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我长这么大,虽然无数次经过开平水口,义祠车站(以前搭车去新兴要从开平转车),但是如果讲真真正正走进开平,去看看市井风情,也只是在2017年时去赤坎,三埠看过一下。(开平游记-水乡淳情 ) 而带我去逛开平的,就是这位文章的作者,来自开平水口镇泮村的仁兄,土生土长的邝姓族人,暂且称为邝兄吧,哈哈哈哈哈。本来呢,邝兄邀请我正月十三到泮村看灯会的,因为在以前,这是十年一度的盛事,很难得,只是现在才改为三年一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就去了新兴大江看另一场隆重的灯会了,所以没有去成。所以就由邝兄的生花妙笔带大家去领略这一场盛会吧。我願追随風.趙 -2019.02.28 题记 己亥正月十三,是日,邝氏宗室咸聚泮村,虔行丕礼,臧泰升平,显扬华彩,以祭宗庙社稷,求保万世福隆,盖隆盛甚矣。是时旌旗蔽日,赭云闇天,彫龙骎舞,烨灯何赫,锣鼓鍧然,声嚣稽于九霄,光烁达于八方。人闻之,皆趋于四十二乡,接踵鼎沸,如潮如雷,聚气成云。吾承邝氏脉,朝归与礼,人甚众,难以匡立,厥得寥寥数照,谨寄诸席宾,以助视听。 十四夜,偶得族书。于癸未年(2003),是书撰讫。族室之史略、公祖之圣功、宗枝之延脉、灯会之形制,尽极详备。感昭穆之修德,叹荫后之叩诚。 今年难得放假长,恰巧遇上三年一届的泮村灯会此等盛事,而且自我记事起,回去看灯会的次数不多,小时候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印象中只有众人在鞭炮的烟云中簇拥着洋葱般的金色花灯,舞狮舞龙,然后被妈妈拉着,挤到水泄不通的人群中“钻龙肚”;以求得新一年的好运。虽然小时候钻了那么多回龙肚子,但也不见得我福祚绵长,可能也是钻得太多的缘故吧——你天天去看别人的肚子,别人怎么会高兴呢? 但无论怎样,阔别十多年后,我还是回去了,想着端正地拍几张照片,以茲纪念,以便日后在回味时能有所凭依,也是应酬之作,没有第一手素材怎么说得过去?这个担子就当仁不让地落在我这姓邝的头上了。但是人实在太多,连站好拿个手机出来拍照的机会也是十分有限,因此大抵只能仓促涉猎了。 说到灯会就不得不提灯会的由来,多亏家里的这本族谱,给我提供了相当详尽的资料,在这里也要十分多谢那些撰写、考证、捐款的长辈乡贤们。若有贤士雅绅之以吾族史为趣,余将志诸另文,恳请拜读。 【族谱封面照】 泮村不是一条村子的名字,而是邝氏聚居的一系列自然村的总称,村落主要集中在冲积平原和潭江河岸一带,以一声祖之冢为中心辐射散开,遍布水口全乡各处,总共42座,故称“四十二乡”。地理极北、极东与新会接壤,南畔潭江。相传由四世祖邝奎举家从新会迁至水口今址,自此邝氏支脉始衍于开平。 泮村邝氏族人所操语言于水口当地其他姓的差异甚大,有时竟不能互通。虽说同属四邑话支系,但前者糅合了新会司前、荷塘口音,有四邑话中罕见的撮口呼韵母,这是泮村邝氏从新会迁至此的证据,因为族群中文化相对独立,语言仍存至今。而后者和开平市区方言差异不大。 【泮村四十二乡图,标注红点的为泮村邝氏村落,以山为界,东多西少。山麓边村命名多带“龙”字,取傍依龙脉之意。一声祖冢(中心)村落最为集中,命名多取福、文,为寄宗枝福祚绵长、文运长久之意】 四世祖, 讳奎, 字公昭。 一声公之长子。 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 (1196) 十月初九; 终于元世祖 (忽必烈) 至元二十三年丙戌 (1290)十一月十一, 享寿九十一岁。 公昭公出生于南宋京城临安 (今杭州), 二十一岁((1216) 随父南迁, 居于河源。 三十岁 (1225)又随父由河源移居古冈 (今新会城).其父一声公于1246年在新会仙逝, 服阕后, 公昭公遵照祖父愈平公“孙分居异处” 的遗训, 于1250年 (五十四岁) 由新会 迁开平县 (宋时属信安县), 居单水口泮村乡坑口村。 其地也,神体兼备,祥云瑞气,皆翼隆族室之兆也,十六世孙叔赞著诗叹曰:皂幕良金嵩其后,朱峰浔洋列其前。龙狮凤象之山足以启后昆之秀,潭江苏渡之水有以发后嗣之祥——摘自《邝氏泮村族谱》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 泮村全乡, 家家户户, 张灯结彩, 炮竹震天, 彩旗蔽日,龙狮共舞, 伴随一个三米多高的大花灯,由晨早到黄昏, 遊遍全乡四十多条自然村。 这个泮村灯会, 由明朝英宗天顺八年甲申(1464) 正月十三日开始,至今 (2019)已达五百五十五年, 除因战乱1957~1984的 28年被视为封建迷信停顿外,一直沿续下来。泮村灯会,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能够保留、继承和发展, 实属难得。泮村灯会名驰古今, 远播中外。 泮村灯会, 起源于明朝。 由于当时官场腐败, 盗寇横行, 灾祸频至, 民不聊生。 我十三世祖健斋前往请教于陈白沙先生。陈白沙 (1428~1500) 1500) 是十五世纪新会著名的文学家, 教育家、书法家, 精通堪舆。健斋是陈白沙先生的得意门徒, 且交情甚深。陈白沙曾在泮村教学。对泮村甚为了解。 (据传, 泮村義祠门口的 “義祠” 二字, 是陈白沙所书。) 他认为:泮村有五座黑石兽山,即狮山,虎山,象山, 马山和中山, 五兽坐镇, 本应能确保安宁 , 但因五兽之王的狮子, 昏睡未醒,具余四兽顽皮捣乱, 才弄得民不聊生。 建议各家各户, 挂灯鸣炮, 敲穸打鼓, 把狮子弄醒, 管住四兽, 则可回复安宁。 泮村耆老, 按其建议, 于明英宗天顺八年 (1464) 正月十三日, 发动全乡各户, 点灯鸣炮, 敲锣打鼓, 摇旗呐喊, 把狮王吵醒。这一举, 果然灵验, 泮村回复太平。从此开始, 以后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 各家各户照样点灯鸣炮, 后来逐步发展成全乡扎制三个大型花灯, 罗伞彩旗开路, 伴以龙狮共舞, 鞭炮齐鸣, 巡遴于全乡每个村落, 好不热闹, 故择其名为“泮村灯会”, 相沿至今。 至清朝同治三年甲子 (1864) 鹤山客匪数万, 移寨迳口(开平一地名,沿用至今), 大肆抢掠。古博各乡被焚掠者二百余村, 杀溺毙者二千余命, 水口一带店铺,半为灰烬。我泮村族人, 虽奔走仓惶, 而村庄却安然无恙。族人认为,这是神灵保祐, 祖宗庇荫的结果。 同治八年己巳 (1869),匪乱停熄, 泮村族人相议建祠, 以报答神灵和祖先的庇荫。 十一世祖省轩祠首先动工兴建, 樂澹祠继之。随后,十三世祖雙峯祠、仲舉祠、还有雨恩祠、琴轩祠、爱泉祠,这些祠宇1869~1883年间相继建成。众议搞一次盛大的庆典大会。翌年光绪十年甲申 (1884)正月十三日, 结合灯会, 举行一次盛大而隆重的庆典活动, 除了正常的舞灯舞龙舞狮之外, 再加上搭台唱戏。邻近村民, 纷纷前来观光增兴, 热闹空前。 可能是巧合, 或者有其意义, 泮村灯会, 开始于甲申年, 庆祝祠宇建成的大庆典, 也选在甲申年。 甲申可能是一个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年。因此族人商议决定,凡甲申年都举行一次盛大庆典。最近一次在2004年,本书也是于03年撰讫,以茲献礼。——摘自《邝氏泮村族谱》 吹完历史,现在入正题。 泮村灯会, 由于五百多年相继沿续下来, 因而逐步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和仪式。 灯会的全过程, 包括扎灯、送灯,起灯、游村、打灯等几个程序: 在此之前,族中长老便会发动全乡捐款,筹得款项为灯会购置物资、爆竹祭品等使用。今年捐款的总数我也不太清楚,但凡是泮村姓邝的大都有捐,最少100,多则上万,这笔数目应该是十分可观。 正常情况下, 每年灯会需扎制三个大花灯,很久以前的习俗是只做一个花灯,不过全乡四十多条村,对于舞灯者和边远村民的耐心和体力是个极大的考验…(即使有三个灯,灯会还是持续到晚上八九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故俗以来,都是做三个花灯,分别游行。 按传统规定, 由龙田、塘唇、书厦三条村负责, 各扎一个,现俗则是各村轮流制作。灯的规格大小、形式模样都有明确规定。 花灯由灯芯、灯须、灯头、 灯肚、灯脚等部分组成。 灯芯(灯的中轴)16尺 (司马尺,1司马尺=1.1米,下同), 灯须宽 9 尺, 灯肚直径 5尺, 灯脚是六角形, 宽 3.2 尺。先用竹竿和竹篾扎制成框, 用五色纸糊贴成形, 再用金银饰纸装饰而成的图案瑰丽的彩灯,重量约35斤。三条负责扎灯的村,一定要在正月十二中午之前完成。 关于做灯,我小时候只在村公所见过一次,具体步骤如何,也没有印象了。由于外族人不得参与(连看都不行),当时也没有相机,制灯的过程一直没有影像资料,以为憾也。因为手艺现在青黄不接,这个规定现在有所松动。 【花灯上部】 正月十二日下午四时许, 由穿着统一服装的送灯队伍负责护送, 三个灯先在书厦村集中列队, 以三声地炮为号, 举起头牌在前, 罗伞彩旗接踵, 然后是若干条醒狮伴着花灯徐徐起行, 护送的群众随后, 沿途所经商铺户宅, 均放鞭炮迎送。花灯一直送到廳泉祖祠。送灯可以说是十三当天正式灯会的预演。人群在当日便开始聚拢。 【送灯的队伍,一副古代出巡之状,十二那天我没有回去,图片来自互联网】 起灯。 按预先定出舞灯头的三个村, 于正月十三日晨, 抬着金猪、生猪、生羊、鸡、果品等祭品, 以龙狮相伴, 炮竹齐鸣, 前往祖祠祭拜。 【祖庙祭拜,甚为大观,烟雾缭绕】 【起灯仪式中的拜灯,人们都去和花灯拍照,这张算是人少的了…】 【拜灯的祭品,三牲太牢必不可少】 【起灯前,龙狮以灯为中心伴舞】 游村。三个灯起灯后,分别以指定路线,游遍42条村,所有村游过一遍一般已到晚上八九点,有些偏远的村子,甚至晚上七点花灯才姗姗来迟。 【在花灯将要来到自己村的时候,妇女们便要去村口的社稷神处祭拜】 【起灯的村鞭炮自然是最长,从村口挂到神龛的楼顶,足足一百米】 村民要在花灯到来前后舞狮击鼓迎送,并燃放鞭炮(鞭炮的规格和每条村的大小规模有关)。 舞灯者数人,以柏叶、纸灵旗装饰的钢叉托举花灯的中轴游行,每过三四村便换一批人。 舞灯这项差事在我小时候并不重视,现在则炙手可热。我爸说那时候tam(粤语:引诱)都冇人去,丐时尼人争崩头都要去…人们竞相出价搏得抬灯这把交椅,每条村以人口数标定底价,一般的几千块,人多的大村可达数万,最大的听说是十六万…至于真的有那么灵验?那也是他们才知道了。不过款项由族中长老会统一管理,以作祠堂修缮、道路修整、水利田垄之款项,也算是做了好事了。 【金龙村观灯盛况,图片来自互联网】 【金龙村是游村环节的高潮所在,最大特色是舞水灯,也是最多外地人观看的项目】 【这张延时肯定不是我拍的哈哈,图片来自互联网】 打灯。打灯的地点位于游村路线中的最后的三个村。花灯围绕村庄往返三次。在周围燃放爆竹并把灯挑碎,青壮年一齐涌入争抢灯纸和灯篾,以为吉祥,置居奉之。灯芯则会拿回起灯的村子,加工成筷子,送给长者使用。此时灯会便宣告结束。 抢灯一直是灯会的高潮,聚集的人过万,是否姓邝,都过来摩拳擦掌,仿佛是觊觎宝座的诸侯豪杰。如果说平时游灯,尚且有位置可以让你拿出手机拍照,在打灯那时,连把手举起来都难。 【打灯,图片来自互联网】 花灯伴随着暮色和硝烟,缓缓进入最后的村子。即使硝烟弥漫笼罩,鞭炮锣鼓喧天,人们一早就在村地周围等候。正式打灯之前,每批人都会有村民看守,防止人们推挤而出,破坏游灯的秩序。最后当灯分解完毕时,人们才能离开等候区去抢灯。一般在一分钟左右,整个大灯便会一抢而光,连纸屑都不剩…每年因为抢灯,经常有同族斗殴之事,小小的纸片竹篾,被五百年的传统赋予了巨大的魔力,像是可以号令天下的圣杯一样,既象征了希望,也是杂糅了许多难以解释的东西… 【这位兄台负责燃放鞭炮,随手一扔,行云流水】 部分图片格式非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