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听故事的人往往容易掉坑里

 树洞书社 2022-01-27


也许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听道理,只是喜欢听故事。可是故事都是炒闲饭,同一个道理可以用不同的故事包装,只是故事的曲折离奇程度不一样而已。

就像一碗饭,你本质需要的是糖,蛋白质和脂肪等,但是厨师把它做成炒饭,拌饭,汤饭等等,就是让你感觉好吃一点。

就像故事里面的道理让你容易接受一样!
这其实类似于孔子说的“巧言令色”,把话说的那么好听,谁知道你背后有什么它意。

多收点钱无所谓,怕的就是饭本来坏了,你加工润色包装,然后卖给人。

这种外交辞令,在战国时代张仪就是骗楚王和魏王,这种巧舌如簧说白了就是掩盖事物的本来目的,转移当事人的注意力。

让你没有得到的感觉已经得到了,明明吃亏了,让你还觉得赚了。这就是包装的效果,也是另外一种买椟还珠的故事。

都知道这个故事,但真正有多少人会用呢?很少,或者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用的机会。

大多故事也是这样,铺垫了一大推,让主角遇到很多阻碍,然后有各种奇遇,最终修成正果。

但是简单来看这个故事就是要表达“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得到就要学会付出等!或者表达的意思就是坏人得到惩治,善人终好报!

可是相对于干巴巴的道理,故事就像下饭菜,菜品越多越好,味道也有层次越好,但真实情况是人只需要一些基本的营养素,其它绝大部分还是被你排出体外,就是过了一下肠胃,感受一下酸甜苦辣咸的组合起伏。

这就是人受不了千篇一律的单调生活,明知道现在赚的钱已经够用了,但人的欲望还在不断的增大,要的越来越多,幸福感却没有相应的增加。

人拥有七情六欲,我们绝大部分行为和想法都受到这七情六欲的影响,冥冥之中你就被编码进行你以为的下一步,其实是大数据计算出你的下一步,你的大脑在数亿万次的计算统合得出你的决定。

善于听道理的人可以从一篇故事当中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而大部分人只是在听故事而已。

所以真正的高手是即使你给他一个干巴巴的定理或者道理,他就能看出这个道理做什么用,怎么用。反而是一味的想要听故事的人,只是沉溺于故事情节给他带来的情绪高低起伏,却忽视故事原本里面的道理。


我曾经说:
一个人喜欢什么东西,全部写在脸上,算不得什么。
一个人厌恶什么东西,不表现出来,才算的上是人物。

世人本没有能说的道理,是世人把历史过往记录下来,慢慢的沉淀出了道理。

这才有了言教,才有了四书五经,经典智慧的出现。

要沉淀先要学会静,静能生慧。
静的时候也是最能装下东西的时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