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殊的立命学:藏锋、隐智、戒欲、省身、求实、慎言、节情、向善

 饮膳道人 2022-01-26

说起中国古人的安身立命学,有一本书很经典,但知道的人好像并不多。这本书叫《解厄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宰相晏殊。

其实《解厄学》说是书,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字,所以也可以看成是一篇长论。如果您正处在困境当中,建议可以好好读一读这本小册子。虽然里面有一些糟粕的东西,显得很消极,但总的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此书开篇便抛出了一个很悲观的事实:人生多厄难。我想但凡在世上做过事的人,应该不会反对这个。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当如何直面这个困境?我们该如何安身立命?晏殊提出了藏锋、隐智、戒欲、省身、求实、慎言、节情、向善的十六字真言。下面我们逐一品味一番。

一、藏锋

藏锋,这两个字直观上便很有东方意境。老子讲:“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中国人为人处世讲究一个韬光养晦,一般不喜欢显山露水。所谓的锋芒,其实隐藏着杀机,这个杀机是来源于有所求。

可能是求名,可能是求利,有所求而急迫难耐,便会棱角乍现。特别是求而不得时,更容易锋芒毕露,给自己招来杀机。所以晏殊说:“锋者,厄之厉也。”所以做人要内敛,不是不争,而是要有大智慧。

不管你求什么,首先要把那个欲望收敛住,心里要能装得下事。能有此心态,才能每逢大事有静气。遇事定得住,神才能有所养,否则遇事便六神无主,精气神很容易散掉。

二、隐智

乍一看,藏锋和隐智是一回事。其实藏锋藏的是那个杀机,能藏锋只能说明一个人知道收敛欲望,是针对向外的。而向内,我们特别容易恃才傲物,自以为很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如果没有敦厚作后台,最后必定自大而自以为是。

晏殊说:“大智无诈,顺乎天也。小智无德,背乎情也”他强调术为下,忠为上,也就是我们现在讲得敦厚或者厚道。做人太刻薄,如果还有一些小聪明,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晏殊说:“不明其心,厄之难止。”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最后极有可能被所谓的聪明误了大事。

三、戒欲

这个是老生常谈了,但戒欲真的很重要,嗜欲深者天机浅。晏殊说:“欲大无根,心宽无恨。”也就是说欲望深的人,最后必定被欲望推着走,如同无根的浮萍,被欲望之风吹的四处游荡。

做人要有自己的重心,欲望深的人肯定是没有重心的,因为那个重心已经被欲望摧垮了。所谓无欲则刚,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没有欲望,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四、省身

晏殊说:“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这个今天的人不太好理解,所谓忧,其实就是时时刻刻保持那个警惕心。《尚书》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正是这个意思。

如果一个人能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之心,便能身正心和。遇到困境的人,越是陷得深,越不能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乱窜。此时最应该做的反而是停下来内省,内省久了,解困的方法自然会在大脑里出现。

五、求实

这一条很像我们今天讲得实事求是,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教条主义。晏殊说:“致远者实,近利者虚。”告诫我们做人要有远大的心胸,不可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一叶障目。晏殊还强调不能唯书本,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六、慎言

这个不用多说了,很多灾难都是源于一张嘴,所以古人经常强调“言必有防,行必有检”。曾国藩则讲“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也是同样的道理。做人要给自己留点口德,话多必然有失,福祸无门,唯人自招,所以要慎言。

七、节情

也就是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这个情并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情,它指的是我们的偏好或偏私。比如说当官的偏好自己的亲人,就有可能徇私枉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驾驭这个情。

晏殊讲,滥用同情心是不好的,甚至慈悲心滥用也会带来坏处。人为情所困,便会束手束脚,遇事则无法豁达明智。

八、向善

晏殊说:“吉有其因,福有其源。天佑善者,其心悟焉。”也就是万事皆有因果,一个人平时不给自己种福田,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便是无知。所以人要懂得向善,虽然世道险恶,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便丧失了那份本心。

身处困境之人,可以拿上面的八条和自己一一对照。凡事皆有因果,我们可以好好想想:自己陷入困境,是因为哪几条没做好。总之没事的时候,把《解厄学》拿出来读一读,对身心还是很有益的。古人讲安身立命,我想一个人如果把上面八条都做到位,差不多就可以安身立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