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叔本华为什么说,无知的玩乐,相当于生活在活死人墓?又为什么会说“越有思想,乐趣越大”?为什么说今天很多人不过是会喘气的造粪机或者能行走的MP3?能够长久,不会变质的人生快乐到底该是什么?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 01 叔本华说: 每天的日常生活,若没有激情来驱动,就十分平淡乏味。如果有激情,又很快会变成痛苦。 只有那些思想禀赋超群的人才是幸运的,他们的智力超出了一时欲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之外,同时享有精神的生活,没有痛苦且妙趣横生。 而且叔本华还引用了塞内加的话:"无知的玩乐也是一种死亡,相当于活死人之墓。" 可见他老人家非常反对过度的玩乐、过度地追逐感官欲乐,倡导追求精神世界的快乐。叔本华用了八个字概括他的主张:越有思想,乐趣越大。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要想获取真正的、不容易丢失的、不会衰减的快乐,那就一定要有精神追求。 因为感官的娱乐刚一开始是痛快的,但是时间一长,立刻就会转化成痛苦。 一个人沉湎于感官娱乐,就会成为身体的奴隶,就会变成常人讲的“行尸走肉”。 我把这种只是满足感官娱乐,成为身体奴隶的人,称为会喘气儿的造粪机,不过是吃了排,排了吃而已。 还给他们一个名字叫会行走的硬盘,或者会走路的MP3。 他们不去独立思考,不去认真观察,不去深刻地分析,只是简单的道听途说,成为舆论传播者的帮凶,只会煽风点火,只会人云亦云。 02 书读的多了,尤其是对佛、道两家的观点智慧了解了之后,就会知道身体只不过是我们生命的一个工具。甚至是临时安放一下灵魂的容器。 它是我们生命的一个基础,但并不是生命的本质。 生命是由身、心、灵构成的,如果我们简单地去追逐身体的满足,生理的满足,感官娱乐的满足,那我们跟一个普通的小猫、小狗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就对不起这张人皮。 因为佛家特别强调一件事儿:人生难得,佛法难闻。 大家读过生理卫生都知道,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亿甚至十亿个精子竞争之后才获得的机会。 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人英俊也好,丑陋也罢,有才也好,愚蠢也罢,这个人身是在残酷的竞争之后才获得的。 佛经当中对人身的获得比喻更形象。 就如一个瞎眼的盲龟在茫茫的大海上游泳,恰巧海上有一颗木头,木头上面有一个洞,一个瞎眼的盲龟恰巧把自己的头伸进这个木头的洞里。 这种比喻就告诉我们,我们能够生而为人是多么多么的难得。 03 既然生命是由身、心、灵构成的,那么身、心、灵一定是从低到高。 如果获得了这个人身,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满足身体,而不去设法愉悦自己的心灵,去洞察生命的本质,是不是太可惜了?是不是太可悲了?是不是太可怜了? 按照佛家的说法,如果人这一生做的不够好,来生失掉了这个人身,可能还要500年才能再次获得。 我们能不能在今生,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去学习一些,跟满足基本生理需要没有什么关系的知识和技能。 能不能想方设法,去多获取一些精神的愉悦,设法去唤醒自己的灵性,让自己的灵魂苏醒。 能够从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当中,找到那个亘古不变的规律和法则,能够从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当中,洞察到大家共有的共性。 这样的话,人就能够做到主宰自己的心情,就能够主宰自己生命未来的走向。 叔本华的告诫,还有佛家的告诫,可以说都是苦口婆心。我们绝大多数人,可悲就可悲在不肯回头,在欲望的漩涡当中越陷越深。 我们要吃,我们要喝,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依靠这个身体。所以,滋养这个身体是必须的,但是千万千万不能过分。 有节制的欲望,才能让快乐更长久,让快乐不变质。只有心灵的满足,灵魂的觉醒,才能让我们获得最持久、最真实的快乐。 |
|
来自: 新用户1777903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