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1.2万元,专家:国家损失3个亿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1-26

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古地区有一位拾荒老人,此时他正拨弄着垃圾堆,想要捡一些废品维护日常生计。

然而从早忙到晚,就收集了一个破瓶子,在拾荒人的眼里铁制品价值最高,其次是纸制品,最后才是塑料瓶子。

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回家的时候,不远处的垃圾堆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阵阵光亮,他心中暗喜,肯定是捡到宝了。

走上前去一根老旧的铁棍暴露在视野当中,带回家后发现铁棍竟然泛着金光,最终在金店老板的帮助下提炼出4斤黄金卖出12000元的高价。

此后,拾荒老人捡到金棍子发财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

不料专家竟然说:国家损失了3个亿。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

拾荒老人捡到的难道是古董吗?

这根金棍出自何朝何代呢?

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探寻一下这段拾荒老人捡到宝的往事。

捡到金棍成为万元户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多老百姓生活清贫,吃不饱穿不暖是在常见不过的事。

那段时间的大西北就更是贫寒,饿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

年轻人可以奔赴南方,靠着力气胆识闯荡出一番天地。

可是老年人就只能窝在家中,靠着种庄稼为生。

可是西北自然环境恶劣,庄稼颗粒无收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所以很多人都放弃了这条路,靠着拾荒勉强度日。

在内蒙古有一位姓王的拾荒老汉,他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故土,也不愿意离开。

平日里靠着田里的庄稼和拾荒养活生计,这天他如同往常一样出门,希望能多捡一些废品卖点钱。

然而从早忙到晚,手中只有空落落的几个塑料瓶子。

他瘫坐在路旁,心里嘀咕着“今天是真的苦啊,什么都没捞到”。

正当他愁眉莫展的时候,不远处的垃圾堆中散发出阵阵光亮,他赶忙走上前去,拨弄着垃圾,想要找到发光源。

顿时,一根生锈的铁棍出现在视野当中,上面附着着一层厚厚的泥土,棍身上还写着一堆奇怪的符号。

王老汉没有多想,赶忙将铁棍收到袋子当中,生怕被人抢了去。

因为在拾荒者的眼中,铁棍是最值钱的,捡到一根足以供给十数天的口粮。

他也没急着卖掉铁棍,而是先回到家中仔细观察下。

不久后,王老汉回到家中,将铁棍用水冲洗后,放在秤砣上一称,7斤的重量让王老汉心里乐开了花。

他把玩着铁棍,慢慢看到用水清洗后的铁棍呈现出暗黄的金色。

这时,他更开心了,心里暗想要是一根金棍子那可就发大财了。

当天晚上王老汉是夜不能寐,来回思索着第二天赶紧到镇上的金店一探究竟。

第二天一大早,王老汉便带着金棍子来到镇上的金店。

店主通过短暂的观察后,告知王老汉:“这根棍子并不是全金制作的,其中蕴含着金子,不如提炼出黄金还能卖个好价钱”。

王老汉点头默认,不久后老板从7斤重的金棍子中提炼出4斤黄金,按照市场价格交付给王老汉12000元。

在那个年代,12000元可谓是能横着走,此时王老汉捏了捏自己的脸,万万不敢想自己竟然能成为万元户。

得到这笔钱后,王老汉立刻置办了新房子,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装修。

外人一问起此事王老汉都会骄傲地说道:“我捡到了一根金棍子”。

这也成为了当地人茶余饭后的消遣轶事,不久后这个消息传遍了四周的村落,镇上的考古专家听闻后,觉得事情有蹊跷,猜测王老汉应该是卖掉了一件珍贵的文物。

国家损失三个亿:

考古专家的猜测也并非空穴来潮,因为在几年前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鲁柴登村便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名为“阿鲁柴登墓”。

这个墓地名气可不小,虽然遭到了破坏,但仍出土了218件金器,5件银器以及数以万计的石珠串。

其中价值最高的当属“鹰顶金冠饰”,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先秦两汉期间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不仅价值连城,历史考古意义也非同寻常,被后世成为“匈奴艺术瑰宝”。

倘若这根金棍与“鹰顶金冠饰”有所关联,那么这根金棍子的价值可就非比寻常了。

专家一想到这里立刻动身前往王老汉所在的村子,见到王老汉后向专家道明来历,老汉立刻带着专家来到发现金棍的地方和熔炼棍子的金店。

通过铁棍残渣和周围残存的泥土,专家进行了长期的溯源工作,数天后专家得出结论,这跟金棍是当时匈奴时期罕见的金器,拥有上千年的历史,质地和做工当属精品。

粗略估算后,专家告诉:“王老汉,你的这一举动让国家损失了三个亿,让匈奴历史缺少了一个板块”。

战国时期,北方的匈奴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他们会用特殊的符号制作金器从而突显出地位的不同,物质匮乏的北方金器极为稀少,所以能拥有4斤重金器的主人地位定然显赫。

如果这根金棍没有被熔炼,那么对我国的历史考古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的。

众所周知,古董被誉为“行走的历史教科书”,金棍尚存的话,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当时北方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特征等一系列重要信息。

当然王老汉也是没文化,熔炼金棍也不能怪他,事后专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王老汉深知自己犯了错误,从那以后但凡见到铁制品都会仔细端详一番。

王老汉的事告一段落,但专家并没有停止对金棍进行研究。

经过一系列的复原,溯源调查后,专家确信这根金棍是“昭君出塞”时期的文物。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刚刚建立时综合国力并不强盛。

反观匈奴一方,先秦时期匈奴便出现,发展到汉朝时,匈奴势力极为雄厚,对中原腹地虎视眈眈。

汉帝决定一边与匈奴进行小规模的战斗,一边利用“求和”的措施谋取时间发展。

经过历代汉帝的努力后,汉朝的实力终于发展起来,足以和匈奴匹敌,甚至更胜一筹。

但盛极必衰,汉元帝时期整个国家发展滞缓,奸臣当道,不得不重新采取“求和”政策,这也有了“昭君出塞”的典故。

昭君公主来到匈奴地带后,为双方牵线搭桥,中原得到了匈奴的冶金技术,匈奴也得到了中原的先进文化。

当时匈奴便活跃在内蒙古一带,这里遗留了许多的匈奴冶金痕迹。

历史是记忆的生命:

这根金棍就是文化交换留下的产物,它的存在能够让我们回忆起那段历史,回顾几千年前文化交流的真谛。

谁能想到几千年后的今天,这根金棍阴差阳错地让一个拾荒老头捡到。

重要的是,这个老头并不明白这根金棍的意义,最终熔炼成黄金换来了12000元。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太迟了,我们只能依靠现代技术将这根金棍复原,然而带着那段历史的金棍却再也回不到世上了。

当然在那个文化贫瘠的年代,这种事情时有发生。

在苏州也发生过诸如此类的事情,三名小学生因为好奇掏鸟窝,不慎误入苏州瑞光寺塔心窟的暗房。

在一阵摆弄下,他们将那座传世宝幢摔成两截,而且还烧毁了暗房中《妙法莲华经》的一卷。

这座宝幢名叫“宋真珠舍利宝幢”,后来经过专家的复原最终成为了苏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正所谓历史是记忆的生命,如果不珍视这些瑰宝,我们的历史记忆将会一点点地散失。

为了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在1982年我国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宪法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发现的文物,无论是在地下,海底,均属于国家所有。”

对那些有意破坏国家文物以及名胜的行为,政府会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这种办法仍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国家派遣了大批的文物专家对一些知识匮乏的农村进行教育普及,从那以后,被无端损毁的文物越来越少。

而且国家对一些重要的文物进行了妥善保护,34个省份中有195件文物绝不会出境展示。

时至今日,全中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超过了5000个,珍藏的文物上亿件。

国家对于博物馆的建筑要求是相当的高,无论从抗震等级,还是馆内对文物的贮存方式都是国内最领先的技术。

拾荒老人的无知损毁了这件3亿的文物,这是国家的损失,是时代的悲剧。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倘若我们有幸亲自捡到文物,一定要妥善保存,交付给国家。

每一件古董,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每一件珍品,都属于不同的主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件文物,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就连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

延伸阅读

拾荒老人捡一铁疙瘩卖3毛钱 废品站老板洗净后转手卖260万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既有大一统的时期,也有过短暂分裂的时期。就比如说宋朝,虽然表面上来看宋朝占据了我国的江南地区,但此时的中华大地,除了宋朝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他们分别为辽朝和金朝。在后世,这两个朝代同样被认作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政权,元朝时期还曾为这几个朝代分别著书,也就是二十四史当中的《辽史》和《金史》。

但无论是辽代还是金朝,他们毕竟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和我们华夏文明政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在文化上双方也有所差别,这就导致在现代,关于这两个朝代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连相关的考古发现都非常稀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正因为少数民族政权留存下来的文物较少,因此它们大多都有很高的价值。有一位拾荒老人捡一铁疙瘩,卖了3毛钱,废品站老板洗净后,转手卖260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拾荒老人

在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有一家非常著名的废品收购者,很多拾荒的老者捡到废品之后,都希望在这里售卖。这位拾荒老人捡一铁疙瘩,从外表上来看非常普通,他就没有多想,与其他的铁块放在了一起,来到了这家废品收购站。

这家废品收购站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老板刘志峰的心地非常善良,每当他看到那些拾荒老人来卖废品,他总会多给对方一点钱。老人拿着这些捡到的铁块,来到刘志峰开的这家废品收购站。沈阳由于国家的特殊政策,钢铁产量正不断减产,废铁的价格也在一路走低,很多废品收购站都已经不收了,但刘志峰看着老人可怜,还是选择收购了这批废铁。称重之后,这些废铁卖了3毛钱,虽然钱有些少,但总要比没人收要好,老人道谢之后便选择了离开。

善良老板

老人走了之后,刘志峰便开始整理今天收到的各种废品,而老人拿过来的那块铁疙瘩,引起了刘志峰的注意。这个铁疙瘩看上去虽然很普通,但有点像是古代的文物,在它的上面,甚至还有很多看不懂的文字,意识到这可能是文物之后,刘志峰留了个心眼,把它独自藏在了口袋里面。

回到家废品站老板洗净后,发现这个铁疙瘩的做工并没有之前看上去那么粗糙,反而非常精细,纹路清晰可见,就连花纹都雕刻的栩栩如生。看到这番景象,刘志峰更加坚信这就是一件古代文物,找到当地的文物专家进行鉴定,发现原来这正是辽代一位将军的金印,辽代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而且这个金印通体由黄金打造,价格肯定很高。在经过了一番周转之后,刘志峰转手卖260万,一个三毛钱收来的东西价值翻了无数倍。

刘志峰拿到钱之后,并没有选择私自占有,反而是拿出来十万专门送给那位拾荒老人,要不是因为他捡到了这个文物,刘志峰不可能平白无故拿到这么多钱。他还是很有感激心的,没有选择全部拿走,而是给了老人一部分,用以改善对方的生活。老人拿到这笔钱之后同样非常激动,在他看来自己只不过随便捡到了一块铁疙瘩,没想到竟然能够值这么多钱,而且这位老板竟然还愿意分给他一部分,这一行为让他感到非常开心。

结语

拾荒老人和这位老板都是善良的人,才能够遇到如此好运,在面临如此巨额的财富时,双方都表现的这么坦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具有这种豁达的胸襟,而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够最终迎来属于我们的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