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知你心丨社恐真是种病吗?真得了这种病如何缓解?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01-21

顶端新闻·大河健康报记者 梁露露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网站显示,一款用于治疗成人社交焦虑障碍(SAD)的焦虑症状的PH94B鼻用喷雾剂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网友评论:“我觉得我需要”“什么时候上市?”

据了解,该药剂以微克剂量鼻内给药,通过激活鼻腔化学感应神经元,触发大脑中抑制恐惧和焦虑的神经回路,不需要全身性吸收和分布就可以快速起效,安全性良好,在治疗产后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术前焦虑、惊恐障碍和其他与焦虑相关的疾病方面也具有潜力。

经常有年轻人将“社恐”挂在嘴边,却不知道它真的是一种病。那么,社交恐惧症患者有哪些症状?真得了这种病如何缓解呢?大河健康报记者采访到河南大白心理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先锋理工学院管理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冯诗卉。

社恐患者无法控制自己“害怕”的情绪

2021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关于“社交恐惧”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255所高校的4854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恐”,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

冯诗卉解释,社交恐惧症是神经症的一种,通常指个体在社交过程中出现过分焦虑、害怕的情绪,或产生一种不能胜任、困惑、尴尬和羞辱的感觉,甚至出现回避行为。

“这类患者常在社交场合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害怕成为众人的目标,被人注视与评论。也不敢在人们的注视下有所行动,包括当众说话、表演、进食等,认为别人能看出他不自然的表情与窘态。”冯诗卉讲到,他们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经常猜测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定或蔑视的,在害怕的场合会出现脸红、手抖、恶心或尿频等症状。

社交恐惧症患者所恐惧的对象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与自己较为亲密的熟人,甚至是自己的亲属、配偶、朋友或同事等,较常见的对象是异性、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等。他们可以认识到这种恐惧情绪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但无法控制,严重时可导致社交功能减退,职业和生活功能受损等,本人也常为此痛苦不堪。

这些方法可缓解社交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冯诗卉告诉记者,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认知调整、行为治疗等)。除此之外,在社交过程中出现焦虑情绪时,患者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缓解:

  • 摆正心态,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尝试写情绪日记,自由表达,记录自己在社交中不那么糟糕的状况及当时的情绪状态,慢慢建立和恢复自信。
  • 尝试与人交流时多关注事情,少关注自己。不要假想自己是人际交往的中心,不用太在乎别人的评价。
  • 调整自我期待:对自己应该有正确认识,不用过度自卑,依自身情况设置合理的目标,也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容易患得患失。
  • 意识到紧张情绪时,通过身体部位放松缓解焦虑。生活中多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多与积极乐观的人交往。

“在与社恐患者交流时,我们要尊重他的交友模式,不评判,不强求。其次,避免谈论他不当的社交反应,不让其过度关注自己的退缩行为。交流时真诚相待,在不评论、指责的情况下,真诚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冯诗卉提醒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