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玄武门之变的本质是一场围绕着皇位继承权的斗争,这场斗争的胜利者最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唐太宗。众所周知,唐太宗是一位很不错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待人亲善。他为了表彰功臣和凝聚人心,选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像明成祖坐上皇位后表彰的靖难功臣一样。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二十四名功臣参加过玄武门之变的不到一半,这是为何?是因为功臣们选择了明哲保身,还是因为玄武门之变爆发得太过突然?今天,我们一起从玄武门之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玄武门之变 一、玄武门之变的起因1、 李渊的老辣 老李这个人,很多人觉得一般般,其实是很牛的。其父早丧,他以幼冲之龄承继世爵,不仅没出什么意外(大家族的斗争,你懂的),还习得一身本事。他从小小的千牛备身做起,一步步升迁到了太原留守。或许有人会觉得他的升迁是因为他和隋皇室有血缘关系。隋炀帝连亲兄弟都不顾忌,何况表兄弟?那么多贵族大臣死的死、逃的逃,他却能官路亨通,可见他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老李很善于借力使力,隋末大乱,群雄逐鹿,他为了让李密和东都势力死磕,可劲地哄着李密玩,最后把李密给玩跨了,意欲西归的宇文化及成了炮灰,东都势力也受到的严重打击,他成了渔翁。他在对待自己的儿子方面,也是如此。他把能力最强的次子放在外面统军,把能力稍弱的长子放在身边料理政务,让这两个儿子彼此掣肘,谁也不能轻易威胁他的皇权。 唐高祖李渊画像 2、 李世民的志向 二郎没有辜负老李给他起的名字,“济世安民”。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系列,18岁参军援救被突厥围困在雁门的隋炀帝,19岁帮助父亲安定地方,20岁和父兄一起反隋并担任右军统帅,21岁受封为秦王并担任尚书令。如若没有远大的志向,他岂有这般表现?当然,他的志向也是有一个不断变大的过程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为了大唐的基业可谓是付出良多,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再强大的对手也都趴在了他面前,换回来的是一个已经高得不能再高的天策上将,再往上就是储位和皇位了。除非他愿意悠然南山下,可他能够愿意吗?即使他愿意,他的小伙伴们能同意吗?水涨船高的道理,谁都懂。如果你是他,你难道不想着继续往上走吗?又不是走不了。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3、 李建成的危机 大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并非人们认为的那么水,实际上他的才能也只是比二郎稍弱一筹罢了。在他们老李家走出河东,定鼎长安,占据关中的这个阶段,他的军功和二郎不相上下。大唐建立之后,他以嫡长子的身份顺利成为太子。此后,他和二郎间的关系就很微妙了,毕竟储君也是君。 大郎在担任太子期间,积极辅佐老李料理政事,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由此逐渐淡出军队。二郎因为没有太子身份的约束,还能帮助老李压制大郎,所以可以一直在外统兵。时间一长,二郎在军队中的威望就开始盖过了大郎。尤其是二郎在奇迹般地拿下窦建德和王世充这两个劲敌后,其个人威望直冲云霄,这就不可避免地挑战了大郎的太子地位。为了保住太子位,他必须和二郎一较高低。 精才艳艳的洛阳之战 二、玄武门之变的过程1、 李世民的手下被调离 二郎自从有了天策府后,大肆招揽人才,充实自己的班底,实力一日强过一日。就连老李都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内部的平衡和安定,老李不得不换一个打压对象。大郎强的时候,老李就扶持二郎来压制大郎,现在二郎强得没边了,老李便支持大郎来打击二郎,不仅让二郎从承乾殿搬到了宏义宫,还让大郎替代二郎去率军讨伐刘黑闼。大郎虽多年未领兵,但是胜在底子厚实,不负众望地赢得了战争。 同时,大郎还把幽州的罗艺给拉上了自己的战车。紧接着,皇帝和大郎又剥夺了二郎的军权,并且把二郎的手下给遣散到各地,其中包括天策府的大脑—房谋杜断。适逢突厥来犯,他们觉得又是一个打击二郎的机会,便准备让三郎把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等这些二郎的心腹爱将给一起带到前线。对于二郎来说,此事一旦成为事实,他一个光杆司令恐怕只能任人宰割了。 房谋杜断 2、 李世民的绝地反击 二郎的强大把大郎逼到了不得不搞事情的地步,大郎搞的事情又把二郎逼得退无可退。就连二郎的手下们都急不可耐了,纷纷建议二郎先下手为强。二郎一向谋定而后动,便开始仔细分析双方实力。当时的能臣武将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支持大郎,一种支持二郎,还有一种保持中立。然而,在大郎拥有大义名分的情况下,中立实际上就是间接帮二郎。 就拿二十四功臣来说,当时一心支持大郎的唯有魏征,铁了心支持二郎的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屈突通、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虞世南、唐俭和秦琼,共16人,保持中立的有李靖、李绩、刘政会、刘弘基、萧禹和李孝恭,共6人,还有一人(殷开山)已经去世了,最后是(16+6):1。结果一出来,二郎便下定决心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一举灭掉了大郎和三郎。 卧底之功 三、玄武门之变的结局1、 李渊的妥协 当玄武门之变爆发时,老李还在游船上优哉游哉。当他得知消息后,整个人都懵圈了。他自己从小没有享受到什么父爱,所以作为父亲的他虽然很爱权力,但是也很爱自己的儿子们。他一直在努力地维持权力和亲情的平衡,就是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可如今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他既为失去两个儿子而伤心,又为二郎的狠辣而忧心,二郎既然能够弑兄弑弟,未尝不能弑父。 老李一直都知道二郎的威望高、能力强、野心大,不然他后来也不会一直支持大郎。在他看来,他只要和大郎的步调一致,压制二郎应该问题不大,不料二郎的实力竟然恐怖如斯,不仅破茧而出,还赢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之前是两个对一个,没能赢了二郎,现在成了一个对一个,怎么看都没什么希望,而且真要再弄个父子相残的局面,岂不是自掘大唐坟墓?老李在审时度势后,便无奈地把权力移交给了二郎。 成功的要素之一:果断 2、 李世民的洗白 无论二郎有多牛,他都背离了传统的宗法制度,以为人诟病、极其冷漠的方式夺取了皇位继承权。如果二郎是个不在乎名声的人,那倒也没什么,历史上不是有很多人在篡夺皇位后,依然我行我素,不把名声当回事吗?偏偏二郎不一样,他想当一个受后世推崇的皇帝,想让人们不要因为玄武门之变而指责他。那么,他就需要做很多事情来洗白自己。 比如给史官们施加点压力,篡改下史书,优待大臣,让大臣们能够感恩,多做些好人好事,让民心站位自己等等。这就像明成祖朱棣一样,朱棣在夺取自己侄子的皇位后,做了多少大事?修《永乐大典》、下西洋、亲征鞑靼等等,朱棣不也是想着天下人在看到他的功绩后,能够忘掉他篡位的事情吗?正是因为有这种心态的存在,二郎继位之后,开足马力,终于打造出了“贞观之治”。 这是不是另外一种知耻而后勇的解读? 结语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无论是谁,只要被卷入其中,都有巨大的风险;玄武门之变是唐朝最大的两股势力的斗争,只要是入仕之人,都难以独善其身;玄武门之变是决定唐朝未来皇位归属的斗争,一旦站位正确,收获不会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虽然只有一部分直接参与到玄武门之变,但是其实他们都没能完全脱离这场斗争,他们只是形式不同罢了,或直接、或间接。换个角度来说,这些人里有没有人是因为从龙之功而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呢?肯定会有。 其实谁参与,谁没参与并不重要,我们只要知道玄武门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行了,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甭管他是什么身份。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李唐王朝》 《资治通鉴》 《玄武门之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