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367:说来说去是分寸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我们该怎样理解孔子讲的“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为什么说《论语》思想核心的核心是“分寸”二字?为什么说好朋友开始出现价值观分歧,最好闭上嘴巴,静静地离开?为什么说君子的乐群和小人的拉帮结伙本质区别也是分寸问题?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读《论语》,到处都是君子和小人的对比,但实际上君子和小人都不纯粹,大家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区别主要在于分寸的把控。
《论语》的卫灵公篇中有一则,就能够看出分寸的重要性。
01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一个君子啊,他比较稳健、自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他不愿意跟别人去争夺、争论。他能够敬业乐群,但是,从来不会跟别人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这句话虽然没有出现小人,但是孔子给君子的定义当中,明显的告诉我们,小人的特征是争、是党,小人喜欢跟别人争论,喜欢争斗,喜欢争利,喜欢结党营私。
读了这则《论语》,让我想到七年前,我们一帮学国学的同学,去斯里兰卡考察南传佛教。
当时一天早晨出发前,大家在酒店的门口交流。我说把《论语》从头读到尾,发现一个问题,好像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孔老夫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绝对的好,什么是绝对的坏。从头读到尾,我们读出来就是一个分寸的问题,就是一个尺度把握的问题。几个同学都比较有同感。
02
我们都说谦虚是美德,但是在人群当中,如果自己过度的谦虚了,那可能就会显得很自卑,别人可能会轻视你,甚至羞辱你。
而自谦有度,就是修养,过度就是自卑,只是分寸把握的不同。
一个人应该有必要的自尊,自尊有度就是修养,而一旦过度就容易变成妄自尊大,目空无人,容易被人批评没有教养。
自尊过度了,就变成自大,自谦过度了,就变成自卑。所以我们在人群当中,自谦和自尊必须同时都有,而且最好等量互补。
孔子讲的“矜而不争”,这个“矜”表面上理解,应该是自夸呀!但是这个矜和不争放在一起就奇妙了,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动态平衡。
我有我的坚持,我有我的立场,我有我的观点。我坚持我的坚持,但是我不去跟别人过度地争论、争斗。
03
关于这个矜而不争,现代的翻译家杨绛先生,也就是钱钟书的太太。老人家活了105岁,钱钟书称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老人家有一句名言让我非常的敬佩,她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前半句“和谁都不争”,感觉与世无争,表面上看好像是没有能力去争,但是加上后半句就奇妙了。
因为内心足够强大,因为人格的高洁,不屑于去在一些小问题上去争谁对谁错,更不要谈对利益的争夺。
外表看起来非常的谦让,但是内心却有一种高傲的坚守,有一种极致的自尊。
04
我个人也有一个体会,就是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相处久了,你会发现和一些原来能够谈得来的朋友,在价值观上,在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上,会产生分歧和隔阂。
以前会觉得大家无话不谈,会觉得是为了对方考虑,就会坚持很多事情,有的时候会争得面红耳赤,结果并不理想。
后来慢慢想明白了,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哪怕彼此之间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一旦在价值观上有较大的、不合拍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过度地坚持和争执。
让自己心安理得的,能够该提醒的提醒到位了,人家听不进去,不理解、不接受,自己就悄悄地拉开距离,甚至是静静地走开。
05
与一些发了财的老板交流,会有一个体会,他的财发的是因为胆子大,是因为钻空子。
提醒他后面注意风险的时候,他会因为自己赚到钱,因为自己以前的成功而轻视规则,轻视法律,更不要谈对天理、道德的尊重。
他们会觉得,老子挣的钱比你多多了,你有什么资格教训我。
一旦感觉到对方有这种思维了,有这种倾向了,哪怕只是一个眼神,这个时候就提醒自己闭嘴,慢慢地抬腿。
现在想明白一件事儿,以前过度地去争论,去争辩,不是人家不好,是自己的修为不够。
现在再碰到这种情况,不仅仅不去争利,连谁对谁错的争论都把它省掉了,而且绝对不会瞧不起对方,因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瞧不起他。
这就是骨子里的自我坚守,和外在的对别人的理解、接受和尊重。
06
那么我们读了这则《论语》,还有一个问题。群而不党,那么合群和拉帮结伙,表面上看不出来绝对的区别啊?它们的本质差别在哪里呢?仍然还是分寸的问题。
合群代表能够自重而又尊敬别人,有底线、有原则,敬畏天理和国法,做的是符合道义的事情。
一个合群的君子,绝对不会因为情感,因为私利而丧失底线。也绝对不会因为人群当中有哪个人的地位很高,财富很多,而去谄媚、去巴结对方。
但是结党营私就不同了,拉帮结伙往往是因为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或者是有共同的对手要对付。这些人整合在一起,纽带是情感和利益。
他们为了实现小团体的利益诉求,可以漠视法律和天理,行为上可能没有底线。
表面上看起来很团结、很热烈,彼此称兄道弟,但往往最后也会因为利益而彼此翻脸,这被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
所以还是那八个字:君子情淡,小人情浓
现在的中国,大家从唱衰东北到开始唱衰山东。我从小生活在东北,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去山东,山东现在天天还在喊“好客山东”。好客山东是对的,但是山东人做过分了。
如果孔子活到今天,看到山东人,现在重情不重理,缺少必要的规则意识,过度地讲排场、讲面子,他老人家不知道会怎么感伤!
山东人没做错,东北人也很好,只不过是没有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