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NewVanguard系列第256号:二战苏联驱逐舰-Soviet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II。原作者Alexander Hill, 绘图Felipe Rodriguez。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诺维克号 作为同级舰的首艘,诺维克号最初被描述为一艘“水雷巡洋舰”。本图描绘了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该舰的情况:四门102毫米口径主炮、四座450毫米双联装鱼雷发射管以及舰桥两侧各两门7.62毫米口径马克沁机枪。图中这些机枪被安装在甲板层,但它们也可以直接安装在更上一层。该舰还可以在船尾的轨道上装载50枚水雷。诺维克号不仅参与了1915年8月4日击沉德国驱逐舰V99号的行动,而且在1917年10月的穆恩佐德(Moonsund)群岛的战斗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次战斗之后,格罗姆号被击沉——这是一战中唯一损失掉的诺维克级军舰。 B:列宁号 作为诺维克级的第五种改型的首舰,最初被命名为“伊兹尔梅耶夫船长号”(Kapitan Izilmetev)的这艘舰在1916年7月10日开始服役,1922年年底她被改名为列宁号。和诺维克号一样,这艘军舰也参加了1917年在穆恩佐德群岛的内斗。图中展现的是已经开始为苏联服役的列宁号。1940年,她还保留着一战期间的主炮和鱼雷装备:四门102毫米口径火炮和三座三联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除了两座马克沁重机枪,她的防空武器还包括了仅有的一门位于船尾的一战时期76.2毫米口径“兰德炮”(Lender,该型炮的修改设计师名,译者注)。一些消息来源显示她在1917年安装了一门63.5毫米口径高射炮。1939年底,列宁号参加了苏芬战争,任务包括了支援登陆行动和为战舰提供护航。1940年3月23日,她成为一艘训练船。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时,她在利堡港(今拉脱维亚利耶帕亚)被进攻的德国军队俘获,随后的1941年6月24日夜间或25日凌晨,她被船员炸毁在码头上。列宁号的舰长M Afanasev随后因“散布恐慌”而被枪决,其余船员则加入了陆上的港口守卫队伍。 C:飓风号(URAGAN),1931年 飓风号是设计作为守卫舰(guard ships)的飓风级舰的第一艘,她在1930年年底首次进入现役。本图展示该舰在1930年末至1931年初的样子,尽管名义上已经开始服役,但她仍在继续进行测试和改进。图中飓风号没有安装后来的两座7.62毫米口径马克沁机枪,在没有更现代化的火炮安装计划的情况下,马克沁重机枪之后很快就被安上了。另外舰上也缺乏重型防空武器,这也许是为计划安装11-K型37毫米口径防空炮做预留的。飓风号的主炮和鱼雷发射管——102毫米口径主炮和三联装M1913式450毫米鱼雷发射管——都是沙皇时期老古董。本图可以作为与1942年末该舰的剖面图(图D)的对比图来使用,后者显示了该舰之后的修改情况。 D:飓风号,1942年 到1942年底,飓风号已与图C所示的1931年版完全不同。1933年,飓风号从波罗的海驶往遥远的北方加入当时的北方舰队。同级舰的早期几艘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的1938年就已经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当时她们安装了封闭式舰桥,而当年10月,飓风号的现代化改造也拉开序幕,但整个过程耗时漫长。卫国战争开始时,这艘军舰仍停留在码头上进行大修和现代化改造。全面改造工程和1941年8月15日德国空袭造成的破坏最终让飓风号直到1942年9月9日才离开码头。离开时,飓风号上装备了两门带可滑动护盾的100毫米口径B-24-BM型主炮,它们取代了沙皇时代的102毫米口径主炮。图中还展现了这种具有防空能力的火炮的其中一门的护盾内剖面图。这艘军舰拥有一套有趣的高射炮组合:两门战前的21-K型45毫米口径半自动高射炮和两门37毫米口径70-K型自动高射炮,后者中的一门是底座带有护盾的战时变种型号。到1944年,军舰前部的21-K型火炮已经被没有护盾的37毫米70-K火炮取代。本图中,飓风号仍然装备着一对战前的柯尔特-勃朗宁重机枪以及两挺7.62毫米口径DShK型重机枪。注意船尾安装的BMB型深水炸弹发射器。图中同时还展现了战时的一种被北方舰队广泛使用的破坏轮廓伪装方案。这一时期,20世纪30年代典型的砖红色甲板似乎已经被某一灰色涂装方案所取代。剖面图显示出飓风号的其中一座锅炉舱的内部情况,这是总共两台三角形锅炉中的一座,它们沿舰艇中线左右放置。1942年9月之后,面对敌人的空袭,飓风号只有一次有机会发出愤怒的还击,其余时间内,这艘维修不足的战舰更多扮演的是护卫舰的角色。 数字说明: 1,两座45毫米口径21-K型半自动防空炮中的一座。 2,展示护盾内剖面图的前部的100毫米口径B-24-BM型高平两用主炮。 3,两座12.7毫米口径DShK型重机枪中的一座。 4,主炮测距仪。 5,左舷指示灯(右舷指示灯是绿色的)。 6,无线电侧向仪天线 7,三联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M1913型)。 8,展示出两座锅炉中的一座的船体剖面图。 9,双联装12.7毫米口径柯尔特-勃朗宁重机枪。 10,炮座带护盾的37毫米口径70-K型自动防空炮。 11,水雷轨道。 12,船尾的B-24-BM型高平两用主炮。 13,炮座不带护盾的70-K型自动防空炮。 14,两座BMB-1型深水炸弹发射器中的一座。 15,起吊Paravane扫雷器的起重机。 E:雷鸣号(GREMIASHCHII) 7型驱逐舰中最著名的一艘是二战中参加过90次行动的北方舰队的雷鸣号。这艘舰在列宁格勒建造,1939年被转到北方舰队,并在这一年不久之后的8月28日进入现役。1939年底的苏芬战争中,雷鸣号执行了护航和巡逻任务,1940年11月到1941年5月,她一直处于维修状态。卫国战争开始时,该舰已经完成了修理工作,并积极投入备战。1942年3月30日,雷鸣号和7型舰的姐妹舰毁灭号前往摩尔曼斯克为盟军的PQ-13护卫舰队护航。19时15分,在基尔丁岛(Kil’din)以西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雷鸣号发现了一艘U型潜艇的潜望镜,随后该舰迅速向目标点移动并发射大量大小不同型号的深水炸弹。深水炸弹攻击之后,水面上发现了潜艇油污和残骸遗迹,其中应该还包括某种德国人的背包!根据这些明显证据,苏联一方一再声称一艘U型潜艇被击沉,尽管德国人的记录里并没有记录这一事实。很有可能的是雷鸣号确实攻击了一艘德国U型潜艇——可能是U-435号艇,但面对深水炸弹的攻击,这艘潜艇显然是毫发无损的。本图中的雷鸣号采用的伪装涂装是北方舰队在整个战争期间使用的打破轮廓标准伪装方案的一个变体。注意她的286-M型雷达的天线——她是第一个接收盟军提供雷达的7型舰。另外,除了四门130毫米B-13型主炮和两套533毫米鱼雷发射管(39-Iu型)外,她还拥有如下的武器装备:两座76.2毫米口径的34-K型防空炮、四座37毫米口径70-K型防空炮,两座7.62毫米口径柯尔特-布朗宁双联装机枪、两座7.62毫米口径DShK型重型机枪以及BMB-1型深水炸弹发射器,深水炸弹发射器适合在远海发动反潜攻击,就像她在1942年3月30日遇到的情况一样。另外,该舰直到1943年才安装了声纳。 F:理智号(RAZUMNII) 考虑到卫国战争早期北方舰队行动的密集度,尤其是繁重的护航盟军船只的任务,苏联方面决定从太平洋舰队抽调驱逐舰增援北方舰队。1942年夏天,理智号驱逐舰在北极地区开辟出了一条危险的航道。 1936年7月,理智号在黑海的庙街(Nikolaevon)下水,当时的名称是持久(Prochnii)号。1937年8月,在大约40天的时间里,它被拆解成110多块,分别装箱打包用了大约40多天的时间运到远东,并于1939年6月30日完成下水。1940年12月7日该舰被更名为理智号,并在1942年1月7日加入现役。1942年6月18日,理智号接到命令编入北方舰队,之后她的姐妹舰暴怒号和38号驱逐舰计划中的首舰巴库号也被编入了北方舰队。为了适应前往北方的航道,理智号用木材和金属制作了加固带为船体提供特别加固,这可以保护船体免受冰块的伤害,本图中可以清晰看到采用了太平洋舰队灰色舰只涂装的理智号位于吃水线之上的这条加固带,此时的理智号是第18特别远征舰队的一员,该舰队18号在破冰船的帮助下在北极航路上通行。在穿越北极航路之前,理智号的防空武器已经得到加强,三座37毫米口径70-K型高射炮取代了之前的两座45毫米口径21-K型高射炮。同时,该舰也新装备了两座安装在船尾的BMB-1型深水炸弹发射器。此外,在穿越北极之前或之后,拉祖姆尼号还增加了一对12.7毫米口径柯尔特-勃朗宁双管重机枪。 G:机敏号(Soobrazitelnii)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7U型驱逐舰只在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中服役,本图展示了1943年隶属于黑海舰队的机敏号的形象,舰上的三角旗上的数字应为“13”。机敏号最初的名字是睿智号(Prozorlivii), 1940年9月25日她被更名为机敏号。1941年6月7日机敏号进入现役,这离1936年10月15日她最初作为7型驱逐舰铺设龙骨时已经过去相当长时间了。1941年6月15日到1942年7月19日,机敏号开始使用33号舰旗。拥有第二座烟囱是7U型驱逐舰在外观上与7型驱逐舰的一个明显区别,这也意味着防空武器的不同布局。本图中可以看到除了作为主要装备的四座130毫米口径B-13-2型主炮和两套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N型)之外,机敏号还拥有数量更多的庞大的防空武器组合:两座76.2毫米口径34-K型防空炮、七座37毫米口径70-K型防空炮,两座7.62毫米口径柯尔特-勃朗宁机枪以及四座7.62毫米口径DShK型重机枪。本图中机敏号采用了黑海舰队船只的标准灰色涂装。 更多作品请点击——鱼鹰社汉化工程总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