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我们总是劝不动他人?

 哈林情感 2022-01-26

[前言]

前天面试了两个小时工,我发现他俩都纹了身,为了遮掩他们都穿了长袖T恤。

我说,你们纹身的话,要进厂过人事这一关很难,希望你们回去把它清理掉,不然,下一次恐怕会因此失去机会。

作为招聘把关人,出于对他们的关心,我就提了这个建议。当然,他们也只是听听,最后未必清除纹身图案。

虽然纹身是个人的自由,但这种现象很容易让人想到黑社会之人,谁还敢录用呢?

话是这么说,只是,他们有改变动机吗?

我想,非常难。就像我们父母当初好心劝我们好好读书一样,还不是当作是耳边风?

劝不动的,不一定是我们说得没有道理,而是在他们的主观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我们建议的位置。

下面,我就就来聊聊下,为何我们的劝说,失败几率大的缘由。

[先入为主的思想控制]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是人文所创造的。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赌?有的人喜欢做生意?这是有区别的。

因为有大人的模板在,有他的所做所为所影响,日渐就成为这种模板。

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在一起,除了泡妞吃喝玩乐这些最有劲外,其它方面就没有吸引力的。

可以想一想,他们的同众都纹了身,那他就可以脱离得了么?他们都不存钱,挣一个花两个,潇洒地玩个痛快,他能节约得了么?

这个环境已帮他完美地塑造好了某种思想,也即是他的脑袋只装下第一种模式,其它的就完成进入不了他的视界。

我们的旁人劝说,还有何意义?那只不过是一种风吹水面荡几下波纹,过后还是以习惯的为主。

所以,我们的劝告,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

[缺失威信]

劝说他人能不能成功,就得看看劝说人有没有办法值得他信任。

如何才能值得他相信? 那就是你必须比他高几个层次,你有他望尘莫及的能力,并取得相当不俗的成就

就好像一个穷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了富甲一方的人。

在当地成了名片。如果是这种人去劝说普通人,他还是能听得进去的。

因为就凭人家的经验,足以藐视平凡人家。

他是有资本、有经验来说服一个常人。这就是马云的演讲,如此多人拍掌叫好的原因。

换做是一个并不怎么出色的人去劝告,他们还有心听得下去么?转头就一句话将你一军。

你都无法证明自己,还有资格来说我?

所以,在自己还没达到远超他人的真实水平之前,劝说是非常难的。

[有主动改变的倾向]

当一个人受到社会的打击足够多,自己本身就想做出改变的意愿时,只要旁人的劝说合情合理,有可能带来未来的收益情况下,才有听得进去的契机。

如果他们一直徘徊不前,拿不定主意,那就说明他还没到了要改变的时候。

只有当他自己确认必须走出困境时,就开始主动谋求改变。

从道理上来说,经历过太多差因的人,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有益他,什么才是应该放弃。

这也叫做某个时刻的开悟。

把当前的所有问题归于内因之后,才会意识到,主动去改变才是上策。

或许这个时候,外人的某个建议,刚好切中他们心中的目标,这种劝说才会实现。

好比我们教育小孩不要轻易打人。如果他们经常打别人,且遭到更有力的反击时,他才体会得到对人有礼貌的好处。

然后,父母趁机说一番道理,这时,他们才会从经验中得出与父母一样的结论。

此时,这些劝说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想改变他人是非常难的,尤其是主观意识已经生根发芽的那种,洗脑并不会如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最好的劝说,还不如自己先成为重量级人物,那时才是一言如金。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