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1年5月,陕西兴平豆马村,一位农民在汉武帝茂陵东侧的一块地里劳作时,竟意外挖出了一匹金马。看着...

 黑天鹅20010520 2022-01-22
1981年5月,陕西兴平豆马村,一位农民在汉武帝茂陵东侧的一块地里劳作时,竟意外挖出了一匹金马。看着金灿灿的大金马,农民欣喜万分,他见四下无人,迅速用土将金马掩埋了起来,之后便匆忙消失在了田野尽头……

当天晌午时分,几个中年男人便奔向了农民上午劳作的那块田里,发现金马的农民就在这几个人中间。只见农民用手指了指田中某个位置后,有两人立马徒手对该部位扒拉了起来。

原来,当农民发现金马后,顿时感觉这不是一般的东西,而且他也知道不远处就是古代某位皇帝的陵墓,搞不好自己挖到的就是古物。农民很清楚,古物属于国家,他下定决心要将金马带去附近文保部门。

碍于金马块头太大,足有半人多高,农民知道,自己贸然搬出,势必会引起别人的非议甚至是骚动。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这位农民最终决定先将金马原封不动地埋回去,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跑去文管部门打报告,让他们派人来取走。

文管部门的人听到农民的汇报后,没有片刻迟疑,火速安排了专家前往现场勘验。因为他们知道,豆马村毗邻汉武帝的茂陵,农民口中的“金马”十有八九是真的,说不定有一座汉代大墓即将面世!

显然,农民带回来的这几个中年男人正是文管部门的工作人员。

“果然有金马!”扒拉的过程中,突然有人喊了出来。
于是,专家们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将金马找了出来。经专家分析,实际上这是一匹鎏金铜马,尽管如此,依然珍贵,因为它是西汉时期的产物!

西汉鎏金马体长76厘米,通高62厘米,重26千克,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头部造型尤为生动逼真。此外,马的尾部自然下垂,采取另铸铆接或焊接的方法,肛门有一小通气孔,马身中空。总体来讲,这匹鎏金马体态健硕结实、匀称合度,形象朴实稳重,堪称骏马,与史书记载的“大宛马”的造型十分相似。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有去过大宛国的使节向汉武帝禀报,说在大宛国这个地方有一种马,它体型健硕,能日行千里,在中原,没有任何一种马能与之媲美。

汉武帝本就爱马,再加上在冷兵器时代,好的战马无疑能提升军队的整体战斗力。所以,在听闻使节的汇报后,汉武帝非常高兴,当即就派人带着大量的黄金到大宛国购买宝马。

万万没想到,大宛国的人看着远道而来的汉人,不仅拒绝了出售宝马的请求,而且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节,掠走了他们带去的黄金。

得知消息后的汉武帝怒不可遏,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剿灭这帮蛮夷,尽数获取他们的宝马。

太初元年(公元前101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出兵大宛,李广利在大宛边境与之僵持不下,部队减员严重,最终,他们只好退回敦煌,再作打算。

太初四年(公元前104年),在汉武帝的授命下,李广利再次远征大宛,这次他带了6万兵,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2名相马专家同路。

这场战斗最终以大宛国的惨败而告终,李广利获得了大宛良马3000余匹,可谓一雪前耻。但是这批宝马经过长途跋涉,一路损失惨重,在到达玉门关时仅剩1000余匹……

为了减少马匹的损失,汉武帝下令就近安置这批宝马。在河西走廊的山丹军马场,汉军大宛良马与蒙古马杂交,最终培育出了新的山丹军马。

自此,大宛良马得到了许多中原人的青睐,他们甚至在死后的陪葬物中也加入了大宛良马的铸件,寓意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能坐拥良驹,驰骋天下。

既然马的来历弄清楚了,那么这匹鎏金马很有可能是被作为陪葬物埋入地下的,也就是说,挖到金马的地方很有可能还有其他陪葬物!

果然,随着专家们的进一步发掘,在原先发现鎏金马的周围发现了4座无名汉冢和大量的陪葬车马坑。在这些墓坑中总共出土了230余件珍贵文物,青铜器、玉器、漆器应有尽有,在这些珍贵文物中,有一件文物更是国宝级的存在,它就是出土于1号无名冢中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这些出土的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上面都雕刻着“阳信家”三个字。

据专家考证,“阳信”指的就是汉武帝同母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第一次出嫁后的封号就是“阳信公主”。专家们考证,这座无人冢即是阳信公主之墓,而此次出土的鎏金马很有可能是当年汉武帝赏赐给阳信公主的宝物,只不过在阳信公主死后被安排进了她的墓葬,以作陪葬。

这匹在阳信公主墓出土的西汉鎏金马,在汉朝墓考古中属重大发现,它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铸造技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养马业兴盛,代表了西汉的时代精神,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

西汉鎏金马现收藏于陕西茂陵博物馆,有见过的朋友吗?#历史##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