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狸猫换太子”里的爱情

 昵称4X6owk9e 2022-01-23

小时候,我听说书《三侠五义》,讲到“狸猫换太子”,说的是刘氏、李氏两个贵妃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工于心计的刘妃将李妃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于是在宋真宗大怒下,将李妃打入冷宫,刘妃遂被立为皇后。后来,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历经劫难后被立为太子。仁宗登基后,最终在包拯的帮助下,与双目失明的生母李妃相见,而身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最近读了一本书,才知道这个皇太后刘氏传奇的一生。

刘氏名叫刘娥,祖籍太原,说起来也算是出身名门,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举家迁至成都华阳。但好景不长,正如《红楼梦》里史湘云的命运“襁褓之中父母违”,刘娥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刘娥成了孤女,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

寄人篱下的刘娥,稍稍长大就成了歌女,不但歌声婉转动听,还善于播鼗(一种类似拨浪鼓的乐器)。年纪轻轻就学成一门技艺,说明生活艰辛,需要从小承担生活的重担。成为歌女,也不过是很卑贱的职业。但多少这些教育还是给了刘娥艺术的熏陶,为她日后命运的改变打下了基础。

对女人来说,命运不好除了自身奋斗之外,还可以选择婚姻。刘娥年纪很小就嫁给了蜀地一个叫龚美的银匠。但这个银匠估计手艺也不大靠谱,结婚后两人生活还是没有着落。于是龚美带她离开蜀地,来到了京师——东京汴梁谋生。

在京师,龚美因生计艰难,打算将刘娥卖掉,再嫁他人。机缘巧合,宋太宗第三子韩王赵恒的指挥使张耆将刘娥推荐给韩王,赵恒一见刘娥,大为喜爱。

这一年,刘娥十五岁。

这有点像汉武帝生母王娡王太后故事。只不过王娡是嫁人生女之后再嫁汉景帝,比刘娥更厉害。不管怎么说,不知道是这些帝王之家比现代人思想更开放,还是更喜欢熟女人妻,总之赵恒爱极了刘娥,以至于形容憔悴。

宋太宗一见赵恒,便知道是女色所迷。于是将刘娥赶出韩王府。赵恒却是个多情种子,将刘娥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挥使张耆家中,不时私会。张耆极为谨慎,不但小心侍奉刘娥,还从此不再回家居住,在外面另选了一处宅子安身。

赵恒即位之后,将刘娥接入宫中。因刘娥并无兄弟,赵恒命令刘娥认前夫龚美为兄,龚美改姓刘氏。

这一举措又狠狠地打了现代人的脸。要认兄弟,谁不能认,偏偏要认前夫?一般的继任恨不得把前夫从妻子的世界里完全抹去,宋真宗赵恒偏偏不在意,而且是真的不在意。这就是告诉全世界,我相信我,相信你,相信他。也许这是帝王的自信,但我更愿意相信这就是爱情本身的样子。

这一年,刘娥二十九岁。

刘娥入宫并无名分,只是赵恒喜欢的一个女人。入宫七年后,才晋升到四品的美人。她对郭皇后恭敬有礼,她和赵恒宠爱的杨淑妃成为了一生的好朋友。她深知后宫争斗水深火热,所以把握分寸、以退为进,不争宠、不张扬,每天读书弹琴、云淡风轻。赵恒为后宫之事烦心的时候,刘娥抚琴放歌、贴心懂事,赵恒为国事烦忧无法决断的时候,刘娥引经据典、举重若轻。相比那些争宠的妃嫔,这样有分寸的刘娥,无异于一股清流,让赵恒如沐春风,自然恩宠有加。

诸位可能要问了,刘娥不是歌女出身吗?不是应该粗鄙无文吗?怎么感觉变成女博士了?这就要感谢她的老公公宋仁宗了。当初宋仁宗棒打鸳鸯,把刘娥赶出韩王府。赵恒把刘娥安置在张耆家,一住就是十五年。除了赵恒赶来幽会的时候,刘娥可没闲着,把张耆家的书全部熟读了一遍,华丽转身,蜕变为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的女才子,格局和境界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如果说当初刘娥只算是以色侍君的话,现在就是以德侍君了。以色侍君王,色衰而恩绝;以德侍君王,地久而天长。这又有点像武则天故事,武则天以色侍奉唐太宗,终究在才人位置上无寸进。等在后宫磨砺十多年,面对唐高宗时已是大龄熟女,偏偏却是最有杀伤力的时候。

不管怎么说,刘娥掌握住了赵恒,也就是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她没有像武则天一样斗王皇后、萧淑妃一样对待郭皇后、杨淑妃,而是静静地享受和皇帝赵恒的爱情时光,一如当初初进韩王府,一如当初住进张耆家,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只有爱情中的那两个人默默地走过时光。

郭皇后驾崩这一年,刘娥三十九岁。

赵恒想立刘娥为后,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大臣们不同意,于是赵恒就不立后。这也有点像武则天,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后,以宰相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们也不同意。可这种事,大臣们往往干不过皇帝。

也许是赵恒和刘娥两个人共同的目的,赵恒宠幸刘娥的侍女李氏,李氏为赵恒生下了当时唯一的皇子。皇子还在襁褓中,刘娥就将这个皇子取为己子,并且让杨淑妃代为养育,这便是日后的宋仁宗。这就是后世所称的“狸猫换太子”的真相。

这个真相是,赵恒和刘娥导演并领衔主演,李氏、杨淑妃参演的宫廷大剧。李氏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多年来不声张此事,没有借此生出事端。赵恒死后,刘娥担心仁宗不是自己亲生的,怕日久天长生出是非,于是她把李氏派出宫外,为先帝真宗守陵。李氏死于公元1032年,享年46岁。在她临死前,刘娥又以仁宗的名义加封她为先皇的贵妃:宸妃。宸妃这个称号很眼熟,当年武则天谋求皇后不成想退而求其次的就是宸妃,这个位分是很高的了。在安排李妃下葬的时候,刘皇太后听取了宰相吕夷简的建议,以皇后的礼仪规格下葬。

杨淑妃也是一位明事理的人。仁宗皇帝是被刘娥和杨妃养大的,在具体的生活起居上,杨妃出的力更多些。所以,从小仁宗就称刘娥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因为刘娥对仁宗是以皇帝身份做要求,因此会有些严厉。而杨淑妃更多的是以母亲的身份做要求,会显得慈祥。所以仁宗对刘娥是尊敬多于亲近,对杨淑妃更亲近一些。

所以知道“狸猫换太子”的人很多,刘娥也没有像一般的宫斗剧一样,把仁宗的亲身母亲李妃杀死,反而给了很高的待遇。以至于在刘娥死后,仁宗得知生母是李妃之后,又谣传生母李氏是被刘娥毒杀,宋仁宗派兵包围了刘氏亲眷的府邸,并遣人到李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结果发现李宸妃被以后礼下葬,在水银养护下,面色如生。得知消息后,仁宗感叹道:“人的话,岂可尽信啊!”随后,仁宗在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赵恒和刘娥所能预料到的,他们想要的,不过是李妃生的这个孩子。不管“狸猫”到底是什么,他们要的只是“太子”。有了“太子”,就才能有晋升皇后的台阶。

这一年,刘娥四十二岁。

二年后,刘娥被册封为皇后,这一年,刘娥四十四岁。赵恒和刘娥相视一笑,除了家庭琐事可以交谈之外,他们还会谈起这个国家该如何治理。

刘娥后来的故事还很多,她甚至有机会成为武则天第二,但那些故事已经不是我今天要讲的了。

我想说的是,“狸猫换太子”不是一个宫廷阴谋,最多只能算是阳谋。这个阳谋背后,更多的是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爱到要给这个孤独的人一个哥哥,要给不能当母亲的女人一个儿子,要给这个最卑微的人一个终极的名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