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说我听:韩非子读出不一样的《老子》(二十)

 李正治讲绩效 2022-01-28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韩非子解读《老子》,对修身、齐家、治国进行解读时,他说,

人不论愚昧还是聪明,都会有追求和舍弃。清静寡欲平平安安的时候,没有人不知道祸福如何得来。即“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被好恶情绪支配,被奢侈的东西所诱惑,而后引起思想的变乱。

之所以会是这样,是因为被外物引诱,被珍贵好玩的物品扰乱内心。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清静寡欲就有取舍的方向,平平安安就知道祸福的计划。

但现在被珍贵的玩物变乱了,被外物所引诱;引诱他就跟着走,所以说:“拔”。至于圣人却不是这样:牢固建立起自己的取舍标准,即使见到爱好的东西也不会被引诱,不会被引诱就叫做“不拔”;

专一不改变自己的性情,即使有能引起欲望的东西,精神也不为所动,精神不为所动这就叫做“不脱”。

作子孙的人,实践这个原则来守护宗庙,宗庙的香火不灭就叫做“祭祀不绝”。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身体以积累精气为德,家庭以积蓄财物为德,乡国和天下都以获得民众为德。现在修治自身而外物不能扰乱他的精神,所以说:“贯彻这个原则修养他自己的精神,他的德就真。”真,是说守护得很牢固。 

“治家,无用之物不能动其计,则资有余。”治理家庭,没有用的东西不能改变他的计划,那么资财就会有余。所以说:“贯彻这个原则修治他的家庭,他的德就有余。”

“治乡者行此节,则家之有余者益众。”治理乡里的人实行这一原则,那么家庭的赢余就会更多,所以说:“贯彻这个原则修治他的乡里,他的德就增长。”

“治邦者行此节,则乡之有德者益众。”治理国家的实行这一原则,那么他的乡里的有德的人就更多,所以说:“贯彻这个原则修治他的国家,他的德就丰盛。”

“莅天下者行此节,则民之生莫不受其泽。”君临天下的人实行这一原则,那么他的人民无不受到他的恩泽,所以说:“贯彻这一原则修治天下,他的德就普及广大。”

修治自身的人拿这个原则来区别君子和小人,治理乡里、国家和君临天下的人用这一原则对照观察生长和损耗,那么就可以万无一失。

所以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用自身来观察自身,用家庭来观察家庭,用乡里来观察乡里,用国家来观察国家,用天下来观察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就是用这个原则。

韩非子说,这个原则就是: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自我身体修行以积累精气为德,家庭以积蓄财物为德,乡国和天下都以获得民众为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