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男子留乞丐吃年夜饭,数日后乞丐对他说那座破庙住不得

 诗文书画汇 2022-01-28

本文为《民间故事》第1026章,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就常来看看吧!

宋朝时期,汴梁城内有一位男子,名叫赵三德。赵三德的祖上是做药材买卖的,其父在镇子开了两家药铺,后来其父因病离世,赵三德继承了店铺的经营权,将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

多年后,赵三德又在隔壁镇子上开了一家药铺,因为他为人实在、价格公道,乡民们都愿意到他店铺里买药看病。

有一年的除夕,赵三德吩咐店里员工,让他们早早回去准备过年。员工们陆续走了,赵三德独自看了一会儿药铺。临近黄昏时,赵三德起身,开始关门。

正当他关门时,身后传来一句苍老的声音:“老乡,能否给我一口吃的?我从外乡来的,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东西了,您行行好吧!”

赵三德赶忙转身,仔细一看,身前站着一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乞丐。赵三德赶忙追问:“老伯,听口音莫非你是济南府人士?”

“老朽正是济南府人士,因家乡遭遇大旱,不得已才出来讨饭糊口,老乡,给我一口吃的吧!”

“真是巧了!我娘就是济南府人士,外面太冷,我看老伯衣衫单薄,随我回家吃些东西吧!”

“不敢叨扰老乡,您给我一口吃的就行。”

“不妨事!今日正巧是除夕,我内人已经备好饭菜,我这就关店门,老伯就随我回家吃些东西吧!”


老乞丐感激涕零,闻言后不住地给赵三德鞠躬致谢。赵三德关了店门,领着老乞丐回家去了。

赵三德家住镇子北面,此时门口挂好了大红灯笼,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老伯,这就是我家,您别客气,快随我进来!”赵三德言罢,做了个请的手势。老乞丐躬身作揖,说道:“多谢老乡了!”随后,二人一前一后走进了赵家。

妻子王氏见他回来了,赶忙出来招呼,却见丈夫身后跟着一位白发老者。

“夫君,这位老伯是谁?”王氏开口问道。

“是一位讨饭的老伯,他与娘的老家同是济南府,只是遭遇了大旱,不得已到此地讨饭来了。眼下外面太过寒冷,而且他两天两夜未曾吃过东西,我便将他带回家中吃些热乎饭菜。”赵三德说道。

“既然如此,快领老伯进屋来吧!饭菜我都已经准备好了。”王氏没有嫌弃,热情地将老乞丐领进了屋里。

此时,桌子上已经摆好了酒菜,因为是除夕夜,饭菜十分丰盛,赵三德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老乞丐坐下吃饭。老乞丐不敢落座,只是站在桌子旁边,看上去十分拘谨。

“老伯,别客气,快坐下吃饭吧!”赵三德说道。

“老朽衣衫褴褛,怕弄脏了你家的桌椅,我还站在一旁,你给我一些吃的便可!”说着,老乞丐拿出破碗,颤抖着手伸了出来。

赵三德微微一笑,一把拉住老乞丐,将他按到椅子上,赵三德倒满了酒,站起身来敬酒。

“老伯,不瞒你说,你与我父亲年龄相仿,如今我父母已经离世,虽说除夕夜本该喜庆,但爹娘不在身边,总觉得少了一些温馨,今晚您就安心在我家里吃年夜饭,我和内人也十分开心。”赵三德说道。


“是啊!老伯您别客气,您就当这里是您家吧!”王氏说道。

老乞丐一听这话,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他站起身来躬身拱手道:“老朽能遇到你们二位好心人,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我谢谢你们了!”老乞丐言罢,深深地鞠躬致谢。

随后,赵三德频频举起酒杯,朝着老乞丐敬酒。二人一直喝到子时,酒宴才结束。王氏收拾好厢房,酒席散后,老乞丐在厢房里睡下了。

隔日一早,赵三德来敲乞丐的房门,敲了几下,屋里无人应答。他推开门一看,床上空空如也,那位老乞丐早已经离开了。

他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赵兄弟的大恩大德,老朽没齿难忘。可是老朽实在不敢再叨扰,今日别过,日后定会报答这份恩情。赵三德拿着这张字条,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件事很快就在赵三德的脑海里消失不见了,数日后的一天,赵三德接到一位朋友的书信,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那几日赵三德正巧清闲,于是便和王氏说道:“明日我去赴约,要几日后才回来,家中琐事你暂且打理着。”王氏点了点头,应允了。

第二日,赵三德雇了马车,朝着好友的家里走去。

马车行驶了近一天,赵三德终于到了好友家里。好友盛情款待了赵三德,赵三德感激不已。第四日,赵三德辞别好友,开始朝着家里走去。

走到半路时,赵三德所坐的那辆马车坏了,车夫有些不好意思,要退钱给赵三德,赵三德微微一笑,说道:“虽说你没有将我送到家,但我不能白坐你的车,你快把银子收下!”

赵三德说完,走下马车,继续朝前步行。那位车夫感激不已,不停地感谢赵三德。


走了没多久,天渐渐黑了下来。赵三德朝着前方看了看,四周尽是荒野,哪里有什么人家?

“路上没有马车,前方也看不到客店、人家,这里离着家还很远,看来今晚我要夜宿荒地了。”赵三德打趣地说道。

他继续朝前走,借着月光,赵三德看见前方不远处似乎有一盏灯火在摇曳。他心中大喜,赶忙朝着亮光处走去。走近后一看,原来是一座破庙。

“真是天助我也!今晚就睡破庙了,总比睡荒地要强啊!”赵三德言罢,欲要抬腿朝前走,就在这时,他的肩膀被人从后面拉住,随即一句苍老的声音响了起来:“恩公!那座破庙住不得!快跟我走!”

赵三德吓了一跳,转过身一看,拉他的正是那位老乞丐。

“老伯,你怎么在这里?”

“嘘!别说话,快跟我离开这里!”老乞丐表情严肃,小声说道。赵三德不明所以,跟着老乞丐悄悄地往回走。

离着破庙远了,赵三德赶忙追问道:“老伯,你这是为何?”

“恩公,不瞒你说,那座破庙里住着一群匪贼,他们眼里只认钱,你若是去了,失了钱财不说,恐怕性命难保啊!”老乞丐说道。


“匪贼?老伯你是如何知道的?”赵三德吃惊地问道。

“这座破庙之前本是我们这些讨饭人的住所,可没想到前晚破庙里来了一群匪贼,他们拿着刀剑不分青红皂白将我们挨个搜身,后将我们痛打了一顿,赶出了破庙。今日黄昏时分,老朽亲眼看见那群匪贼进到了破庙里,那盏灯光是他们故意点燃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过路人进庙。恩公,破庙里十分危险,你万万不能进去啊!”

赵三德一听,后背的汗瞬间流了下来,他赶忙拱手作揖,说道:“在下万幸能遇到了老伯,若不是老伯及时提醒,恐怕在下难逃此劫了!”

“赵兄弟,你与夫人好心收留我吃年夜饭,老朽得知你有难,岂有不帮之理?再说,你与夫人都是大善之人,不该遭受这般劫难啊!”老乞丐喃喃地说道。

“多谢老伯的救命之恩!这四周没有人家可以投宿,看来今夜你我要睡荒地了。”

老乞丐呵呵一笑,说道:“随我来!”赵三德跟着老乞丐去了树林里,走了没一会儿,老乞丐指着一间茅草屋说道:“这间茅草屋无人居住,昨夜里我就住在这里了,今晚你睡里面,老朽在外面守夜。”言罢,老乞丐慢慢地坐在了地上,赵三德一把将他扶住,随后随着老乞丐一同坐在了地上。这一晚,二人均未眠,一直聊到了天明。

隔日一早,赵三德推开茅草屋,那位老乞丐已经不在了。他朝着四周看了又看,却始终没有发现老乞丐的身影。

赵三德离开那片树林,朝着家的方向走去。路过那座破庙时,赵三德发现破庙门口有几位衙役在把守。他疑惑不解,随即走上前,询问围观路人,一位路人说道:“昨夜里这里发生了命案,据说是一位行脚商人夜宿破庙时被匪贼劫走了银子,还被害了命,幸好一位老乞丐拼命跑到县衙门报信,官府才知道这件事,那些匪贼虽然这次溜了,但是他们难逃法网的!”


赵三德一听老乞丐三个字,心里就是一惊,他赶忙追问道:“你说的那位老乞丐,现在人在何处?”

“据说那位老乞丐已经走了。”

赵三德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了许多,他没有多停留,继续朝着家里走去。

一路上,赵三德不停地思忖:“倘若除夕夜,我没有留老乞丐吃年夜饭,老乞丐也不会如此感激我,那么昨夜他也不会及时阻拦我别住那座庙,这次劫难我定是躲不过去了。看来人们常说善有善报,这句老话果真不假呀!”

没过多久,那群匪贼就被官府缉拿归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从此之后,赵三德依旧做着善事,不过,那位老乞丐他再也没有遇见过。或许,除夕那日老乞丐的出现,就是为了大善之人赵三德避祸而特意出现的吧!

声明:民间故事意在向世人阐述世俗道理,传递正能量,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