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音频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十一集 (全文共1016字,阅读需6分钟) 再看下面一段“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这一章在《乐记》中名曰《乐礼章》。这一章主要是讲王者为治必制礼作乐,故名《乐礼章》。 “王者功成作乐”,“功成”是指天子功业既成,而这个功最重要的就是统一天下。先王统一天下,是由于得到了民心,是乐民之所乐的结果。所以统一天下之后,就命令作乐,以应民所乐之心。 “治定制礼”,“治定”,最重要的“治”就是教化人民。“礼以体别为义,今治人得体,故制礼应之。”如果“用质教民治定者,则制礼省略也。若用文教民而治定者,则制礼繁多也。”这一句话就是王者功业成就,开始作乐;社会安定教化人民,开始制礼。是以乐随王者之功,礼随治世之教。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五帝”,就是上古时候的五位帝王,在史书中说法不一。在《大戴礼记·五帝德》和《史记·五帝本纪》中,都以黄帝、也就是轩辕黄帝,颛顼、也就是高阳,帝喾、就是高辛,还有唐尧,虞舜为五帝。在《〈书〉序》之中,就是《书经》的序,是以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为五帝。在《易‧系辞下》是以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为五帝。在《礼记‧月令》是乙太昊、也是伏羲,炎帝、也就是神农,还有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帝。既然我们是讲《礼记》,我们还是以《礼记·月令》篇为准,当然上古时侯的帝王说法不一,不影响我们对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虽然五位帝王处于不同的时代,他们怎么样呢?“不相沿乐”,不共同沿用一种乐曲。“沿”就是因的意思。 “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三王”也有不同的说法。在东汉赵岐注《孟子》,他以夏禹、商汤和周文王为三王。东晋范甯注《谷梁传》,他以夏禹王、商汤王和周武王为三王。“异世”也是指不同的时代。“不相袭礼”不共同沿袭同一种礼仪。这是因为礼乐的情,圣王同用。就是礼乐的本质,圣王是共同来利用的。但是礼乐的形式,就是礼乐之迹在各个时代都损有益,随时而改,所以说不相袭也。 在《论语》中,孔老夫子也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也是说礼的本质是不变的,但是表现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损有益。比如说,我们在古代最重礼就是三跪九叩首的礼,但是到现代,如果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就会被人笑话迂腐了。我们现代最重礼就变成了三鞠躬礼,但是它的本质都是表示恭敬。五帝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所以各不沿袭前代的音乐;夏、商、周三王世事相异,也不沿用前代的礼制,也都是各有减少与增加。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
|
来自: 情缘半岛 > 《《群书治要?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