听到声音他被吓到了之后,他的神经在传送过程中会传导到全身,所以四肢都会动。
而孩子趴的动作就能让孩子练习自己的大脑,指挥头部抬起来,慢慢有意识地抬头,也就是神经从泛化到分化。
★趴很重要,有助于其他大动作发育,家长几时开始锻炼
孩子能够趴下来把头抬起来,慢慢的孩子就能翻身。
所以建议家长在孩子满月之后,就要放孩子在床上趴着开始练习,给孩子练习得早了,孩子趴的动作发育得快了,也有助于孩子其他的大动作的发育。

趴的动作没有顺其自然,需要家长锻炼孩子,怎么锻炼要清楚

孩子在还不会翻身的时候,家长怎么放孩子就是怎么样的,因为他翻不了身,动不了,所以他的练习一定要家长来帮助。
✦注意时机
锻炼孩子趴的动作要在孩子两餐之间,因为趴的时候孩子的肚子会接触到床板,如果刚吃饱容易吐奶。
如果孩子饿了,因为趴这个动作也是需要能量的,孩子会哭闹,没有力气不愿意趴。
而在两餐之间,孩子不是很饿也不是很饱的时候练习最合适。
✦妈妈学会引导
孩子出生之后就能慢慢地听到声音,所以让孩子练习趴的时候,妈妈可以在孩子头部的面前跟孩子聊天说话,让孩子尽可能地把头抬起来去找妈妈,引导孩子学会抬头。
✦要循序渐进
孩子他的动作刚开始并不熟练,可能只能趴一秒钟没到就掉下来了。
慢慢的孩子可以把头抬起来两秒甚至三秒,而且头抬起来的高度也会越来越高。
妈妈刚开始给孩子练两次,慢慢地变成四次五次,增加孩子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记住不要操之过急
✦一定要看住孩子
孩子趴着的时候是要练习抬头的,千万不要让孩子趴着睡觉。
美国儿科学会就提到,如果孩子趴着睡的话,很容易引起婴儿猝死。
也就是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她的口鼻会被压住,万一睡着了又没有力气把头抬起来,就非常的危险。
孩子大动作锻炼第1个就是抬头,而孩子抬头的锻炼其实就是通过趴来进行锻炼,怎么教孩子趴?让孩子更好地练成第1个大动作,是家长需要知道和做到的。
只有孩子趴得好了,头抬起来,胸抬起来的,他能慢慢的翻身,再慢慢的坐起来,之后才是爬,最后是走。
孩子的动作训练是一步一步地进行的,每一步锻炼得扎实了,孩子才能做得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