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婚七年》系列「36」:各自为家,离婚大法好!

 新用户48533353 2022-01-27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此文为半自传体小说,
故事半真半假
真真假假,
由读者自行判断,
作者不给答案
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

各自为家


文/晏凌羊

01

国人离婚,必须干仗,必须结仇,都离了几十年了再见面还要互相翻白眼和吐唾沫,呈现出一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气息,各个眼神里都含有杀气…… 所以,王菲李亚鹏离婚后和谐相处被人诟病,李小璐和贾乃亮离婚后带着孩子出去游玩被当成新闻。

不得不说,这种“一离婚就结仇”的现象,实在是不开化的表现。

坦白说,我属于分手后就觉得没必要再联系的性格,但我觉得,现在有孩子之后的离婚又不大一样。

我和王木木,一开始相处得也不是特别好。

我们都有过很不信任对方、无时无刻不防备着对方的时刻,甚至也有过恶语相向,但最终,我们发现:只有为了孩子和谐相处,才是三赢的选择。

从我自己的角度说,我有时候真的很后悔跟王木木结婚,但从不后悔跟他离婚,更不可能后悔生下孩子。

刚开始,我看到女儿跟她父亲相处的状态时,会无可避免地为他们感到悲哀。

王木木不是不爱女儿,她也不是不渴望父爱,但是,他们就是这样了,也只能这样了。

而更让我觉得潸然的是,即便我“改头换面”,王木木“重新做人”,我们也回不去了。

何况,碍于价值观的根本分歧,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即便”。


不是所有破了的镜子都能照出人影,就像不是所有的裂痕都能弥补。

有段时间,我常常想起初次见到王木木时他那学生般青涩的样子,让我真的完全没法与后来的他联系起来。

有的朋友听说了我的遭遇,总是劝我说:你别让孩子见他。

他们的理由有两个:一是报复,二是孩子跟他感情好了,以后不利于我再嫁。

我笑着说“是吧?谢谢建议哦”,然后该怎样还是怎样。


 年纪大了,别人说的话,基本只是随便听一听,我很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而且也愿意且有能力承担那么做的后果。再者,提这种建议的人,谁知道他们自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也许人家根本就见不得我好。


我也是很奇怪,我干嘛要报复而且是利用孩子去报复,又干嘛要去嫁一个嫌弃我离异带娃或者要求我的孩子和他亲爸爸断绝所有联系的人?难道,我若一直嫁不出去,我的人生就是凄惨的、失败的?我追求的是琴瑟和鸣的幸福啊,不是“结个婚”给你们看啊,亲。

当然了,离婚后,我们两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在一个频道上,这也是一件悲哀且无奈的事情。

我们曾经是平等的夫妻,但离婚后,明明我是受伤害更大的一方,但最终还是我先去宽恕他、放下他,等积蓄了一些能量后,再去悲悯他、引导他。


刚离婚那段时间,只要有空,不管他是否回应,我几乎每天都会通过微信给他发一张孩子的照片。

我会引导他怎么跟孩子互动、跟孩子沟通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像老师引导学生,他也挺配合。

我们相敬如宾,一起打车送女儿回家都抢着付钱,不小心有肢体接触会争着说“对不起”。

爱恨全消之后,我们对彼此而言,就像是在同一家酒店吃自助餐的两个陌生人,客气而疏离。

有一次,他都走出去好远了,女儿还扭着头看他的背影。看到这一幕的我,觉得有点哀伤。

到底是什么,让曾经火火热热过着日子的一家三口变成了今天这副模样。

我们的心,要承受多大的伤害才会冷却下去、不复热忱?

我们生命,能承载多少这样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离殇?

不管如何,我感恩,并且悲悯。

感恩遇见,悲悯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人生就得学着忍住眼泪,去体会人面对命运时的无能为力,进而尝试着去原谅全世界,包括自己。

02

我是在离婚一年半以后,跟前夫相处得像“半个朋友+半个亲人”的。

我们聊天内容,除了孩子外再无其他。

交接孩子时,跟对方零身体接触。

我极偶尔搭他的顺风车,也不再坐副驾驶位。

我和我家人从不抱怨前夫的任何不是,他来看孩子更是表现得很客气。

我认为离个婚就反目成仇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譬如董洁和潘粤明,是在和自己过不去,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很多中国人的思维是,离婚后就是翻脸仇人了,我觉得这还是“受害者心态”作祟。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认知:离婚≠受害,它只是一种选择。

至于“好离不如赖混着”,就更是无法理解了。

哎,离婚多大件事儿,真不必搞得跟世界末日似的。

离婚只是离婚而已。

一对夫妻的婚姻生活走到某一刻,方向和目标都不再一致,确实没办法再在一个锅里吃饭、躺一张床上睡觉而已。

离婚的目的是“一别两宽,各自欢喜”,不是抱着过往带给你的怨恨过一辈子啊亲。

如果你要问我是怎么放下的?

我只能说,当你不是从道德角度而是从心理学角度去衡量一个人的言行时,那你会觉得再荒唐的事情也不是人品问题而只是心理问题,是原生家庭打在每个人身上的烙印,不是每个人都有悟性去发现,都有能力去摆脱。

若是从佛学角度,那我就只能说: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有一段时间,我收到很多单亲妈妈们给我的留言,言辞间对前夫的怨恨颇深,哪怕已经离婚了两三年。

坦白说,她们的处境,我没法感同身受,我也想象不出来如果我处在那种境地下,又会怎样。

我甚至都不知道,到底是因为我自己想得开还是孩子爸爸够仗义,才能让我有今天这样的心态。

而且,一开始的我不是这样的。

我得承认,后来的云淡风轻完全是过去的我深夜痛哭、狼狈不堪换来的,但我相信:可能治愈你伤痕的,不是时间,而是你自己,也只能是你自己。

在这里,我只是说了一种“可能”,毕竟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我甚至都不确定,自我是不是有那么强大的力量。

经历的事情多了,我开始觉得:一个人想要成事、跨越障碍,有时候还是需要有点运气的。

但我有时候,又忍不住想对她们说:如果对今日的生活不满意,我们真不能怨别人,毕竟是我们的选择让我们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换而言之,是我们自找的;又或者,都不能怪自己,怪只怪造化弄人,命中该有这么一劫。

而且,我真觉得我们不该把孩子爸爸放在我们的对立面,这样孩子会感受得到,何况我们这样也不是他造成的,我们自己也有识人不明、经营不善的责任,应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剔除了伴侣这个身份,我后来对王木木已经没有了怨念,只是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我希望他在法律上能尽到经济义务,在道义上对孩子也能更上心一些,虽然有时候觉得他对孩子也做不到位的地方(至少比起我是这样),但总觉得他可能也有他的难处,所以尽量用善意去理解他的行为。

我相信他人或多或少是能被我们的信心和态度所影响的,我们若先入为主觉得对方“渣”,对方可能真会“渣”给我们看。

父爱和母爱表现形式可能是不同吧,我们觉得他做不到位,也许不过是我们自己太以孩子为中心了,不意味着我自己这样就必然是正确的、健康的。

当然,我自己也知道,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能再遇幸福的可能性好小了。我们在找伴侣,但他们绝大多数人认为我们要找的是“孩子爸爸”。

有时候,我会后悔自己成长太慢太晚,如果五年前我能懂得这些道理,我的人生应该和现在大不一样。

好在,现在明白也不算太晚。

03

转眼间,孩子长大了,家里堆满了各种玩具和书本,各种她的衣服鞋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一个房子,本来面积不小,但塞进去一个孩子,你顿时觉得房子很拥挤。

房子里到处是孩子的东西,到处是孩子弄出来的各种噪音,你顿时觉得房子变小了,是让你感觉到非常狭小和拥挤的那种“小”。

孩子两三岁后,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每天上班回到家里,我都觉得房子小,于是,我萌生了想换房的心思。

想卖掉那套房子的原因,不仅仅包括“我想换个大点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不想再住这里,不想再睡这张床。

我想把王木木残留在这个家里的所有回忆全部清理干净,开启新生活。

我们离婚后,他搬进了自己新买的房子。

那个房子没有我的任何痕迹。

我也想像他一样,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新房子,而且那个房子里没有他的痕迹。

可是,当时广州的楼市出台了新政,房产证未过五年要征收比较高的税费,所以,我那套房子并不是很好卖。

中介告诉我说,不是你价格的问题,而是现在的刚需客看不上这个房子的问题,你降价了也没用,看不上的人你降价了依然不会买。

我很沮丧,婚前我买这个房子的时候,我确实只有这点能力,买不起更大的。
 

这中间,还遇到过一些奇葩买家。

一个砍价比较狠的买家,说想买我这套房子,我纠结很久后试图说服自己成交,结果对方让中介回复我:“你那房子我本就不是很喜欢,就试着来砍下价而已,你不要当真。”

我当时就在想:“尼玛,你要不要这么贱?”

我甚至觉得,以买家身份去看房,就应该给中介按次支付服务费用,这样就不会有人因为看房免费,而随意不尊重中介的劳动和卖家的诚意了。

后来,终于来了一个有诚意的买家,双方也都约定了交易条款,可后来还是发生了一些不愉快。

卖房子的时候,我就明确说:我要等新房子装修好了才能搬走,过户后到搬走前(这时间最多三个月),我会按天付房租。如果买家能接受这个条件,那就交易;买家不能接受,着急着要住进来,那我这套可能不适合TA。

买家接受了,我们开开心心过户。

可过完户没多久,我新房子还没办好过户手续呢,买家就反悔了,以业主名义逼我搬家,还上门来跟我大吵。

对方说的天雷滚滚的话,我就记住这么两句:

“我们也是看你一个人带个孩子可怜,才让你多住几天的。”

“我每个月要还一万多的房贷,还要支付两千多的房租,而你支付的房租每月就六千块钱,你还觉得委屈是吗?”

我:????

我当时真是当场凌乱,一脸懵逼。

首先,我按事先的约定以及那一片区经济型酒店的价格,按天给你支付房租,是你我之间的合意行为,咱都是按契约办事,可你居然说是“看我可怜才给我住的”?合着你这是把自己当收容所,把我当乞丐了?

其次,我哪里可怜了?我买得起的房子,比你买的这套要贵三倍,谁要你可怜?

再者,你要还房贷,那是你和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我租你房子,是你我之间的租赁关系。这两者之间,有几毛钱的关系?我不租住你的房子,你就不需要还房贷了?

某天,他又给我发微信:“这房子现在是我的了,你还死赖着不走。你信不信我分分钟可以报警,让警察把你们轰出去!要不是看你离婚可怜,我昨天晚上就报警了。”

我当时真是被气得两眼发黑。

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做出过激的举动,我把这个事情跟王木木说了一下,他立马回复:“你别怕,有我在。”

接着,他又加了一条:“如果他们胆敢动你们母女俩一根汗毛,我让他们吃不完兜着走。”

虽然我不知道真要发生这种事情他会怎么做,也许他也只是喊喊口号,但这话在当时的我听来,还是挺受用的。

至少,我心里多了0.01分跟他们买家的勇气,觉得在自己虚弱的时候至少有个人会“罩着我”。这样一来,我和女儿都不算是这个城市里可怜的孤儿寡母了。

04

事实上,处理这种纠纷,我确实也不需要前夫的“帮忙”。

我相信我自己搞得定。

和买家协商不成,那就只能“开撕”了。

我跟买家说:“很好,不想和平解决这个问题是吧?你是不是觉得,你现在出尔反尔不遵守口头约定把我赶走了,我就找不到方法治你了?你们不是着急把户口转进来然后结婚生子,给孩子上户口么?你去查查相关的规定,如果我拖着不把我的户口从这套房子转出去,你的户口能不能转得进来?我的孩子离上小学还早,我一点都不介意拖你个两三年呢。对了,关于转户口这事儿,跟我向你多租三个月房子一样,当时也没有签署协议,也只是我们之间的口头约定。还有哦,现在房子是你的了,水电费、煤气费、物业费我统统不交,到时候我搬走了,这里停水停电、被物业三天两头上门催缴费,可影响不到我。还有,我可以马上搬走,但你要把我惹毛了,我想找你晦气很容易,因为我知道你住在哪儿,但我住哪儿你知道吗?耍无赖谁不会?我奉陪到底!”

对方一听,就着急了,当晚就跑我家里来跟我协商,态度大为缓和,只不过有些话还是说得很刺耳:“姐姐,你一定要这么斩尽杀绝吗?现在我家里也是有特殊情况,老人家想早点帮我们把房子装修好,你不搬出去我们就搞不了装修。你看我们对你多好是吧?还送了你一盆绿植。”

我:???你要是不同意让我继续住到新房子装修好,你可以不买这套房子的啊。买房的时候说得好好的,现在拿出个情况就反悔,你自己没点愧疚之心,倒说我赶尽杀绝?还绿植?谁稀罕你绿植了?我现在就可以还给你。

那之后,买家时不时跑到门外来观望,我觉得面对这类人再住下去自己也很不爽,最后提前搬走了。

搬家的时候,我想起这些不快,把以后用不到的家具都搬走了、丢掉了,之前准备留给他们的窗帘也都卷走,之前准备赠送给他们的剩余几年的宽带费也以最便宜的价格转卖了。

我暗龊龊地想:“呀,原来我这个坚持捐助贫困孩子十年的人,坏起来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坏。”

当然了,我留下了他们曾经送我的那盆绿植。那盆绿植有多大呢?呵,其实就是一棵大概二三十公分高的小发财树。

我把这事儿讲给一个跟我同期卖房子的朋友听,她说:“哈哈哈,我也遇到这种情况。约定好了让我多住两个月,结果买家天天蹲在门口,硬是逼我提前搬走了,害我搬了两次家。你知道吗?你好歹还给他们留了空调、煤气灶、冰箱、洗衣机和一些家具,还把这期间你用的水电煤气物业费什么的结清。我比你过分,我一颗钉子都没留给他,费用也一直没去结。”

“有些人哪,不懂诚信生财、和气生财的道理,为了抓住眼前那点蝇头小利,往往损失更多。我们这都还算是好的,我真的听说过有些买家因为太鸡贼、太斤斤计较,惹毛了卖家。然后卖家在搬走之前,不惜花多点钱找人来把窗户玻璃全部打碎、把地板撬起来、把带不走的东西全部砸坏,最后收拾这些烂摊子的是买家而已。”

我后来认真回顾了下跟买家之间发生的这起不愉快事件,然后发现:其实对方如果态度好一些,以协商或请我行个方便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诉求,我未必不会同意。谁让我是个耳根一软就恨不能掏心掏肺对别人的热心肠呢?

可对方完全无视当初我和他们的口头约定,上来就说我“死赖着不走”,说是同情我是个单亲妈妈才让我多住两个月,我立马就产生了对抗情绪,内心里隐藏的恶意就上来了,这事儿自然也就没法善始善终。

05

买房子的时候,因为房子迟迟卖不掉,我也迟迟买不进来,而当时股市正好,我就抱着三十万装修钱进了股市……结果,就遭遇了三次罕见的股灾。

等到我把房子买好,准备要装修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投进股市里的钱已经蒸发掉了一半。买完房子,急着要还钱、用钱,怎么办?

我只好忍痛割了肉。

三十万进去,十五万出来。

这样一来,装修钱就不大够了,我只好求助王木木,问他能不能借我点。

他很爽快就答应了,并且很快就把钱打到了我的账上,助我度过了买房后最缺钱的那段时光。

几年后,我再一次买房,钱还是不够点,也是他慷慨解囊,借钱给我周转。

我发微信过去:“我想给你借点钱。”

他回复:“多少。”

我说了个数额。

一分钟后,账户上就多了一些钱。

整个过程,他都没问我借钱干嘛用、啥时候还,还是我主动说的缘由、主动打的借条。

也是因为有过这些经历吧,我在看马伊琍主演的《我的前半生》时,看到陈俊生,总能想起他。

时不时的,我和一些单亲妈妈聊起他,也会给他一个“中国好前夫”的称号。

当朋友,没得说;做丈夫,那么,“谁用谁知道”。

换种身份相处,也挺好。

06

也并不是所有的时刻,我跟王木木在孩子的事情上都没有分歧。

有了孩子后再离婚的男女,本就只是育儿合伙人。

这种合伙,本质上跟开公司是一样的。

在这门生意中,我投资了70%的股份,他投资30%。情感收益部分,将来很有可能是我60%、他40%,甚至是五五分。

我给孩子的投资,几乎是我能拿出来的全部。我的积蓄、我的房子、我的一切,将来统统可以给她,只要她需要。

但是,王木木做不到,他是有所保留的。

当年,我曾跟他调侃:“把孩子户口迁你名下,就可以读那所重点小学了啊。”

他说:“我先去问问,可不可以把孩子户口迁我爸妈名下。”

我秒懂,一本户口册只对应一个小学学位,他名下的那一个学位,想预留给别人(虽然后来小孩都快毕业了,也没有“别人”)。

当然,我也理解他这种心理。


孩子抚养权归我,长期跟我生活在一起,跟我也更亲密。这种亲密,让他很没安全感,他担心自己的亲职投资被我收割,因此,对孩子也有所保留。

如果他有稳定的家庭、有另一个孩子,那么,对那个孩子,他大概率上是能做到倾其所有的。原因很简单:那个孩子是他能见证和把控的,而对我和他的这个孩子,他心里没底。

虽然,孩子孝顺与否,跟父母做出多少亲职投资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世界上有大把孩子,因为从小缺乏父爱、母爱,长大后反而越想赢得父母的认可,就表现得越孝顺。将来,逗号若是对她爸更好,我毫不意外。

我知道,前夫不是怕孩子不懂感恩和尽孝。他怕的是我,怕我收割他的投资果实,怕他到头来为我做嫁衣裳,所以,在涉及到孩子的事情上,他才会每给一点,就计较一点。

前一段婚姻里的过失,加剧了他内心的这种不安全感。

他觉得我应该恨他入骨,但是我没有。他觉得我可能会给孩子洗脑,让孩子站到他的对立面,但是我也没有……这些,都让他感到不安。

他很想做个好父亲,弥补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却也担心自己精心营造的父亲形象某年某日会崩塌。

他没法处理内心这些矛盾和冲突,所以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总表现得首鼠两端,既不愿完全撒手不管,又不愿意全力以赴。

可是,他忘记了一点:面对他,我是育儿合伙人。面对孩子,我是一个母亲。

在孩子的问题上,我从没计较过公平不公平。怎么做对孩子更好,我就愿意怎样做。孩子将来是否孝顺我,我根本不care。

如果前夫有能耐把孩子照管好,而不是扔给他爸妈了事,我甚至愿意让渡出抚养权。

这种权利,在他看来可能不仅仅是和孩子居住在一起的权利(义务),还包括洗脑权(对离婚的解释权)、对孩子将来是否会孝顺自己的把控权。

只是,一堆权利背后附加的义务太沉重、太繁琐了,他估计也不大想接,也接不住。

对孩子来说,她由亲妈带大,总比名义上给爸爸但实际上是由爷爷奶奶来承担抚育职责,要成长得更好。

对一个单亲妈妈来说,明白对方的这点小心思,对解决问题是没啥帮助的。只要对方没法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和不安感,没办法放下小爱、拿出大爱,这种矛盾就会一直持续。

我倒是愿意和他比赛“谁愿意为孩子付出更多”,但人家根本不上这个牌桌,一个可能会让他觉得“便宜了我”的牌桌。

我想追求孩子利益最大化,不在乎投资回报率。他也追求,也不那么在乎,但是孩子分蛋糕时,我只顾着喜气洋洋吃蛋糕,而他会偷瞄我,看看孩子分给我的蛋糕是不是比他多。

所以,我只能告诉他:你只愿意为孩子付出7分,我绝不会要求你加到7.5分。你愿意为孩子多做点,我欢迎;若不愿意,也没关系。那是你和孩子之间的恩怨,我不干涉。你我只是合伙育儿。既是合伙,就得拿出合伙精神来,尽力追求共赢,凡事大家协商,绝不强人所难。但是,对孩子付出7分的人没有资格批评为孩子付出9分的人为啥不拿出最后1分。你若是这样来验收成果,我是一定会炸毛的。

对于有孩子需要共同抚养的男女来说,这种博弈、角力可能要延续半生。

本来嘛,前夫前妻,就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永远无法达成和解,是彼此的敌人。

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我们又是利益共同体,是并肩战斗的战友。

07

和王木木相处,基本面良好,但某些细节上,我们也会存在冲突。

人和人之间达成有效沟通,有时候还是挺难的,尤其是离异了的夫妻。

举个例子。

我跟孩子爸爸说:“你答应了小孩要参加他的生日会,那你就尽量做到。做不到,就不要乱答应。如果你有突发事件,比如生病什么的,导致你没法按时出席了,那你要提前给她打个电话,亲自解释并补偿一下。也方便我们及早做个应对。”

可是,我这番话,前夫听了,很有可能会理解为:即使天上下刀子,他也必须要出席生日会,不然我就会不高兴。

他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我TM都生病了,你还要求我出席小孩的生日会,你到底还有没有人性?

无数次,我们都会因为这种事情沟通得不欢而散。后来,我也不想沟通了,因为说不通。

别人只是想解决问题,可他们的关注点却一直放在“我都这样了,你怎么还只关注你那点利益”这件事上。

可这完全是两码事啊。

在教育方面,我们也存在分歧。

女儿为啥喜欢去她爸爸家呢?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她爸爸不限制她吃上火的东西,不限制她无节制地玩ipad,不需要督促她完成作业,不停给她买同质化的玩具、文具……

这种“只感受到坐滑滑梯的快感,而无需承受往上攀爬的辛苦”的体验,肯定是吸引人的呀。

而在家里,我会观察她是否上火,然后限制她吃垃圾食品。

我会限制她玩ipad的时间,如果要玩,必须要贴让她感到不舒服的眼贴(她有一只眼睛的角膜有问题,医生建议遮住好的那只眼睛,训练视力越来越差的那只眼睛)。

我会督促她完成作业,跟她一起阅读,期间,免不了会鸡飞狗跳(做作业和阅读,相比玩游戏,肯定不是那么愉悦的)。

我不给她买同质化的玩具和文具,而是要求她尊重和珍惜每一个到手之物,让它物尽其用。

久而久之,我就变成一个“讨厌的妈妈”,而她爸永远是“令人快乐的慈父”。

在很多家庭中,妈妈不就承担了这个恶人角色嘛?这倒也不是单亲家庭的特色了。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离婚,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说不定会吵到烟尘四起。

这么一想,我又觉得:离婚大法好,对孩子的成长也好。

孩子在我这,你管不着;去到你那里,我也懒得管。

咱们各自对各自付出的父爱、母爱负责,泾渭分明,不吵架。

一个字:爽!

未完待续,
下集继续。
禁止随便大爹,
否则一律拉黑。

 一点碎碎念 

这个系列之前发过,但是分两个号发的,导致大家看不连贯。现在再在每天的三条或四条重新发一遍哈。

再次声明:此系列为半自传体小说,故事半真半假。真真假假,由读者自行判断,作者不给答案。你爱看就往下看,不爱看就关掉界面。

还有看篇小说都觉得我在滥用话语权、对前夫不公平的.....你那么心疼他,嫁给他好了啦,还来看我公众号干啥?总之,你若不爹,我就不拉黑,我们还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ps:写文不易,这个系列会比较长,不是时时能更新。如有更新了其他文章,也请多多支持。胖羊的腰椎也因为长期伏案写作,逐渐不行啦。相比说话阴阳怪气的人,你们更值得我付出耐心。谢谢你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