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笔 | 红钳蟹与钓蟹人

 乡土宁海 2022-01-21

大佳何村何阿兆老人在钓红钳蟹(何国进摄影)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张学笔

摄影:何国进

钓蟹人:大佳何何阿兆;摄影:何国进

有一天,碰到七十九岁的老伙伴,他说,你常写东西,为什么不写写“钓蟹人”的故事呢?要知道,钓蟹这个行业已经濒临灭绝了。被老伙伴一点拨,我的脑子里顿时浮出了钓蟹人的身影,一张黑得发亮的脸庞,肩上背一只颈小肚大的“克箩”,后背斜插一根一米来长紫铜色的竹钓竿,钓竿的一头穿一根细麻线,麻线那头系着一只盅口大的倒齿形的铁爪,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一般。

茶院,过去近海,走出村口,一二公里就是海,退潮之后,就会露出大片的海涂,海涂上布满许许多多手指头粗细的圆洞,这都是红钳蟹作为藏身的地方。“红钳蟹”大拇指那么粗细,所以洞口的直径一般都在三四厘米左右,洞深大约在三四十厘米。所谓“大蟹会打洞,小蟹也会打洞”来比喻人生,意思是做父母的不要太在意子女,子女长大了都自然知道生存之道,大蟹小蟹都会知道打洞栖身,这是他们的本能。


潮水来了,红钳蟹们便一个个都躲进洞里,潮水退了,又都从洞里钻出来,在水汪汪的滩涂上转悠,寻找小鱼小虾之类的食物。它们只在洞口附近活动,非常机警,一旦发现险情,立即钻进洞里。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相约下海捉蟹,我们的小脚板一踏入海涂,一会儿,满滩涂里的小家伙都不见了,它们一个个都以最快的速度钻进洞里。我们熟练地屈膝跪在海涂上,伸手快速地插进洞口,这个带海泥的小动物在洞里就乖乖地落进你的手掌里,如果速度慢了一些,这些小家伙会往下钻入深穴。抓蟹时,手掌要抓紧,不然碰到厉害的雄蟹,他的钳子会“咬”住你的手指,咬得你鲜血直流,使你钻心的痛。

相比较而言,钓蟹人逮蟹的方法就要专业许多了。他们肩背“克箩”,手捏钓竿,从海堤上走下来,步履从容,踏上滩涂,轻轻地移动脚底板。觅食的“群蟹”们在滩涂上觅食,竟然全然不觉,“钓蟹人”呆呆地立定,凝神,一脸的淡定轻蔑,右手轻轻一扬,放出钓钩,真乃“有的放矢”,蟹儿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铁爪子抓进铁钩子里了。“钓蟹人”右手提竿,一根细绳如闪电般来回,左手则不停地提取猎物,利索地把蟹儿放在背后的“克箩”里,箩口颈小,只进不出,“钓蟹人”就这样全神贯注,纹丝不动地立在海涂上,钓钩一放一收,左右开弓,可怜满滩涂的蟹儿们,就莫名其妙地在海涂上一只只全部消失了。直到钓蟹人的肩上有沉甸甸的感觉,黑黝黝的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笑容,离开海涂踏上堤岸一路上哼着小调踏上回家的归途。


我记得,我们村子就有一个“钓蟹”的高手。有一次到海上去钓蟹,海潮涨到面前,他还全然不觉,等到回过神来,潮水已经涌到脚下,四周白茫茫一片,已经迟了,已被海水包围。他被海潮带走了,家里人等了三天三夜,认定他是葬身鱼腹,一家人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子女四五个,上下哭做一团,准备举办丧事。不想,此时他却背着空荡荡的蟹箩,忽悠着钓蟹竿,没事人一样笑嘻嘻地跨进了门槛回来了,让人目瞪口呆。原来他命大,又有点水性,在洪潮里挣扎了许久,居然被一艘渔船碰上救起来了,渔船把他带到一个渔村的岛屿上,过了三天三夜,后来顺路搭船把他送到了茶院下埠头。回来后的他,还吹牛编了一个故事,说潮水来了,他拿钓蟹竿倒三圈,顺三圈,往海潮里划拨,想不到眼前出现了一条道路,他顺着这条路走上了一个海岛,海岛上的人招待他,每餐吃鱼吃虾,享了三天福。村里人知道他是讲大话的高手,家里闹得天翻地覆,他还开心吹牛。不过,从“钓蟹”来说,他的确是个高手,还带过几个钓蟹的徒弟呢。

现在茶院“钓蟹人”只剩下两三个了,年纪都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人说,“钓蟹”是“禅功”,他们立在海涂上,头顶烈日,如一尊石雕像。两脚黏着黑芝麻般的东西,都是海滩上的小蚊子。这些小东西十分厉害,咬得你疼痒难熬。但又不能动,一动,眼前的那些猎物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些“钓蟹人”个个练就了“禅”定的功夫,七八十岁了,精神不改当年,盛夏季节还照样下海。只是现在近海的海涂上疯长了一种好似芦苇的草,铺天盖地覆盖了海涂,不能“钓蟹”了,只能乘车到象山石浦远海的地方。岁月不饶人,现在,能钓蟹的,已经都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这门“钓蟹”绝活,也因为苦,很难找到接班人。终究,它将退出历史舞台,被人们遗忘,最终消失得没有丝毫痕迹。

想到此处,不免有些悲哀。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