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1910—1949),湖南省浏阳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1934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长征。1937年10月,李白受党组织派遣,赴上海担任党的秘密电台的工作。在日寇与汪伪特务等麇集,环境极其险恶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种困难,负责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与党中央的秘密电台联络工作,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后曾一度被日军逮捕,由于党组织多方营救,李白脱离虎口。之后,党组织先后派李白到浙江和江西从事秘密工作。直到1945年日寇投降,党组织又重新把李白调到上海进行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李白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1949年5月7日牺牲。 我们认知李白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由孙道临、袁霞主演,于1958年上映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该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 而提议拍电影者是李克农。1949年5月27日上海一解放,李克农就急电上海市市长陈毅速查李白下落。因为他已向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推荐了李白同志担任新中国第一任邮电部部长。得知李白牺牲的消息后,李克农非常难过。1958年,李克农向党中央提议,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李白的事迹为原型,参考了秦鸿钧烈士、张困斋烈士的事迹,拍摄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而位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上海歌舞团倾心打造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唯美的画面、紧张的氛围以及声光电影打造的大片视感,将人又带入那看似平静却暗流汹涌的“谍战”时代。 作为中国首部“谍战”题材舞剧,该剧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中被评为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 剧中借鉴了不少人们熟悉的谍战剧的情节,比如在忙碌街头交接情报,比如革命战友互相掩护消除嫌疑,比如逃脱追捕时巧妙的接力……和传统舞剧仅以舞叙事不同,《永不消逝的电波》表达手法更为多元,考虑到“谍战”工作的隐蔽性和特殊性,很多背景交代被移入影画中,加上撼人心魄的音乐效果,时时给人电影大片的即视感。让人留恋的老上海风情画卷,不见硝烟的紧张“谍战”。所有的惊心动魄都被不紧不慢的“上海步调”所掩盖,即便是千钧一发就要暴露的危急时刻,那擂在心上的鼓声依然衬着《葡萄美酒》等上海老歌的伴奏。 当全剧接近尾声时,王佳俊饰演的李侠平静而又坚定地坐在发报机前,敲出最后的红色电波,那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在黑色幕布上熠熠生辉,那是来自英雄的道别,引爆的阵阵掌声经久不息。掌声是人们对英雄的致敬,是对理想信念的支持,是对英雄的无尽思念。 尽管有贯穿全场的十余次掌声,但演员谢幕时,依然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以至于王佳俊、朱洁静主演率众演员连续两次谢幕。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2009年9月14日,李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李白烈士故居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黄渡路107弄(原亚细亚里)15号。李白1937年从延安来到上海,长期从事中共地下电台工作。1948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次年5月7日在浦东戚家庙就义。李白烈士故居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弄堂深处的小阁楼里还原了当年李白战斗的电报间。那些恐怖的夜晚早已远去,但若细细倾听,那滴滴答、滴滴答的发报声似乎从未消逝,延续至今。 世纪公园2号门内的小山坡上,上海油画院青年雕塑家韩子健和袁侃共同创作的李白烈士半身铜像庄严挺立。在它的一旁,竖立着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李白等十二烈士就义地”的保护标志。1949年5月7日,军统特务头子林森根据蒋介石“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命令,将李白、秦鸿钧、张国斋、杨竹泉、郑显芝、周宝训、吕飞巡、黄秉乾、严庚初、焦伯荣等十二烈士秘密押至浦东戚家庙(今世纪大道与浦电路交汇处)北100米处杀害,就地掩埋。浦东新区成立后将世纪大道浦电路口东南侧绿化地定为李白等十二烈士就义纪念地,2002年,又将其迁至现世纪公园2号门内的小山坡上。 |
|
来自: 昵称7851180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