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密度模型

 石人一只眼 2022-01-24
日更26/100
围观我,看我怎么蜕变自己


实力派的不像个屌丝

初见军哥,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68年生的人。
皮肤光滑紧致和30出头的人差不多,即使举手投足间的沉稳气质和眼睛里的一丝沧桑,我一开始判断也就40左右。
后来他跟我说今年已经54了,我还是有些难以相信。
军哥是做医美行业的,有个干细胞的产品可以保养人的皮肤年轻化。也许跟这也有关系。
我们随意聊起人生经历种种。他说,他以前是做广告行业的,做了20多年的广告导演,做到了行业头部,曾经和广告业内奥美、叶茂中等都PK过,提案成功打败过他们。
年入百万,吃喝不愁,事业有成,应该是个非常令人钦羡的人生状态。
在40岁的某天,他决定不再做这一行,转身做医美,彻底与广告行业拜拜。
我问为什么,他说了三个决策因素。
一是为了健康。广告行业每天要加班,还经常迫不得已得去应酬,是以年轻的身体透支未来收益。
二是为了能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当他在度假的时候,都常接到工作任务。
做吧,就不能好好的度个假休息一下。不做吧,客户都是冲着他来的,下面的员工都需要靠着这单业务拿奖金提成。他觉得自己是为下面员工活着。
身不由己,这种状态很不好。他想自己掌控自己的时间。
偶然的机会下 ,他说碰到人生贵人,他的大学同学,给他推荐了医疗健康行业。在商业机会上,符合他心中赚女人和孩子的钱的设想,就开始入了这一行。
我也跟他聊了我毕业后的经历,近十年,做了六七个项目和事情,创过业,打过工,做过实体,也做过互联网和金融,跨度都非常大。
浮浮沉沉,赚过亏过。一直没有定性,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使命感的事。
从使命感来说,我还挺羡慕军哥。他30多年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广告,二是医美,都有所成就。而我还浑浑噩噩的在寻找方向阶段。
这里既有幸运因素,绝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都是找不到自己的使命感。
也有时代关系,毕竟刚好差两轮,正是中国社会发生最大变化的时候。
在我爸那一辈,大多数人都是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务农,打工,或经商。
拉开差距的就看这一件事上能否做的深入。
任何一个领域能做到二八定律中的二以内,都是佼佼者。
如果把人生的模型分为深度,宽度,高度,80前的人很多都做到了深度。
而现在的时代,我觉得又变了。基本物质富裕,吃穿不愁,年轻人都在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更立体丰富的人生体验。
前段时间,就跟两个95后聊天,他们都在一两年内跳槽过六七份以上的工作。
用上一代的眼光看,这样的年轻人没有定性,无法专注,成不了大事。
我倒不这么认为,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在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使命。
比如其中一个95后,他对家庭教育非常感兴趣。家庭条件很好,书香门第,奶奶是最早一代的大学生。有个大几岁的姐姐,本科清华、研究生哈佛毕业。
而到了他和他的堂兄弟,他说很奇怪,明明和姐姐接受的都是一样的教育,上一样的学,请一样的课外辅导,一样条件的家庭环境,为什么他与堂兄弟就只是上了一个专科?
基因突变?
他有些想不通。毕业去了58下面的天鹅到家,一个做家政的公司,看看那些富人家庭都是什么样的氛围。之后被主管拉着跳槽去了一个国学为指导的家庭教育公司,再之后还去了新东方,没呆多久,又去了另外一家教育公司。
赚的钱不多,也就几千块。他说不想做那种拼了命把所有时间精力都卖给公司的工作。给自己多留点自由时间多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我还是非常欣赏这样的年轻人。虽然看着跳槽很多,其实都有内在的主线:探索家庭教育背后的秘密。
什么时候能想清楚这个秘密?
需要机遇。
机遇背后则是经历。
我们经历的越多,认知碰撞越多,以往矛盾堵塞的思维卡点,会在某一天醍醐灌顶的开窍。
佛家所谓顿悟。我觉得哪有顿悟,刹那的开悟本质都是背后的渐悟,与你的人生经历有关。
另一个94年的小伙也是类似的情况。工作从长沙到广州,从广州又到杭州,也曾经在半年之内连续跳槽好几份工作。好多工作都是上了一两个礼拜就直接辞职,因为不符合预期。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靠谱的挑选公司方法。现在外面太多公司包装的高大上,实际进去跟宣传的天差地别,前期网上考察再多,也不一定能撕开伪装面目。那就不如亲身经历,实际体验,反而是时间成本最高效的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