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默背后的悲情—德沃夏克和他的《幽默曲》

 凡尘过客160 2022-01-21
图片

赤烈的直抒胸臆,

流出的不再是音乐而是那位孤独者的灵魂。

图片

01


本期我们要介绍的这位作曲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就是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与那些早年成名的作曲家来说,他的成功晚了些,大概在40多岁他才真正扬名世界。

他虽是屠夫之子,生来一副朴素的脸庞,但对音乐的热爱让他早早的进入布拉格音乐学校学习和储备音乐知识,毕业后开始进行大量的音乐创作,在此期间他受到祖国民族复兴、发展民族文化的思潮的影响,接触了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品。

即使他已经活至20世纪,但他的主要作品仍然属于19世纪,特别是后半期浪漫主义时期。他是一个涉足面极为广阔的作曲家,在交响乐、交响诗、协奏曲、室内乐等方面都留有极为优秀的作品。

图片

《幽默曲》由德沃夏克于1894年创作的。当时德沃夏克正在他的祖国捷克的苇梭卡地区度假,其间一连写了八首“幽默曲”,皆为钢琴独奏作品。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包括种种舞曲在内,大约有八十余首,但唯有这首《幽默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幽默曲原指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并且旋律的歌唱性较强。作品一开始旋律流畅优美,充满了活泼色彩,听起来忧郁中略带一点俏皮。而后半部分变得深沉可悲,像是一种控诉,但细心品味却能够撩人心弦,仿佛是某个精彩故事的开端,告诉我们将有意想不到的故事发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喜爱,由小提琴天才克莱斯勒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似乎更为人们所熟悉。后来本曲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其他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以及轻音乐等,甚至还有人为本曲撰写了哀伤或充满朝气的歌词,不同版本的诠释正是《幽默曲》的魅力所在。

本曲以第一主题为中心构成第一段,作为十九世纪以后逐渐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以各个段落的表情变化为特征,经过转成降g小调的中段后再予以反复,为复合三段体。在聆听的过程中,整体风格似乎更偏向一首小夜曲,像民歌一样朴实、亲切,并没有任何 “诙谐”的成分在内。

图片

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更像在揭示幽默背后的悲情,细细品味,幽默中压着孤独和烈酒的韵脚,就像舞台剧的小丑幕后脱下小丑面具后的独白,压抑的情感在此刻迸发散开。赤烈的直抒胸臆,流出的不再是音乐而是那位孤独者的灵魂。

图片

喜马拉雅 交易担保 放心买 幽默背后的悲情—德沃夏克和他的《幽默曲》 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