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再对等的友情,还能走多久?

 菊斋 2022-01-28
清  王翬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杭州市桐庐县的南边,有山名富春,山下流淌着浩浩汤汤的富春江水。苍山含翠,江水缥碧。无烟无雾的时候,天、山和水浑然一色。

距江面百余米的山麓,东西相向,耸峙着两块巨石,东西相对。那便是得历代文人无限倾慕的严子陵钓台。

元  萨都剌  严陵钓台图局部

清代学者严懋功说,天下冠名“钓台”的景点很多,但都不如子陵钓台深入人心。因为它凝聚了淡泊名利的隐逸文化、不畏强权的文人风骨、再加忠诚和节义的道德精神。

其实他们可能都忽略了,严子陵钓台还藏着一段彼此成全的友情。


西汉末年,君王失德、朝政无纲。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彼时外戚王莽主政,他兴办学府,广纳人才,似乎欲挽这个危朽的王朝于狂澜中。

严子陵正和刘秀正在长安游学,寻找入仕的机会。

严子陵单名光,字子陵,浙江余姚人。少时便颇有才气,在家乡享有盛名。

刘秀,字文叔,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汉皇族子孙众多,刘秀又属于远支旁庶一脉;加上先祖迁居南阳白水乡(今湖北襄阳)一带,远离政治中心。所以到他这一代,天皇贵胄的血统早就稀释殆尽,与布衣无异。

后来,王莽篡权,建立新朝;但很快,新政弊端百出,乱象更甚。各地农民,纷纷揭竿;刘家子弟也趁机起兵,企图分得政权的一杯羹。

而刘秀却岿然不动,静默地观望着一切。

他时常同子陵一起,对当下的时局状况进行探讨。子陵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独到的眼光,另他感佩不已;更为他打开了新的格局。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局部

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觉得属于自己的时机成熟了。他与兄长刘縯一起,在舂陵(今湖北枣阳)起事。经过三年的东征西伐,终于推翻王莽新政,统一天下,建立东汉政权,史称汉光武帝。


政权初立,急需人才。刘秀首先想到这位人品和学问皆优的同学好友严子陵。可子陵早已悄悄隐匿于山水间。

刘秀让画师绘制子陵肖像,四处寻访。

有人禀报,在山东境内的水边,有一披着羊裘垂钓的男子,极似画上的模样。

明  佚名  江上独钓图

刘秀大喜,派使者多次邀请,被拒;最后刘秀以一封情真意切的亲笔信,感动了子陵。

只是入京后的子陵,依然保持着他的孤高姿态,很快就遭到朝中大臣们的嫉恨,特别是身任宰相的老同学侯霸,各种诬陷、诽谤不断。

毕竟子陵才德皆卓,又与光武帝有着深厚的交情,怎能不引起庸庸之辈的恐慌呢?

可他们不懂,只饮清露的凤凰哪屑于猫头鹰爪子下的腐坏老鼠,生性高洁的子陵又怎会对名利上心呢?

刘秀以老朋友身份邀请子陵入宫,向他请教治国之策。

二人相谈甚欢,不觉夜已深。刘秀留子陵同榻而眠,只是睡梦中的子陵不觉将腿搁到刘秀身上。

第二天早晨,太史官上报,昨夜有客星侵犯帝座,情况甚危急。

客星,占星术中指妖星;它的出现预示灾祸。

严子陵何尝不明白太史官在提醒皇帝,自己就是他身边的祸根。

尽管刘秀莞尔,不过是老朋友脚碰到自己而已。但子陵还是离开了京城。

清  顾天植  仿黄公望山水图局部

这一次,他选择隐居在遥远荒僻、时人罕至的桐庐。

那里山水清绮、草木灵秀。渔耕于此,一生难得的逍遥自在。

后来刘秀多次寻访,许以高官,子陵拒不出山。

人们追慕子陵的高风,将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钓台、严濑。富春山水也因此染上了清辉。


世人对子陵褒贬不一,有人赞他不慕富贵权势,敢于对抗权威;也有人责他不以苍生为念,只懂独善其身;更有人误以为他只是在钓名而已。

其实子陵不是明哲保身之人,更非沽名钓誉之徒。对于一个接受过儒家系统教育的人来说,选择避世也不是他们的初心。

当年子陵游学长安,正奔着王莽广招贤才之举,渴望能施展人生抱负;他也时常鼓励刘秀要有光复汉室的信念,兼济天下的胸怀。

只是看着王莽由贤士大夫到疯狂的野心家,最后失败,身死刘秀手的全过程,子陵切身体悟到政治斗争的残酷。

刘秀成功了,重新光复汉室江山。他爱才如命,对子陵也礼遇备至。

好像一切都没变,他们依然彻夜长谈,同榻而眠,如同以往的无数个日夜。

但当子陵在睡梦中,把腿搁到刘秀身上;第二天立刻被太史官参奏为“客星”——子陵瞬间明白,昔日依赖自己的小同学,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容不得自己半点的不敬。

“客星犯君”说,恐怕也是他借史官之口,对自己越礼行为发出的警告。不然前一晚的睡姿,非近侍的史官又如何知晓呢?

就算星相能预吉凶,自己毫无私心地向他献治国良策,该是吉星,又怎会生灾祸?

当一个人地位和身份发生变化后,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也随之改变。

子陵视刘秀为故交,在他面前,不摆虚礼、不谄不媚;而刘秀眼中,子陵只是自己的臣下,必须得识尊卑、懂进退。

何况二人相识于微时,子陵见过刘秀最卑下和狼狈的样子,也深知他的弱点与痛处。这一切都会是成为刘秀心里不可触碰的禁忌,一根急需拔去的刺。

多少共患难的君臣,都不能同享乐。君不见,前有越王勾践无情残杀大夫文种,后有太祖刘邦痛斩众功臣。

帝王要的不是臣子的真挚友情,而是无条件的服从;不是傲骨铮铮,而是意志范围内的能屈能伸。

至于他们口中念叨着的昔日情分,也不意味着怀旧与包容;而是心中的忌惮、算计的筹码和时刻的警示。

他们本是天下最无情的人,古往今来皆如此。可惜通透若范蠡、张良者,又有几人?

元  马琬  秋江钓艇图局部

严子陵选择急流勇退,从此渔樵江渚、吟赏烟霞,赚得鸥鹭无猜、一生无虞。

刘秀成全了老友的逍遥人生,为自己赢来心胸宽阔的贤名。接下来朝堂高坐,治国也好,弄权也罢,心中的疙瘩消除了,不必有一天痛下杀手,而且那年少的情味,偶尔回味起,也可以温暖这孤家寡人的帝王生涯。

天各一方,才是对这段不再对等的友情的最好珍惜方式。


一段能长久维持的友情,同爱情一样,也需要门当户对、势均力敌,既是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的对等,也是彼此三观、眼界和格局的契合。

昔日俞伯牙和钟子期能谱就知音佳话,因为子期并非普通的山野樵夫,很大可能是一名受过礼乐熏陶,且志趣高洁的贵族隐士,如此他谙识音律,懂得士大夫俞伯牙寄托在琴声里“高山”和“流水”之志。

同样,子陵和刘秀游学时能成至交,也因二人皆有宏阔的历史视野,拯济汉室和苍生的志向与胸怀。

明  (传)仇英  摔琴谢知音图局部

除了精神相契,能够延续下来的友情更需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无论对方处于失意还是得意的阶段,平常心待之,不踩不捧,不贬不谄。

尊重对方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

人生路上,有多少朋友走着走着便散了。从无话不谈到相对无言,只因岁月流变,各自遭际不同,认知和心境也非往日。

如果一切都回不去了,那么我们就一别两宽,彼此相忘于江湖。

曾经你来,我在心里为你留了一席之地;而今你走,我不怨恼,也不挽留。感谢你在我的生命里出现过,温柔了时光。

作者:灵聆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