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有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人到中年之时,我们理应能做到“事事不疑惑”了。而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我们理应能够知晓天命,看透生活的本质了。 只不过,所有的“不惑”以及“看透”,都需要一个经历的过程。 50岁前,我们需要有所经历。60岁前,我们更需要有所经历。能够走到哪一步,不仅要看我们的底气,更要看我们的智慧以及运气。 运气不错的人,自然能够顺利地达到五十岁,从而开启幸福美满的人生。而比较倒霉的人,也许还未到五十岁就已经离开了。 同样的道理,有些人能顺利达到六十岁,而有些人的人生就只能终止于六十岁之前。对此,我们需要谨慎前行,方能渡过一切难关。 可以说,49岁和59岁,都是人生的两道大坎。闯过了,自然高枕无忧。闯不过,那一切的问题都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 中老年这段时间,矛盾会频发,问题会增多,压力会剧增,一切都往不好的一面发展。而我们该如何面对,就得看我们的策略了。 02 为什么49岁和59岁,是人生最大的两道坎呢? 众所周知,45岁到55岁这十年,是人生最危险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当中,人们将面临着身体逐渐变差而外部压力愈发增大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可分为早期的中年危机,以及晚期的中年危机。早期的中年危机,发生在40岁以后,风险还不算太大。因为我们还依旧年轻,有精力和底气去解决生活的难题。 可是,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随着我们年纪的逐渐增长,那我们的中年危机就越来越严重,而我们自己却愈发变得“有心无力”起来。 对于家庭的矛盾,我们有心无力,只能无条件地妥协;对于职场问题,绝大多数中年人都选择听天由命,卑微地帮老板打工;对于物质的问题,我们宁愿穷养自己,也不能让家庭出现问题。 这,便是历代中年人所要经历的事儿。 只不过,当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养老以及健康的问题将愈发突出。如此,我们的生活将雪上加霜。那一道道阻碍人前进的“坎”,就会不期而至。 03 在民间,一直有“逢九则进”的说法。就跟数学计算一般,如果你已经49岁,还是要说自己50岁比较好,千万不能停留在49岁当中。 不论你是39岁还是59岁,道理都是相似的。 在新闻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有很多名人或者富翁,都很少会在“整数”年岁中离开,大多数人都倒在了50岁或者60岁之前。 虽然说这存在偶然的情况,但它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顺利达到一个新的台阶,那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儿。 我们不妨想想,为什么有些人手握亿万身家,可还是在49岁之前离开呢?为什么有些人有钱有势,可还是无法顺利退休呢? 一句话,人生的某些坎,那是某些人的开始,同时也是某些人的终点。无论他多有本事,只要他在某个坎中被绊倒了,那他就只能中途而别了。 就像49岁的中年人,上有老要养活,下有小要抚育,中间还有夫妻俩要生活。更重要的是,物质花费越来越高,职场淘汰率越来越高。如此,他们的心理终究会面临着崩溃。 就像59岁的中老年人,自己即将面临养老的问题了,而孩子连自己都未必养得活。哪怕养得活,他们也未必会孝顺父母。如此,一切问题都会层出不穷。 在这个矛盾的世道当中,所有人都活得“忐忑不安”。 04 面对49岁和59岁这两道坎,我们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做法,那就是从“缓解矛盾”以及“修身养性”这两个方面下手。 如何缓解中年的矛盾呢? 首先,我们需要维系身体的健康,最好经常锻炼,别让身体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同时,把身体放在首位,而把赚钱放在第二位。 其次,便是要尽量做到“妥协”和“平衡”。对于家庭,我们要妥协。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偏激,而是要平衡。 找到平衡的点,相信我们能走过中年危机的独木桥。 如何做到修身养性呢? 我们只需要关注一点就可以了,那就是要培养自己“淡然”的内心。做人,千万不能胡思乱想,也不要想太多,而是需要活在当下,半精明,半糊涂地活着。 做人想太多,并没有什么作用。试想,我们无法改变现实,那我们为什么不去接受现实呢? 人生纵使有再多的不幸,我们也需要做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最好。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