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172:危难时刻见君子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曾子告诉我们一种可以托孤、托国、临危而不变节的人可以称为真君子,同时也间接告诉了我们判断真君子和伪君子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呢?你用过吗?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

《论语》的泰伯篇,有一段曾子的话,告诉我们怎样去识别一个人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我们来看。

01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说,可以把还没到15岁的幼少之君托付给他,可以把整个诸侯国的命运托付给他.

不会在国家安危、生死存亡的关头背离自己的操守,背叛自己的委托和任务,这样的人能算君子吗?这样的人肯定是君子呀!

历史上有很多托孤的故事,最有名的应该是刘备托孤给诸葛亮。

大家想想看,一个当权者,自己马上就要离开世界,继承人还没有成年,走都闭不上眼睛。没有办法的办法,必须把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权利、自己的继承人托付给一个自己能信得过的人。

02

这个可以被自己选择的托孤对象,必须能力要极为强大,他能够控制住局面,同时他个人的德行要非常好。

大家想想看,国家一旦处在内忧的情况下,往往容易招来外患。

那些正在寻找机会来夺取政权的人,一看原来最有能力最有影响的国君不在了,新的国君还年少,少不更事。如果这个时候不动手,什么时候动手呢?

再有,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托孤给了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这个国家内部也一定还有一些能力很强、不值得信任的、品行不一定很好的,有二心的人。

如果内部的人和外部的人一勾结起来,不管是还没有成年的新君,还是被托孤的对,象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03

托孤,尤其是被托孤的人,他真正的考验在哪里呢?应该是权力的诱惑。

大家想想看,老的国君在的时候,人一般不敢造次。但是,现在能够掌控自己的人不在了,他的继承人又幼小很好欺负。

能够被托孤的人一定是有资源、有能力的人,他的资源和能力一定远远超过这个不成年的新君。

如果他对权利稍微有一点点的贪欲,他很容易就从保护者的角色变成了掠夺者的身份,因为那个孤儿是弱势,受托者反而是相对强势。

这是最大的考验,但并不是唯一的考验。

大家想想看,国家内部一定会有人想趁火打劫,国家外部也一定会出现有野心的人,也想趁火打劫的人,甚至内部、外部一起勾结。

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在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那里,给你制造麻烦,去诋毁你,去污蔑你。

你明明在费心巴力的保护这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十有八九不一定会领情,反而对你疑心最重。就算是你自己没有反心,就算你反复强调,别人谁会相信呢?

所以,面对内外双重的强大压力,一个人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没有足够广大的胸怀,没有坚强的操守,这一关他肯定过不去。

要么他取而代之,要么他被别人收拾了。

所以,把历史书读一读就会发现,这种托孤的场景,是上苍对人的一种考验,但是能够顺利通过这场考试的人一定是极少极少。

04

曾子还说:临大节而不可夺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自我的生死面临考验的时候,不会放弃自己的操守,不会背叛自己的任务的人,一定是文天祥、史可法这样的历史英杰。

南怀瑾先生在他的《论语别裁》中说,忽必烈整整等了文天祥三年,希望把宰相的位置给他。

文天祥很感激忽必烈说,你既然是我的知音,你就应该成全我,所以忽必烈最后没有办法才杀了文天祥。

而辜鸿铭先生在他的书中,还推崇晚清的一位湘军的将领,叫刘坤一。也是临大节而不可夺,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气节非常的坚定。

05

其实,读到曾子的这段话,我就想到经常给销售员培训的时候,用的一句话:

黄铜和黄金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都是黄登登的,亮晶晶的。但是只要放到火上去烧一下,分别就能看出来了。

企业里有些人才也是一样,平时看起来也很能办事,在老板面前表忠心,表的很好,口号喊的很响。

但真的到生死存亡的关头,面临巨大的考验的时候,很多人会临危变节。要么背叛,要么退缩。

所以曾子自问自答,这样的人能算君子吗?这样的人当然算君子了!

大家想想看,面临这么大的诱惑,面对这么多的挑战,能够处理的了,能够不为所动的人,不是君子,还有什么样的人才能算的君子呢?

中国人常讲,人要德才兼备,能够做到像曾子说的这样,可以托孤,可以托天下,可以临大节而不失的人,是君子中的君子。

我们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考验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用这种办法,故意地把他放到火上去烤一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