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管略论 | 王一川: 深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基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的观察

 顺其自然h 2022-01-27

编者按

2001年前后,我国各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先后以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或门类艺术学等下行的专业方向之名,开始了筚路蓝缕的专业和学科建设探索实践。

20多年间,各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3月,教育部首次批准特设艺术管理本科专业(专业代码∶130102T)。目前,已有 40 多所高校进行了艺术管理专业备案,上百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管理相关课程。自2016年以来,先后有50多所开设艺术管理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加入了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2020 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将艺术管理专业列为推动新时代高等文科教育发展,发展新兴学科,优化专业的八个重点专业之一。

2021年岁末,国家关于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有关文件以及同期各个艺术管理本科专业招生计划的调整,引发了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讨论。基于此,青年艺管人公号特策划推出一个新栏目——“艺管略论”,通过新稿征集、转载或旧稿辑录等形式,发布系列关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及学科建设的观点与看法,以引发讨论、廓清观点、促进发展。

本期推荐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王一川老师的专论文章。文章题目是《深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基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的观察》,该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艺发展史与文艺高峰研究”(项目编号:18ZD02)的阶段性成果。

图片

本期 “艺管略论”

深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

——基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的观察

     王一川

内容摘要:新兴的艺术管理专业需要明确其学科根基。艺术管理专业与艺术理论学科的研究性或学术性不同,具有显著的行业操作性和实践性并面向艺术行业实践。艺术管理是一门将艺术行业的体制构成和艺术行业的管理过程与其具体的艺术应用实施过程紧密结合的跨学科领域,其研究对象在于艺术行业的体制及其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技能等过程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具体应用实际操作过程,其学科要素在于由艺术管理思想、艺术管理制度、艺术管理技能、艺术政策与法规、艺术节目制作与展演、艺术营销等组成的跨学科系统。当前需要深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吸纳以“心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管理智慧。

关键词:艺术管理专业 艺术管理学科 “心学” 中国管理智慧

探讨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实在是出于一种必然。试想,在剧作家创作完剧本就直接交本团编导组织排演的时代,不大可能需要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但在文化艺术空前活跃的当代,一部艺术品当其面对艺术市场,在艺术品数量众多、观众观看意向受艺术营销(广告)策略影响的情形下,需要提前由专人进行选题创意、策划、过程管理、新媒体营销、戏剧评论等事务时,艺术管理专门人才就应运而生了。不仅戏剧如此,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剧、美术等艺术门类也需要实施越来越专门和精细的行业管理。随着各种艺术行业团体和机构越来越多,国家和社会的艺术政策和法规日趋多样,这类艺术行业管理业务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门化,如此,艺术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就成为艺术行业正常运行的一种必需了。然而,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归属到底在哪里,是管理学还是艺术学?这是该专业近年来持续遭遇的诸多难题之一。今年适逢国家正式设立艺术管理本科专业的第五个年头。从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第一批申报成功起到现在五年间,该专业数量从无到有地迅速增加到二十余个(还在动态增长中)。对此新兴或热门专业,人们诚然有必要了解其专业特点和社会行业应用前景,但同样重要的是弄清其学科根基或在哪里。

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就是为着培养艺术管理专门人才而产生的。而艺术管理专业的运行本身则需要建立在特定的学科根基上———这就有艺术管理学科。从国家现行学科制度看,艺术管理学科是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应用理论艺术学系列学科之一,它处理艺术管理专业及其在艺术行业中的应用问题。但由于该专业和该学科的正式诞生时间短暂,生长和发育尚未完全展开(尽管此前曾有过栖居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名下的多年历史),人们对其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这里有必要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出发,对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作一次初步考察,就教于方家。

一、对艺术管理学科的质疑

谈及艺术管理学科及专业,可以听到这样的质疑:艺术管理不过就是具体的操作过程,难道还有什么学术含量吗?难道还有必要当作一门学科来认识和建设吗?这样的质疑不能说没有任何道理。它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学科属性及特点所决定的。例如,翻开在世界管理学领域声誉卓著的《管人的真理》一书,读者就立即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赞誉性广告语:“斯蒂芬·罗宾斯教授已经真正实现了他说过的话。他写了一本绝妙的书,这本书综合了许多研究成果,它所提供的有用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士气。罗宾斯教授没有在书中过多地分析或渲染某个概念;相反,他提供了顶尖的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这本书非常实用,尽管与有些常识相矛盾,而这些常识被证明是错误的。”①尽管这里提示读者,该书已经“综合了许多研究成果”以及“提供了顶尖的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但接下来所看到的全书内容,不过就是由63个“真理”所串联起来的一个个具体操作过程描述及案例呈现,而难以见到在基础理论艺术学系列里可以常见的“研究”性或学术性。更加重要的是,这63个真理及其案例中的每一个,恰好都是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扮演”或实践的基本原理。而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主要为了训练学生的具体管理素养和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管理学经典名著已然如此,其它著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述质疑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对艺术管理的学科属性缺乏了解或存在偏见所致。艺术管理与艺术理论之间的关系,大致相当于工科与理科之间的关系:与理科注重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不同,工科是把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基础理论运用于具体生产实践过程的学科,前者重基础理论研究,后者重技术实践应用。如果说,艺术理论更注重艺术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那么,艺术管理就是着重于艺术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在艺术行业中的具体实践过程及其管控。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艺术管理的学科特点了:它与艺术理论学科的强烈的研究性或学术性不同,而是具有显著的行业操作性和实践性。

再有的一种常见困惑在于,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管理之间,在研究生学科和本科专业两个层次上都与管理行业有关,它们两者之间应当如何区分?它们难道不就是一回事吗?对此的回答,可以把握住一条底线:艺术管理必定是面向现有艺术行业的管理需要而设立的,例如表演艺术行业(如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视觉艺术行业(美术、设计、书法、摄影、建筑等)、综合艺术行业(如电影和电视艺术等);而文化产业管理则面向包括艺术产业在内的更广阔而又多样的文化产业(如艺术产业、实用艺术产业、传媒产业、城市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等),也就是面向符号意义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的领域。同时,这也可从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各自的办学机构的特点见出:艺术管理总是设立在艺术专业院校,紧密依托其艺术学学科门类;文化产业管理则不仅可以设立在艺术专业院校,而且可以设立在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等所属的历史学学科、文学学科、管理学学科、经济学学科等多种类型的高校。

二、艺术管理学科的兴起

作为现代性学术制度中的学科之一,艺术管理是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顺应世界上一些国家和社会的日渐高涨的艺术管理需要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众所周知,正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中艺术团体、艺术机构等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艺术政策实施需要越来越强烈,向美国高等教育界提出了愈益旺盛的艺术管理人才需求,从而促使艺术管理学科和专业应运而生。②理解了这一点,再回头来看中国高等教育艺术管理学科专业在改革开放时期迅猛增长,就更容易理解了。我们看到,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一些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学、电影学、电视艺术学、美术学等艺术专业院校纷纷设立艺术管理学科及本科专业,即便是在当时国家尚未正式批准设立本科专业的背景下,也要设法栖身于“公共事业管理”等相关专业名称下,就是为了面对研究需求和人才补充需求都越来越旺盛的中国艺术团体和机构。

艺术管理要应对的挑战性问题在于,艺术已经不再只是由艺术家个人创作而成后就直接面对观众,而是需要数量不等的一群艺术界专家去按照若干不同艺术环节中的分工协作才能共同完成,这就使得艺术的组织和实施等系统管理行为成为达到艺术品的创作、鉴赏和享受等目标的一种必需过程。这样,在艺术管理学科中处在中心地位的,就不再是传统上的艺术家及其创作过程,也不再是艺术品及其媒介、形式和意义等层面,而变成了一群专门人才在艺术行业中的合作过程。正如“艺术界”的开创性研究者贝克尔所指出的那样:“我将艺术看作一群人所做的工作,更为关注作品的人们之间的合作类型,而不是作品本身,或者那些传统上被定义为艺术创造的人。在这么做时,我很自然地使用了我和其他很多人在分析其他种类的职业和职业背景时使用的分析方式,这就不可避免地意味着,艺术和其他种类的工作并无太大差异,被看作艺术家的人和其他种类的工作者也并无太大的不同,尤其是和那些参与艺术品制作的其他工作者。”③艺术管理行业的产生、持续运行及其研究本身就表明,以往有关艺术为尊、艺术品是伟大天才之作的传统观念已然被打破,位居中心的变成了一群人为了艺术品而进行的相互合作过程。

正是由于急切地要应对这些挑战性问题,艺术管理专业应运而生。但在这种急切生长和快速发育过程中,当面对艺术行业管理的实际需要而开放地吸纳进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资源时,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就容易因多元化困扰而陷入晦暗不明态势中。特别是,当人们让艺术管理专业极大地依赖于管理学学科时,又如何让它与其他管理学分支如工商管理(含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农林经济管理(含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等)、公共管理(含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区分开来,突出和保护属于“艺术”自身的特质,确实成为一大问题。此时,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去感知、建设乃至深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就成为一种当务之急。既需要明确艺术管理专业与管理学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跨学科关联,更需要明确它与艺术学学科的根本性或根基性关联,这才可以准确地把握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究竟。

三、艺术管理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

要建设乃至深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当前需要了解和确认艺术管理学科的基本问题,例如其学科属性、研究对象、要素、研究方法等。

艺术管理,尽管难免带有显而易见的管理学的色调(无可否认),但总起来看,无疑还是应当归属于艺术学门类下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具体地说,艺术管理学作为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应用理论艺术学学科之一,是研究艺术行业的体制构成及其运行规律、并通过相应的组织及协调行为而实现既定艺术目标的跨学科

领域。该学科的学科属性突出地表现在,它不仅研究艺术行业的管理,而且更是具体地实施艺术行业管理,因而属于研究过程与其应用和实施过程之间相互交融的学科,同时,还属于艺术学科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传播学、文化政策学等相关学科相互交融的跨学科领域之一。

如此说来,艺术管理的学科属性在于,它是一门将艺术行业的体制构成和艺术行业的管理过程与其具体的艺术应用实施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的跨学科领域。在这个意义上,它的艺术管理研究要为具体的艺术行业应用实施过程服务,而具体的艺术行业应用实施过程又回过头来为艺术管理研究提供支撑。

艺术管理的研究对象在于,艺术行业的体制及其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技能等过程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具体应用实际操作过程。这由相互交叉的大约三个层面组成:

1

//

一是艺术行业构成,即艺术界的构成及其规律。按照贝克尔的定义,“艺术界”是指一种“人们之间合作活动的关系网络”。在这种“关系网络”中,“人们通过对于做事惯例的共识组织在一起,制作出艺术界以之著称的那种艺术品。”④这样,艺术界的构成就是指参与艺术品创作、策划、生产、营销等环节的人及其集体合作过程:“艺术是一种集体活动的产物,是很多人一起行动的产物。……这在电影中一目了然,那里存在着精细的艺术劳动分工:电影摄影师'拍摄’胶片,里面包含了组成作品的影像;编剧准备剧本,写明演员用于刻画角色性格的动作和对白;对于电影应该是怎样的,导演心中有一幅全面的图景,他告诉其他人去做什么,由此,他心中的图景就可以实现;作曲家创作了我们听到的音乐,但我们很少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一个交响乐团会演奏那段音乐。一个巨大群体的工作使电影成为可能,这些只是其中最显著的成员。”这表明,当前的完整的“艺术界”实际上是由多种多样的专家构成的。不仅如此,“实际上,还有更多的人是在幕后工作的:设计师和化妆师;手工艺人制造服装、布景、背景和脸部造型,以使得一切都像导演设想的那样;方言教练确保演员恰如其分地说出编剧所写的台词;会计确保对资金的收入和支付进行适当的记录。”⑤可以说,“艺术界”涉及的人员构成有艺术家、艺术策划者、艺术营销者、艺术投融资专家、艺术企业家、艺术经理、艺术市场调研者、艺术批评家、艺术鉴赏者等。当前一些艺术品制作的参与者人数更加繁多,例如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据称参与制作人数总计多达数千人,其中就包括众多的群众演员、特技特效镜头制作者等。而这样的制作过程就必然需要艺术管理机构及其专门人才的有效管控。

不过,与贝克尔尽力消解艺术界的尊贵地位和淡化其产品的审美属性不同,艺术管理学界还是应当重视艺术界及其产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即便是在当代,真正优秀的或伟大的艺术品的产生还是与成功的艺术管理有关,而在其中,尊重艺术家天才和想象力的自由发挥、注重艺术品的与一般商品不同的审美特性的呈现方式,无疑会起到有力的作用。因此,在有必要地消解艺术界的过分至尊地位和艺术品审美特性的过度神秘膜拜之后,还是应当适当给予艺术界及其产品以应有的尊重和维护。⑥

进一步看,艺术行业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产业和艺术事业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是艺术行业中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领域。艺术产业要更多地面对艺术市场,按照商品规律去组织艺术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取得市场效益。例如,某电影制片公司拍摄一部故事片,要进行市场评估、投融资、营销等商业活动,还要组织编剧、导演、演员、摄像、美工、录音、剪辑等进行影片摄制,摄制完成后投入发行和放映,最后是寻求市场回报。与此不同,艺术事业则要按照国家有关艺术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共艺术需求去运行,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要求以及公众的艺术需求,而不必把市场效益作为主要求取的对象。在这里,艺术产业与艺术事业之间有很多相似点和交叉领域,有时不易区分。某艺术事业机构摄制一部公益纪录片或故事片,虽然同样需要投融资、营销、摄制、发行、放映等,但不必考虑市场回报或不必把市场回报作为首要目标,而是关心作品在公众中的社会效益(如教育、科普、法治宣传等作用)。

2

//

二是艺术行业管理,即艺术行业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技能等过程的规律。这涉及到艺术管理思想、艺术管理者素养、艺术策划与展演过程、艺术市场与营销等方面。这个层面无疑正是艺术管理学科的核心层面。它要求运用艺术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传播学、文化政策学等思想去观察和分析艺术管理过程,探究艺术管理的规律和特性,进而形成科学的理念和知识系统。

3

//

三是艺术行业管理实施,即朝向既定目标的实际的艺术管理实施过程及其效率。这涉及到艺术管理实践、艺术管理实践经验总结等。一个剧本被创作出来,要付诸编排、排演、营销、推广、观看、评论、后产品开发等,这不仅需要艺术管理理论的指引,而且更需要付诸实际的艺术行业管理实践。如此,艺术管理学科就需要将学生的行业实战演练纳入人才培养的必需环节之中。这个层面正是艺术管理学科的基础层面。

艺术管理学科研究的中心在于艺术管理者,具体地说,也就是艺术行业管理专门人才的研究和培养。艺术行业管理过程的中心是人,即是艺术管理人如何合力为艺术家创意的产品化实施而服务,配合和促使艺术家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佳作来。不过,艺术管理过程中的真正中心或主角绝非艺术管理人自己,而是艺术家及其艺术品从创意、创作到修改、筹资、组织、营销、排演、演出条件保障、后勤服务等全过程。特别是拥有艺术名家、杰出艺术家或知名艺术家的艺术院团或产业,如何服务于这些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创作及演出需要,便于他们发挥创作才干,才是艺术管理人所需实施管理(实际上是服务)的中心环节。这样,众多艺术管理人及其机制之间的以艺术创意的产品化为中心的合作协调,恰是艺术管理学科的主要任务。因此,艺术管理学致力于研究众多艺术管理者之间的朝向既定目标的合作协调方式。

四、艺术管理的学科要素

关于艺术管理,人们大可以从各自的不同方面或视角去研究。这里只是概略言之。作为一门学科,艺术管理或艺术管理学可以理解为一套包括若干要素、研究方法和实施技能的跨学科知识系统,如艺术管理思想、艺术管理制度、艺术管理技能、艺术政策与法规、艺术节目制作与展演、艺术营销等。这套跨学科知识系统力求为艺术行业的高效率运行提供保障型服务。如此,艺术管理的学科要素可以涉及下列方面:

六大

要素

(1)艺术管理思想,也可称为艺术管理理念或智慧,它是有关艺术行业管理的意识、观念或范畴的系统,需要从理论上回答艺术行业管理何以发生、如何运行、为谁运行、运行效率、动力何在、如何持续或拓展等问题,以及古今中外艺术管理传统及经验的整理问题。这是艺术管理的灵魂或指挥系统。

(2)艺术管理制度,也可称为艺术管理体制及机制,它是有关艺术行业的构成及其运行控制过程的组织,主要回答艺术行业中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问题。这是艺术管理的支撑系统。

(3)艺术管理技能,是指艺术管理的具体操作技巧和能力,涉及艺术管理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技能、艺术管理人与外界的谈判与沟通技能、艺术管理方案编写与实施技能等。

(4)艺术政策与法规,是指对国家和社会有关艺术基金项目、艺术管理政策法规等的研究、执行以及相关协调方式。特别是当国家艺术基金、社会团体相关支持基金等种类越来越多、涉及面愈益广泛时,对艺术政策与法规的研究和执行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5)艺术品制作与展演,是指围绕艺术品或艺术节目的策划、创作、制作、展览、演出、后产品开发等过程而展开的管理活动。艺术品或艺术节目,始终是艺术管理过程的核心环节,因为所有的艺术管理者及其工作的目的都为的是艺术品或艺术节目成功地面对观众,满足观众的鉴赏需要。

(6)艺术营销,是指为了艺术品或艺术节目顺利面向观众而展开的艺术市场营销、艺术投资和艺术融资等活动,其核心任务是按照市场行情去筹措、回笼资金,展开艺术品或艺术节目的创作、制作及展演。大力开发和利用新媒体去营销,已成为当前中国艺术管理的普遍性趋势了。

五、艺术管理的研究方法

从上面的艺术管理的学科要素看,艺术管理早已不再是艺术家个人的事,而是由众多艺术管理者共同参与、涉及若干艺术管理环节的相互合作协调、需要考虑众多因素的综合性系统过程了。因此,艺术管理的研究方法也必然是多学科或跨学科的,这里面主要就有艺术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文化政策学等。

(1)艺术学研究方法是指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等基础理论艺术学的成果在艺术行业中的运用。这在艺术管理中应当起到一种主导作用,因为艺术品或艺术节目及其精神如何准确地传递给观众,恰是艺术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艺术学研究方法,可以包含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属于艺术学学科门类的研究方法。与此同时,中外语言文学研究方法,具体是指现行学术制度中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作为关于中外语言艺术的学问,应当与艺术学研究方法一道,共同地在艺术管理中起到导向作用。

(2)管理学研究方法,作为艺术管理研究的核心部分,需要处理艺术行业管理过程的具体事务,突出对艺术行业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日常管控。

(3)心理学研究方法,作为艺术管理研究的又一核心部分,需要运用心理学方法处理艺术行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4)社会学研究方法,要集中处理艺术管理过程中艺术界的社会构成要素问题,也就是从社会阶层、阶级或群体等的社会身份视角去研究和管控众多的艺术管理者。当然,也可以涉及到对艺术品或艺术节目中的人物的社会身份及其在观众的影响的研究。

(5)法学研究方法,在当前艺术管理学科中,法学研究方法的介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一种必然。这是因为,艺术管理越来越经常地涉及国家的相关知识产权法规和金融法规等,就需要对此进行来自法学的专业性研究和日常管理。

(6)经济学研究方法,是指按照经济行为的规律去管理艺术行业。这种研究方法或视角常常被称为“艺术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或“创意产业经济学”。正如论者所说,艺术文化经济学致力于“解释艺术和文化如何在一般经济体内起作用。消费或生产艺术的个人及公司在许多方面表现的同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或生产者一样;但是在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方面,他们的表现是不同的。我们希望能够说明,在这两种情形上,由传统的经济分析所提供的观点都是有趣的和有益的。”⑦这样的研究方法意味着运用和经济学家分析钢铁、食品和保健品等一样的分析方法去研究艺术行业的规律。“首先着眼于行业的历史性增长,接着考察消费、生产以及艺术市场的运作,艺术产业的财务问题以及公共政策的重要作用。个别章节也把艺术当作一个专业,来分析艺术在当地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文化艺术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⑧这实际上就是把艺术品当作商品去研究,不过,既看到艺术品作为一般商品的共通性,更看到其产生的不同表现。

(7)文化政策学研究方法,是指对于国家文化艺术政策和社会投融资惯例等的研究和日常管理。例如,随着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短视频等的活跃和发达,国家不断发布相关管理政策和规定,这就给艺术品或艺术节目的策划、制作、演播、展演、营销等环节带来一连串的影响,从而运用文化政策学研究方法去深入研究和管控也成为一种必需。

当然,艺术管理的研究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它们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和开放的。但相比而言,关键的环节还是如何让艺术家发挥其创造力、如何让优秀艺术品贴近观众。

六、艺术管理的中国智慧

艺术管理研究的核心是人,即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这恰恰可以从中国传统智慧中吸取丰厚的思想资源。这是由于,中国既然有着悠久的艺术史,就必有源远流长的艺术体制、艺术管理传统及其艺术管理智慧。

首先,中国艺术传统在感官之美与心灵之美之间更注重心灵之美即“内美”。按照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传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真正的“君子”应该注重德行或美德之美而非外貌之美。中国最早的诗人屈原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由此标准看,在当代艺术行业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艺人或其他艺术从业者,虽然需要注重艺术天才、艺术想象力、艺术技能的涵养,但相比而言,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或消费文化时代,他们的德行、人品、人格及思想境界等,对于艺术创作、表演等来说无疑更加关键,更具决定性意义。

其次,优秀的中国艺术品总是包含“感兴”或“兴会”并且“蕴藉”深厚,也就是能让观众在兴奋和感动之余产生“余意”“余音”“余味”等回味无穷的深长感受。正如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coisJullien,1951年—)所说,“最根本的问题无疑是要凭借诗文的曲折把握一种隐含的意义。”⑨在希腊人那里偶尔为之的“迂回”策略,在中国《诗经》中则已成为普遍性表达原则了。而这种普遍性“迂回”策略甚至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及美学的一种传统:凡是优质艺术品,其意义不宜直露或完满,而需要含蓄蕴藉或留有余味,令观众回味再三。相反,假如表达过于直露或完满,那反倒让观众感到难以进入作品、更无法引发共鸣与共情。这种中国艺术及美学传统则可以用来规范或抑制当前艺术创作中被无序的艺术市场催逼出来的浮躁病或浮夸症:一览无余,恨不得把话说尽道绝,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快餐文化等。

再次,就是按照现代哲学家唐君毅等的观点,中国的各门艺术不是分门别类地单独发展,而总是寻求“相通共契”:“中国各种艺术精神,实较能相通共契。中国书画皆重线条。书画相通,最为明显。……而中国之建筑则舒展的音乐,与音乐精神最相通也。中国人又力求文学与书画、音乐、建筑之相通。”瑏瑠例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就有“诗画本一律”等著名主张。这种各门类或多门类之间“相通共契”的传统,可以用来解释当前艺术创作中一再出现的跨媒介、跨门类或多媒体交融艺术热潮,以及网络艺术的影视改编潮———一旦出现网络人气作品(小说、戏剧、音乐、漫画等),就很快会被改编成为电影、电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剧、舞台剧等,这使得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交融频率大为增加,相互吸收和借鉴的可能性增长。

最后,从孔子开始,中国就形成了“游于艺”的传统,倡导艺术家与观众都保持一种自由地畅游于艺术世界的精神态度。这样一些艺术美学原理和体制在中国古代长期运行,想必遵循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古典艺术管理传统,如此才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的辉煌。在今天的艺术院团,艺术家或艺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甚至残酷,例如A角与B角之间、两代艺术家之间、不同艺术院团之间等,功利性考量难免会充斥于整个艺术行业,但越是这样,越需要重申中国古典有关“游于艺”的传统,激励艺术家或艺人自觉地向往超功利的自由境界,透过利益纷争而自觉追求高尚的人格情操。

现当代中国艺术当然早已发生巨变,在开放胸襟吸纳世界各国艺术成就的过程中实现了新的现代性生长,展现出新的现代美学风貌。此时,有必要与世界各国艺术管理专家深入交流,总结和坦诚地分享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艺术管理智慧,让它们汇入当今全球各种艺术管理智慧的海洋中,为世界艺术的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在此过程中,以“心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管理智慧确实可以成为当今世界艺术管理学科的丰厚的思想资源。儒家讲“仁”,“仁者爱人”,其中“仁”从人从二,就是指要首先处理好“二人”关系,例如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推而广之要处理好所有的人际关系。这意味着,在儒家看来,艺术管理过程始终是一种主动的人际协调行为,其原则在于建立起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一整套制度和人际协调机制。道家中虽然老子讲“绝圣弃智”,似乎要弃绝人类社会创造的所有制度和规范,但也有庄子的“乘物以游心”主张及其支配下的个体在自然中的“逍遥游”。照此推论,道家相信艺术管理过程高度依赖于个体的精神自由,这种精神自由才会给艺术品或艺术节目的成功创造提供足够宽广的精神空间。禅宗讲“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它以心性论为基础,属于一种通过个体心性修为而实现心性升华的以心性为核心的学说,旨在探索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理想途径。由此看,艺术管理过程重在个体的心性的内在修持,而不同于儒家式主动进取心及道家式“逍遥游”。法家主张法治,提倡以法治为核心而实现富国强兵目标。法家都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注重法律在社会中的实际效果,代表人物有管仲、吴起、商鞅、申不害、韩非等。按照法家逻辑推衍,艺术管理重在遵照法律、谨守法规,其范围涉及文化艺术法、组织法、金融法、国际贸易法、行政管理法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法律法规。总之,不同的“家”或“派”都不约而同地突出管理智慧中的“心学”维度,使得王阳明所谓“在心上用功”成为贯穿于中国古典管理智慧系统中的一种源远流长而又根深叶茂的传统。

当然,这里强调艺术管理的中国智慧运用,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回到古代,而是指在借鉴当今世界艺术管理先进制度及经验的同时,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国自己的艺术管理传统,并对其实施创造性转化。当前艺术管理专业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筑深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对此,以“心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管理智慧的当代转化和运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事。

图片
图片

注释:

①[美]罗宾斯:《管人的真理》,王敏译,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②参见赵乐:《美国艺术管理高等教育与学术发展路径研究》,《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第138-149页。

③[美]贝克尔:《艺术界》,第一版前言,卢文超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17页。

④[美]贝克尔:《艺术界》,第一版前言,卢文超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

⑤[美]贝克尔:《艺术界》,卢文超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

⑥参见[加拿大]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林一等著:《文化艺术营销管理学》,林一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相关章节。

⑦[美]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艺术文化经济学(第二版)》,詹正茂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⑧[美]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艺术文化经济学(第二版)》,詹正茂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⑨[法]于连:《迂回与进入》,杜小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1页。

⑩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0页。

文章来源 | [1]王一川.深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基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的观察[J].四川戏剧,2020(10):23-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